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明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是一个怠政出了名的皇帝,他20多年不上朝,整日深居大内,以至于后世有“明实亡于万历”之说。
其实,明朝的体制和清朝不同,明朝皇帝除了个别勤政的以外,大多都很懒,他们上不上朝在本质上并不影响朝政,因为大明朝的行政事务主要集中在内阁和六部,所以只要内阁六部正常运转,皇帝不用太多操心。
但是万历皇帝和其他皇帝有着本质的区别,除了消极对抗朝臣,在他统治的时间里,大明朝最重要部门的一把手基本都是空的,这就直接影响到了帝国的管理制度。
明神宗朱翊钧十岁登基,自从万历十四年(1586年)开始起,就没有踏出皇宫一步,他生命最重要的岁月,是在后宫度过的,万历直到去世,不理朝政达32年之久。
万历皇帝的最大乐趣是泡在后宫的脂粉堆中醉生梦死,他平生最厌恶的就是文官们自以为是的面孔,不愿意让那些枯燥的奏折搅扰了自己软梦。甚至内阁首辅,也很难见到皇帝本人。
大臣们的奏折大多数被万历皇帝“留中”,不做任何处理。甚至部院主管大臣之类的任命,万历也不过问。在他看来,那些品级不同的官服穿在谁的身上都是一样的,与自己无关。
按照明朝的官制,六部九卿这些重要职位在没有得到皇帝钦命的情况下只能空缺,于是,政府中许多重要职位长期空缺。
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大学士沈鲤向万历皇帝诉苦,吏部尚书已缺三年,左都御史亦缺一年,刑部、工部只有一位侍郎监理,兵部则尚书、侍郎全缺,礼部仅存一位侍郎,户部也仅仅只有一名尚书,侍郎空缺。
全部算起来,部院堂上官总计31位,竟空缺24位,如果除去那些不守职责的官员,朝中几乎无人理政。朝政到了如此地步,万历皇帝依然无动于衷。万历皇帝甚至把庄严的庙祀等繁文缛节一律交给官员代行。
大明帝国的政治机器在空转。对此,万历皇帝已经习以为常。万历无心也无力收拾这种复杂的局面。他的选择就是逃避。除了渔色,他的最大兴趣就是赚钱,为子孙,尤其是他最宠爱的福王谋些产业,使他们在自己死后高枕无忧。但事与愿违,他所有努力造成的结果却是将整个王朝推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宣布即汗位,建立大金国。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四月十三日,努尔哈赤率领2万步骑征讨大明王朝,临行前还写下了《七大恨》作为讨明宣言。
即使努尔哈赤在东北迅速崛起,也无法改变万历皇帝的固执,对于眼前发生的一切,万历皇帝依然态度冷漠。边地的烽火无法燃起他的激情,他沉溺于炼制长生不老药之中。
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九月,在吏部尚书赵焕的号召下,朝廷百官一起跪在文华殿门口,乞求万历皇帝视朝听政。这是一次来自百官的请愿行动,官僚们以这种决绝的方式表达了对万历皇帝的抗议。
抗议活动持续了一天。一整天,万历皇帝都没有任何指示,这使得抗议的官员们陷入两难的境地:他们即不能自己起身来就此结束抗议,但也难以再坚持下去。在与皇帝的较量中,百官们永远不可能占到便宜。
万历皇帝看时机差不多了,就命太监跑到文华门宣旨,请所有官员回府,至于上朝一事,万历皇帝的答复只有两个字:免谈。
失望之极的赵焕在奏章中质问万历皇帝:如果有朝一日蓟门遭蹂躏,铁骑踏京郊,陛下是否还能在深宫内高枕无忧呢?
固执的万历皇帝不可能因官员们的施压而改变自己的立场,相反,他因此对百官们更加痛恨。
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在位48年之久的万历皇帝平静的去世了。他被安葬在其亲自参与设计的定陵里。
在万历手中颓败不堪的大明王朝,即使出现崇祯皇帝这样励精图治的君主,也依然无力回天。24年后,大明王朝的末代皇帝崇祯在煤山上自缢身亡,大明帝国最终被大清帝国取代。
其实话说回来,万历皇帝如果仅仅不上朝也没关系,他的爷爷和老子都不是勤政的主,一样不上朝,但好歹作为法人代表总应该签签字,好让下人去执行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