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东方文明的古国,我们最不缺少的就是时光的沉淀,而历史似乎对帝王将相总有抹不去的评头论足的情怀。活跃于历史的帝王,有创世之君轰轰烈烈如成汤周武唐宗宋祖,也有守成之君仁义贤明如宋之仁宗明之孝宗。今天瓜子只想谈谈能让文人墨客,史官清流争相称颂的帝王究竟要有什么标配。
选几位史书上(别管是正史也好野史也罢)津津乐道的皇帝。
1.政治清明——唐太宗
不用瓜子说,大家都知道出了名的魏征觉得有什么不合适就进谏,私以为魏征言辞之犀利、行为之癫狂别说封建社会,搁现代绝对是个挨揍没人拦的主儿...
撸胳膊挽袖子,唾沫乱喷,唐太宗也是正常的人类,不可能挨骂没感觉,被喷还舒服。但他的名声在这种刻意宣传下为后来明朝不杀言官奠定了基础。也许有人会提出异议。应该是先有秦始皇坑杀儒生有了千古骂名才让后世帝王头悬利斧,不敢肆意妄为。
在这里瓜子想说不提秦始皇当时坑杀的究竟是儒生还是丹方术士,还是秦始皇后面的帝王因为什么杀了靠舌头吃饭的人,都不是皇帝不杀言官最主要的原因,归根究底,是帝王求名,求贤名,求国家稳固。
我们都知道,在农耕社会,人民不饿肚子很难做到,谁也没法保证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无旱涝灾害,吃饱穿暖年年有余。因此思想上的一致是重中之重,要让人民看到希望,看到帝王宽广的胸怀、看到国家发展的前景!
像秦朝,整个国家围绕秦始皇来打造,没问题,他本人有这个能力去掌控整个国家,这是他的方法。可是他死了以后呢?他的后代没有这个能力,依靠个人魅力无发驾驭这架马车,它只能走向四分五裂,走向不可避免的灭亡...
古人学史,自然也能发现反思这个问题,这些世家大臣他们时时刻刻思考着怎么避免灭亡,怎么延续下去。大臣们看来最好的方法就是尽可能地打造完整的体系制度,让皇帝大体把控即可。
在共同的利益驱使下,他们为帝王打造合适的华丽笼子,放在日益成熟的制度下,让皇帝尽量克制权利又能登之高位。这更像自然中质量守恒定律,你提高了我就要减弱,这也是国家生存下去的一种方式,学名:“治国之道”。这也是封建王朝皇帝与外戚,皇帝与大臣的不断斗争的过程。
当然,在唐太宗求名的驱使下,他也很痛苦,想盖个行宫,快盖完了请大臣去参观,一听说大家觉得太奢华,就拆了,没过多久又想盖然后又拆又盖,最后又拆了...多么痛苦而又扭曲的灵魂啊...
▲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8年1月28日【一说599年1月23日】-公元649年7月10日),祖籍陇西成纪,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
2.史上第一位用“仁”这个字的皇帝,宋仁宗
这位就是戏文经常提到的“狸猫换太子”的主角,史书上说他如何宽厚贤明,心地善良,胸怀广阔。半夜不舍得吃羊肉汤唯恐日后奴仆夜夜宰羊而饿肚子,不因亲生母亲之死而找刘太后的族人秋后算账,生活简朴等等。
但事实上,仁宗也是人,对待抢了自己心上人的,他也不待见,世代不许进皇宫,不许与皇室子弟结亲。对待刘太后,他也很叛逆,废掉大娘娘为她挑选的郭皇后,宠信妃子美人。但总体来说,仁宗小时候他父亲评论他性格软弱,犹豫不定是极其准确的。
在这里,瓜子不得不说,宋仁宗的美名缔造的的确无懈可击,在大环境中,北宋狼烟四起,冗官冗兵田地徭役赋税哪里都是问题,政治军事说实在的仁宗他爸爸真宗留了那么大的烂摊子,仁宗并没有解决多少。
他的成绩多在经济水平和文人墨客的爆发上,谁能抹杀唐宋八大家6个是他在朝的事实?谁能否认“交子”在他的支持下诞生?历史上变法失败后活下来的人并不多,范仲淹在他的支持下变法,失败后几近全身而退,在他这里,范仲淹还能在岳阳楼感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仁宗不好杀,他不会因为声音不同大开杀戒,这是一个思想比较开放的时代。仁宗喜欢别人进谏么?是的!他像唐太宗一样,扭曲着想法也要同意么?不是的!历史总会相似,但从不重复。宋朝较唐朝封建君主专制又登上了一个台阶,对于谏言,仁宗他认可的就按你说的办,不认可的...恩,你说的我听到了,不管你说的什么,恕你无罪,以后再谈。
心胸我有了,好的政策有的也实施了,甭管你说的是好是坏,我心性仁慈不和你计较。这样的皇帝瓜子实在想不出别人有什么理由骂他,哦,你想说军队太弱冗官太多?拜托,开朝那位都没能解决明白,实在找不上仁宗啊!
所以最后仁宗去世的时候百姓为他痛哭,烧的纸灰就像下雪一样遮住了整个京都、辽主听说仁宗死了还放声痛哭、金兵后来攻破北宋也没有打扰他的陵寝。做皇帝做到这种境界,不容易...
▲宋仁宗赵祯(1010年5月12日-1063年4月30日),初名赵受益。宋朝第四位皇帝(1022年3月23日-1063年4月30日在位),宋真宗赵恒第六子,母为李宸妃。
3.宽厚仁慈的明孝宗
瓜子感觉好像童年不幸,身世离奇的皇帝都比较有耐心,这样也许不会让他们在贤主的道路上太过痛苦前行...
这位也是经历坎坷,瓜子一言带过其童年吧,简单来说就是,艰难出生、6岁见爹的可怜娃子当上太子在老妖婆的手下挣扎存活,成功熬死万贵妃当上皇帝的故事。明孝宗朱祐樘,明朝“弘治中兴”之主,体弱多病终年36岁。明孝宗也是历史上唯一一个真正的一夫一妻制的皇帝。(相信很多妹子为此深深折服充满好感吧~)
除了养了个不成器的儿子,晚年有一段时间偏信丹方妖僧,(最后也醒悟过来)似乎履历光鲜,勤政好学,特开午朝,爱护大臣。再明朝,废除丞相,君主专制接近巅峰的情况下,孝宗的权利行使更为顺畅,他有着祖宗血脉流传改革魄力,维护国家统一。但他少年的经历与性格使他不能像汉武帝清康熙帝一般拥有说一不二的皇家尊严,可这也会让文人大家赞不绝口。
▲明孝宗朱祐樘(1470年7月30日―1505年6月8日),汉族,年号弘治,明朝第九位皇帝,明宪宗朱见深第三子,生母为孝穆纪太后
历史上一统山河,抗击外侮积极变法的帝王绝不在少数、视贵族世家为毒瘤的人才辈出,成功者却寥寥无几。汉武帝急于变法差点被废、王莽改制彻底拆了西汉、王安石变法釜底抽了北宋的最后的薪、光绪帝百日维新粉身碎骨...可见,在文人圈里,更崇尚被给予的自由,而不是铁血的功绩...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贞观之治空前昌盛,是思想的解放,亦是的古韵绝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