1885年9月5日清晨,74岁的左宗棠在福州停止了最后的呼吸。他一死,意味着大清王朝最后的顶梁柱倒下了。接到丧折后,慈禧太后的心情是复杂的。“中国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言犹在耳,可左宗棠走了。
左宗棠, 晚清三杰之一, 他的人格,功勋,命运和声誉, 和其他两位(曾国藩/李鸿章)是那样的不同, 他没有曾国藩的名声响亮, 却胜之于才能;论对晚清政治的影响深远, 他不及李鸿章, 但在品行上胜之。他比曾国藩多活了13年, 却早于李鸿章16年逝去, 他在同治中兴的荣光中和对大清兴旺发达的期待中死去.。他有更多时间在消灭太平军后投身洋务, 而没有亲历帝国的更大的灾难。
左宗棠考场失意后愤而回家做一农夫, 开始他那自由的隐居生活, 计划“长为农夫没世”,但他岂肯真心做一名农夫?
隐居后, 他可以撇开那些乏味的八股文, 专心研究经世之学, 历史,地理,军事,经济,水利等学问, “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 从他以后的优异表现来看, 他必定还有其他更深入的”经世”学问, 而且远离了那些书呆子的读书方法,他必定找到了建功立业的真缔。
同时,他还是晚清中唯一能够让外国列强敬佩的武将,唯一一位能够大战无不胜的“不败之将”。
倘若没有左宗棠,也许新疆也就不复为我们所有,对于阿古柏在新疆成立的“洪福汗国”。英国特使曾说在中亚建立起一个伊斯兰国家对大清国来说是利大于弊的。然而事实却是他们想通过支援阿古柏将俄国的扩张阻止在天山以北,让自己在大清西部的利益得到保障。
面对此事,左宗棠提出“既事关君国,兼涉中外,不能将就了局”。左公认为新疆若失,则满蒙不保,满蒙不保则北京危矣!因此极力提出收复新疆,最终左公率师进驻兰州,收复新疆。
有的人为了贬低新疆之役,将它说成一场“不过剿灭了几个土匪”的战争,似乎它的胜利是一蹴可就的,这其实是一种无知的说法。如果没有那种“每一发兵,须发为白”的殚精竭虑,没有极其审慎缜密的运筹帷幄,而是“专务养尊处优,不为未然之计”,实行李鸿章的那种“裱糊工作法”的话,新疆之役是绝对不可能取得那样辉煌的胜利的。
老百姓说,左宗棠死了,此乃天意,要毁我长城。左宗棠死了,左公行辕标着“肃静”、“回避”字样的灯笼。已被罩以白纱的长明灯代替,沉重的死亡气息,压得人透不过气来。
(人迹罕至的左宗棠墓位于长沙县跳马乡白竹园)
(粗陋的碑文)
这盏盏白灯,宣告着时代强音的终结,这是一个奋起抗争、抵御外侮的时代,左宗棠是中流砥柱。而拥有“二等恪靖侯、东阁大学士、太子太保、一等轻骑都尉、赏穿黄马褂、军机大臣、两江总督、南洋通商事务大臣”等八个头衔的左宗棠,这个风光了半生的男人,终于退出了历史舞台。
张之洞照片
李鸿章照片(Eugène Pirou, 1896摄)
曾国藩照片
左宗棠画像(《在蒙古和中国的俄罗斯旅行家》插图)
左宗棠画像(《近代中国教育人物像传》)
左宗棠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