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晚,得知金庸先生去世的消息,第一反应是不信,因为无良媒体报道他去世的假新闻在这些年间已上演过无数次。直到这一消息确认后,顿时百感交集。无数金庸笔下的人物和情义故事,回荡在脑海,直至今晨。
无心做事,想找人聊聊金庸、聊聊江湖,又觉得无人可说,唯有写下这篇不成气候的文章。
你瞧这些白云聚了又散,散了又聚,人生离合,亦复如斯。——《神雕侠侣》
金庸先生的主要作品可用“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以概之,另加一部《越女剑》。
年幼时,最喜欢《神殿侠侣》,童年游戏间学小龙女睡绳床,裹着床单学她那仙袂飘飘。太过年幼根本记不清故事完整的剧情,只觉杨过、小龙女二人死生相随,浪漫至极。
稍微年长一些,便更看武侠故事中的江湖义气,纵使金庸笔下不乏重情重义的好儿郎,我却最喜欢乔峰这位悲情大侠。乔峰、段誉、虚竹在少林寺前相认为结拜兄弟,随后大打出手,气概直冲云霄;萧峰为平息战乱,不惜以死换取十年和平……
许是我逐渐步入少女情怀使然,更为悲伤的故事动容,喜欢《天龙八部》中每个求而不得、活得背离初衷的人物,到底是有几分人间的真实。
此外,《笑傲江湖》的肆意洒脱,《射雕英雄传》的大气磅礴,皆是我心中所爱。始料未及的是,人生却和《鹿鼎记》有着最多的牵绊。金庸去世,尚可得知;你心中的江湖逝去,可曾觉察?
提起我的名字“阿珂”,很多人第一反应是你的“韦小宝”呢?金庸先生写了十几本侠义江湖英雄,独独这部《鹿鼎记》写了在江湖、庙堂混的如鱼得水的小混混。韦小宝明明不懂爱,却取了八个貌美如花的老婆;八本《四十二章经》为线索探寻的宝藏,竟然是这混混贪污、搜罗的全副家当,讽刺意味极深。
我读书不多,早些年凭着对历史些许的喜好,闲来爱听闻野史。当年,看都闯王李自成当年并未死于九宫山、而是逃到四川出家当了和尚的传言,惊觉金庸先生早已在《鹿鼎记》中书出。
含恨戴怨的“靖康耻,犹未雪”,成为南宋少年郭靖、杨康姓名的来由;野心勃勃的朱元璋带着徐达、常遇春等人一同推翻元朝,开创大明王朝;少年康熙除鳌拜、削三藩,逐步开展雄图霸业……
你越从细微处读历史,越是惊觉他笔下故事与历史的契合。
金庸先生的经典作品几经翻拍,每每都呈大热之势。我们这代人,对金庸剧最初的影像记忆多是源于TVB的翻拍,演员选角都很贴合人物。时隔多年,这些作品愈发显得经典,唯一的缺憾便是场景和背景的简陋,这也是TVB一直以来的短板。
十几年前,当内地影视剧制作功力成熟后,以张纪中为代表的导演,也展开了新一轮的翻拍,一时武侠文化大热。
谈武侠,人们常说“金古黄粱温”,古龙、黄易、梁羽生、温瑞安的《陆小凤》、《楚留香》、《大唐双龙传》、《白发魔女》、《四大名捕》等武侠作品也逐一被搬上了大银幕,可是最深入人心的作品,还是来自金庸先生笔下。
这几年,武侠剧式微,取而代之的是种种仙侠题材的作品,故事虽不乏可取之处,却少见那份江湖豪气。
如今,我们不说“江湖”,只谈“社会”。
昨晚回家,我进门的第一句话便是“金庸去世了”。家人听闻金庸先生94岁高龄去世,只说了一句“这么大年纪了,也还好。可惜的是李咏,才五十多就去世了。”
倒不是在此争论谁活着更有价值,每一位逝者都值得我们敬重。只是金庸的离去,让我更看清了那份年少时在胸中发芽的江湖梦,原来不知不觉也随着年岁逝去了。
有人说,金庸笔下的江湖,是士大夫最后乌托邦。
即使金庸先生晚年没有再产出什么佳作,甚至对某些旧作做了些不称书迷心意的删改,他仍是我们侠义精神的归处!
若这世间不可再快意恩仇,若是这天下男儿重钱刀而轻意气,若这天南地北双飞客双双在现实面前败下阵来,哪里还有什么江湖?金庸先生笔下的江湖,快意恩仇,豪情壮志、侠肝义胆、潇洒肆意……这究竟是一代人的精神家园,还是特属于少年的象牙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