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遇到院前心脏骤停,急救医生所谓的赶赴现场急救,基本就是去证实又一起死亡。那天,我接到120呼叫通知,途中打电话询问现场情况,接电话的对方是火车站内一咨询台服务人员,并不在患者现场,仅仅是催我快点赶到。
我有不祥的预感。
几经周折,进入重重关卡的火车站进站通道,一位男性老人躺在地上,大概60岁左右,老伴在一边不知所措。
如同往常一样,没人做任何施救措施,甚至连基本的屏风隔离都没有。
我上前探查:无反应、无呼吸、无脉搏,给予心肺复苏,同时心电监护,心电呈现直线。
持续的按压和球囊通气配合,护士给予建立静脉输液通道,肾上腺素定时定量推注,在按压的间歇,我趴在地上艰难的将气管导管插入他的声门,......,所有能用的急救措施,在现场都给了。
广州闷热的天气,在户外实施心肺复苏是一种煎熬。
边急救边了解到,老两口参加旅游团,中途老头已经有不舒服,旅游团导游不是安排就医,而是购票让两位老人返程回西北某省,进站上车途中发生倒地。
自始至终,他的心电监护都是直线,心室静止。
这是一场注定徒劳的心肺复苏。
5年来,我已经不记得这是第几次火车站的心脏骤停事件了,过程和结局都是一样,从未有任何改变。
这样的突发心脏骤停,其存活有赖于现场即刻呼叫急救车,同时必须马上心肺复苏,坚持到急救车到来,才有一线机会。而如果在现场能取得自动体外除颤器(AED),3分钟内除颤,其存活率将达到70%。
对于院外心脏骤停,单纯等急救车就是等死。
只有现场的高质量心肺复苏和及时的AED除颤才是挽救生命的最佳利器。
而遗憾的是,我们国内能实施心肺复苏的人少的可怜,我们公共场所的AED几乎是零。
我们缺少一个为生命保驾护航的体系。
急诊夜鹰,急诊医生,夜鹰急救训练营创始人,美国心脏协会急救培训导师。
查看全部分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