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宋词之神韵,观清明上河图之宏伟,宋朝的繁荣体现在各种各式的文物之中,那是个物质文化极其丰富的时代,可是经济文化上的繁荣却无法掩盖军事文化上的软弱。这个在历史上存在了近三百年的朝代,却无法用武力强而有力地抵御外敌,这可以说是个历史的奇迹,但这种软弱终将会使其陨落。
纵观各朝各代的历史,宋朝可谓是风平浪静,皇位之争中没有女性专权、没有外戚乱政,朝廷中没有宦官专权、没有宗室祸乱,更没有藩镇之祸,同时在内政处理上,其他朝代也不比宋朝好多少。可是再次看看宋朝的这三百年历史,所有人可能都表示叹息,战场上屡战屡败,外交上丧权辱国,甚至没能有一朝皇帝改变这种状况。
内部繁荣昌盛的宋朝对北部匈奴越战越弱,一路向南收缩领土,直到南宋后期就只有沿海的部分领土,这种建立在繁荣之上的屈辱是多么令人惋惜。
军事实力的软弱主要还是军队存在问题,宋朝在建国之前结束了五代的动乱,然而建国之后军队的实力却日趋下降。当时的朝廷官员们在国家强大之后贪恋青楼的灯红酒绿,强军也就是无稽之谈了,就算在抵抗外敌时爱国英雄层出不穷,但一战之后他们又遭到了排斥和陷害,同时还有秦桧一类的卖国贼贪图钱财。
官员这样无能是可以整治的,但是宋朝朝廷中的政策一直都是祈求所谓的和平,军队的职责不是进攻而是一味地防御,实在不行就忍辱赔偿。不对的建设同样出现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常年侵略宋朝疆土的都是匈奴,他们强悍的骑兵驰骋沙场,让宋军望而生畏,可是宋军却一直以发展步兵为主,步兵也都是用来修筑防御工事的,同时朝廷还一味地发展江湖水兵,听起来简直荒谬。
而且有人新发明出来的武器,例如火枪火炮也没有人赏识,因为这些在当时只知饱读诗文的官员眼里简直一文不值。朝廷的决策失败和官员们的腐败不堪导致了这场悲剧的发生,宋朝的软弱之势在这样的环境之下是没有扭转的余地的。接下来我们再细细探究宋朝军队的与众不同。
在宋朝建国之初,军队只有十九万人,由于还保持着之前战斗的士气,建国初期宋军还曾两次主动出击辽国,虽然没有战胜辽国但也打了个平手。国家经济渐渐走上正轨之后,宋朝的军队开始膨胀式的扩张,几十年间朝廷的部队扩充到八十多万,再加上各地的民兵,总兵力甚至达到了一百二十五万之多,虽然人数越来越多但是士兵的战斗力却越来越低。这样屯兵外界看来声势浩大,但这些部队也只能平定一下内部的叛乱,对外战争时能在数量上补充质量的不足就够了。
尽管宋朝的经济实力雄厚,但是士兵数量这么多,养兵的军费可见一斑,之后朝廷就允许军队经商了。由此一来部队变成了商队,士兵的训练就大打折扣了,当兵的只想着多挣点外快,当官的只想着从士兵身上捞取更多钱财。靠这样的士兵打仗无疑是以卵击石,屡战屡败之后朝廷只能再多招些士兵,这样一来军费开支又不足了,军队又开始经商,这种恶性循环只能使部队越来越弱。
同时军队开始经商让部队变成了一个黑暗的社会,人们为了利益拉帮结派,部队的环境暗无天日,这样一来军队就再无团结可言、再无纪律性可言。就比如“靖康之耻”,正是因为军队在利益上发生纠纷,朝廷在需要援助之时却无人来救,而且还哀怨纷纷。
面对这种糟糕的情况还是有人想改善一番,王安石在自己的变革之中就下决心整顿军队,几年内裁军近四十万,同时还鼓励军队养马,训练骑兵部队,研制新的火器等等。可是这样一来打破了官员们的金饭碗,王安石的改革没进行几年就结束了,所有的秩序又回到了改革之前,甚至更加腐败,宋朝也就一步一步走向了陨落。
繁盛的王朝最终被落后的游牧民族所取代,这就凸显出了政府在安稳之后不思进取的后果,国强而军不强使宋朝成为了经济文化畸形体,明智之人的哀怨和抱负也只能永远的留在诗词之中供后人欣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