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目前最高的军衔是上将。但是在其他国家甚至还保留有元帅,具体的排序是这样的:元帅、大将、上将等等,大将是在上将之上的。但是在古代不是这样,尤其是在唐朝,大将军反而不如上将军。例如我们熟悉的千牛卫大将军李元芳,其实也就是一个三品官,比他官级高的将军一抓一大把。
在周朝时期,上将军是最高的武将官职。大将军第一次出现还是在春秋时期,当时南方的楚国被视为蛮夷,在各个方面都和中原不同。它的最高武将职务就是大将军,不过在权力上与中原的上将军完全一样。秦国统一东方以后,大将军这一职位暂时退出了历史舞台,再次出现是在汉朝。但是汉武帝大举进攻匈奴,他的小舅子卫青立下了赫赫战功。
为了表彰卫青的功绩,汉武帝册封他为大将军。大将军的职位在三公之上(相当于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能够出任大将军的人,基本上都是皇帝最信任的人。例如卫青、霍光、王凤等人都是权倾朝野的大佬,汉朝最后一位大将军是袁绍,袁绍这个人就是这样喜欢虚名,曹操也很乐意把大将军的头衔让给袁绍。
在此之后,由于中原大地陷入了大分裂的局面,所谓的大将军也不值钱了。在南北朝时期,这样的情况更是普遍,几乎有点部队就敢称大将。乱象一直持续到了隋唐建立,唐朝建立以后,建立了新的武将制度。在唐朝前期,大将军不再值钱了。三品以上的武将都是大将军,在《神探狄仁杰》《唐明皇》等影视剧中,动不动就称呼对方为大将军,因为大将军这个职位实在是烂大街了。
李元芳的职位是千牛卫大将军,其实也就是一个三品官。至于那个王孝杰大将军值钱一点,是一个二品官员。当时权力最大的官职是上将军,没错大将不如上将。这仅仅是唐朝中前期的情况,在安史之乱以后,节度使成为了实权人物。不论军制高不高,只要实际任职高就可以了。
到了宋朝,官员任职情况发生了变化,武将的军级再高,如果没有实际职位。那他还是一个只领工资不干活的光杆司令,文官们也是一样,关键看最后是什么职位。这严重影响了之后的王朝,明清两次几乎都是这样。什么大将军、上将军退出了历史舞台,关键看是不是提督、总兵这样的实缺。此时的西方已经建立了军衔制度,什么职位需要什么军级,这都开始有限制。
在鸦片战争以后,清朝为了适应时代的需要,也建立了自己的新军。但是却采用了协统、标统这样不伦不类的称呼,直到20年代之后,我国也才使用了西方军衔制度。在建国初期,我国的军衔中也是有元帅和大将的。不过在新一轮的军事改革中,确定了上将为最高标准的原则。绕了一个大圈,原则上我们又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