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能和索罗(Saroo)共情。在我们都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在熙熙攘攘的市场或换乘车站和父母或者哥哥姐姐分开的时候,我们都会有那么一刻的惊慌(对我来说,那次是公共泳池)。当我们长大后,我们整晚不睡,睡眼朦胧,不断地点击着互联网,寻找着一些我们知道自己最终会找到的东西,只隔了一分钟,下一次就会找到,就是下一次了。
当然对索罗(桑尼·帕沃尔饰演童年索罗,戴夫·帕特尔饰演成年索罗)来说,重要的不仅是生或死,而是内在情绪的普适性,可以上升到最高层,这就是为什么《雄狮(Lion)》是一部如此卓越的电影。我清楚的知道自己正在看电影,但还是会哭的一把鼻涕一把泪,鼻涕止不住的流出来。如果这种密切而情绪化的联系都不足以换回一座奥斯卡小金人,那我就不知道什么值得了。
《雄狮》可以分为两个部分,每一个部分都有让主角受伤成长的地方。第一部分相对紧急,被设置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印度,一个穷村庄里的小男孩被锁在空荡荡的火车里。数天之后,他抵达了科尔卡塔火车站,孤身一人,十分害怕而且不会说当地的语言。
他不得不运用街头智慧,避免捕捉者和街头霸王,直到他被领导养父母(分别由妮可·基德曼和大卫·文海姆饰演)拥入怀中,那些街景让人产生一种从恐怖电影中劫后余生的感觉。尽管孤儿院相对平和,但是也可谓是令人惊醒的噩梦,索罗被一群精神创伤的孩子和备受压迫的社工包围。
塔斯马尼亚的历险和富裕的养父母都只是暂时的而已。他似乎已经接受了自己此前的快乐生活丢了,开始适应着要比父母领养的,同样是印度街头流浪儿的另一个兄弟更优秀。但是伤痛最终会全力回归。“我觉得自己迷失了”,长大后的索罗说道,当他在派对上尝到一个炸甜圈的时候,经历了一些会让普鲁斯特都脸红的记忆喷涌。
索罗还是无法放弃和自己的家庭重建联系,尽管政府的工作人员告诉他这案子无法办理(没有更多可以继续进行的信息,没人可以找到他的村庄。我们稍后会发现这是因为他拼错了。那时候他只有五岁!)。在机器时代,有这个叫做谷歌地图的新程序,他当然可以做一些事情。
索罗有那个车站的图片,在他的记忆深处车站周边环绕着水塔,一点点数学也能提供抽象但广泛的搜索边界。现在他需要的就只差决心了。当然,他越是投入,就越是远离女友(鲁尼·玛拉出演)和母亲的视野之外。两者之间的关系是最精彩的地方(准备好手帕吧!),因为他必须偷偷地开始自己的工作,他不愿伤害养母的感受。
最后这一切都伴随这甜蜜而苦涩的泪水而结束(不然这部电影也不会存在),导演加斯·戴维斯(Garth Davis)直到关键一刻才使出全力。但这并不只是伤情。
能让鼠标的一次次点击显得戏剧化需要清晰的视野和绝赞的智慧。这是联想式创造力的扩展结局,是如此明确一件事的珍贵的非语言的电影制作。电影的第二段并不像第一段那样节奏紧张,但是巧妙地折射了二十出头年轻人焦虑的和童年的紧张。
《雄狮》因为其让人心提到嗓子眼的节奏而入围奥斯卡。和它最为相近的就是《海边的曼彻斯特(Manchester by the Sea)》(同样无比精彩),但是肯尼斯·鲁尼尔干的电影描述了一个被悲剧划开的家庭再也无法重新开始。《雄狮》却没有轻易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