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一个难得的明君 一个死刑需审核五次!

2017年07月14日编辑: 博艺
明朝的官员要想通过诬陷杀死、除掉一个底层的平民百姓却是不容易的。因为明成祖朱棣和他的太子朱高炽都曾下令,判死罪的,必须反复上奏五次,核实五次,才能获准执行死刑。而就算是一个无名的底层平民被告有罪,也会得到皇帝覆核五次的慎重对待。

中国明朝时,明高祖朱元璋制定的明朝法律虽然严厉,但朱元璋的本意是为了惩治鱼肉百姓、尸位素餐的贪官奸吏,所以明朝是中华历史上对官员最严厉的一个朝代。

朱高炽画像

然而,明朝的官员要想通过诬陷杀死、除掉一个底层的平民百姓却是不容易的。因为明成祖朱棣和他的太子朱高炽都曾下令,判死罪的,必须反复上奏五次,核实五次,才能获准执行死刑。而就算是一个无名的底层平民被告有罪,也会得到皇帝覆核五次的慎重对待。

下面的小故事,只是太子朱高炽监国时的一件日常小事。朱高炽为了一个无名小民明察秋毫、不听诬陷、惩治奸官,其仁善为民可见一斑了。

吏科给事中(官职名)陶玮犯了罪,要被关进监狱时,陶玮举报他的一个同乡工匠不去服工役而私自在外面作买卖,妄想通过举报他人献媚。太子朱高炽说:“你以为(举报一个工匠)这是忠心吗?朝廷设置六科,虽然用来考察官员的奏折公文,防止官衙偷闲、欺下蒙上,也是想政事能够关心与下面的百姓休戚相关的事。现在朝廷政事、与兵、民休戚相关的事难道没有应当进言的?都没有听到你进过一言,而你(举报一个工匠)琐碎至此,难道你就没有惭愧遗憾吗?”

被誉为明仁宗皇帝的朱高炽

对于一个无名的底层工匠,朱高炽没有任凭高官诬陷,没有对一个工匠的小事嫌繁琐、费事,而是命令刑部招来被举报的工匠询问他。刑部回来说:“那个工匠因为工役期满,将要回家,就作笔买卖赚点钱,路上当路费花销。他的家与陶玮相邻,陶玮因为私怨,诬陷他。”于是把诬告的奸官陶玮关到监狱里,使奸猾的恶官获罪,使无辜的小民没有蒙冤。

朱高炽对百姓仁爱,被后人称为明仁宗。

一代明君却留下一个死亡之谜

明仁宗朱高炽,明成祖朱棣长子,生母徐皇后,明朝第四位皇帝。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八月登基,次年改元“洪熙”。他生性端重沉静,言行识度,喜好读书。由于他的儒雅与仁爱深得皇祖父朱元璋的喜爱。在位期间发展生产、与民休息,为“仁宣之治”打下基础。洪熙元年五月暴死,在位仅十月,终年47岁。

许多人认为朱高炽在位不到一年,实在担不得仁君之称。笔者认为实在不应该存在这样的偏念,虽然明仁宗朱高炽在位仅十个月,但并不代表他不是一位明君。

首先,成祖起兵靖难,命朱高炽留守北京。当时建文帝派出大将李景隆以50万大军攻打北京。当时留守北京的朱高炽团结部下,以万人之军成功地阻挡了这50万大军,保住了北京城。这一战役对整个靖难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也明确体现了朱高炽极高的军事指挥能力,虽然后来因为肥胖朱高炽没有在前线指挥作战,但这并不能忽略他的军事才能。

其次,明成祖朱棣虽然开创了明初盛世,但其实这里面也有朱高炽的功劳。在明成祖朱棣北征期间,一直是朱高炽坐镇京城,发展生产,为成祖的出征作了充足的后勤保障。

最后,朱高炽在位期间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他废除了古代的宫刑,停止宝船下西洋,停止了皇家的采办珠宝;他处处以唐太宗为楷模,爱民如子,他下令减免赋税,对于受灾的地区无偿给以赈济,开放一些山泽,供农民渔猎,对于流民一改往常的刑罚,采取妥善安置的做法,这一切都使得洪熙朝人民得到了充分的休养生息,生产力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明朝进入了一个稳定、强盛的时期,也是史称“仁宣之治”的开端。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朱高炽不愧为一代仁君。至于这样一代明君,在位不到一年便驾崩西去,也留下了一个死亡之谜。

    查看全部分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