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名总督、巡抚中,只有一个满人,这个寡妇用人不简单
大清入关的时候,满人的地位可谓高人一等,朝廷中重要的官职都是满人,讲白了汉人那时候就连给他们的做奴才的资格都没有。这种政治体制以及“重满抑汉”的用人制度一直被清朝皇帝坚持。
为了巩固政权,表示满汉平等,清廷也尽可能的吸纳汉族士人参政,但一些重要的职位如军机大臣,特别是首席军机大臣,一般都是由满人担任;而各地的总督巡抚也大多为满人。由此,满人往往在朝廷和地方上占据了重要职位,地位远远比汉人显赫。
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曾经武能安邦,文能治国的满人贵族相继离去,他们的子孙往往不学无术,沦为了纨绔子弟,满人的整体素质大为下降,大多数的政务和军事活动往往需要依赖汉人,而那些八旗子弟早已沦为了老爷兵。
更要命的是,这种趋势到了晚清更是愈演愈烈,八旗子弟往往成天遛狗斗鸡,出入戏院茶楼,靠着祖上的功劳只会享受。
对于祖制“重满抑汉”,慈禧当然心知肚明,但她垂帘听政以后各地军情急如星火,太平军仍旧盘踞江南,捻军和回乱也时时威胁着清廷的心脏地区,这些心腹大患,无一天不让她胆颤心惊,坐卧不安。
可是再看看她身边的那些满族亲贵,除了妄自尊大便是懦弱无能,真正有才华,能够安邦治国、统兵作战的满人官员几乎都死绝了。
自从太平天国起义后,国内战祸延绵达10年,而朝廷还没有垮台,其原因就是汉人的团练武装抵挡住了太平军的进攻,而这些汉人将领,如胡林翼、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他们原本是读书人,但战乱的年代却将他们锻炼成了军中领袖。
早在1854年湘军攻占武汉以后,咸丰皇帝曾说:“不意曾国藩一介书生,乃能建此奇功!”他一时兴奋,欲任命曾国藩署理湖北巡抚。结果旁边的满人插了一句话:“曾国藩以侍郎衔在家丁忧,现在还是个平头百姓。一个平头百姓能够一呼百应,这恐怕不是国家之福啊。”咸丰听后觉得有道理,让曾国藩做巡抚的事情就不再提起了。
咸丰皇帝的担心也不是没有道理,万一曾国藩这些汉人官僚势力做大,拥兵自重,那大清的江山岂不是危在旦夕?不到万不得已,肯定不能授予汉人过大的权力。对此慈禧不是不清楚。
慈禧是个明白人,她知道要想树立自己乃至朝廷的威信,就必须先平定太平军各地的起义,而要平定这些农民起义,就必须要重用以曾国藩为首的那些汉人。既然顾命八大臣都能扳倒,难道还怕用汉人吗?
没过多久,曾国藩就被授命统领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四省的军务,四省的巡抚、提督以下的文武官员全部由曾国藩节制。
随后,依照曾国藩的建议,一大批汉人官员被任命为封疆大吏和地方大员,如左宗棠为浙江巡抚、沈葆桢为江西巡抚、李鸿章为江苏巡抚、刘长佑为广西巡抚、郑元善为河南巡抚、李续宜为安徽巡抚、严树森为湖北巡抚、毛鸿宾为湖南巡抚、江忠义为贵州巡抚,另有一大批汉人成为各省的布政司、按察使等。
事实证明,慈禧对汉人的重用,不仅让曾国藩为首的汉人武装集团最终剿灭了太平军和捻军等反叛力量,而且将岌岌可危的大清从死亡的边缘线上拉了回来。慈禧作为一个女人,能做到这一点确实不容易,从某一方面讲,这个独居深宫的老寡妇在用人上的确不简单。
到了同治四年(1865年),当时全国的10名总督中除了湖广总督官文一人之外,其他9人全是汉人,而15省的巡抚则都是汉人,对汉人的重用程度可谓前所未有。
到了光绪年间,满人中位居高官的就更少了,除了那些皇家宗室和荣禄,其他的满人基本找不出来可以让朝廷依靠的,洋务运动更是由李鸿章等汉人主持。
大清的先祖依靠彪悍的八旗劲旅定鼎中原,而此时的八旗子弟已经腐朽至此,如果地下有知,不知会作何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