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华》演员中黄轩(右)是少有的线上名演员
冯小刚看来是没机会在金马奖上连庄第3次,他此次入围作品《芳华》,起用一票年轻漂亮的新女孩,以共军文工团的切入点,讲述了一段70年代战时儿女的青春爱情成长史。
可是,冯小刚的企图又不仅如此,电影背景设定在中国当局如今不愿多提及的敏感的1979年「中国对越自卫战」,他既要插入血腥战争场面,比重却又不高,儿女私情也不够入骨,相对《我不是潘金莲》的犀利力道,《芳华》成了冯小刚追忆自己年少记忆,辞溢乎情的记述。
《芳华》一开场是11名文工团女孩儿优雅起舞,裙摆飘、鞋尖踮,配合著大男孩们组成的乐队伴奏,青春美好。整团为数者众,所以群戏不少,冯小刚搭配行云流水的摄影镜头穿梭其中,不倚赖过多剪辑,展现了水准以上的场面调度。
电影由入围最佳新演员的钟楚曦回忆式的旁白描绘,她是文工团舞者之一,述说著20多年来的物换星移。故事起头,男主角黄轩带著苗苗饰演的后补舞者加入早已成团互相熟悉的文工团,新来的不免受排挤,黄轩几度帮忙,她看在心底渐生爱苗,但那70年代军式化的文工团不许私情,一切都在眼神里流转。
电影铺陈了半小时,时序进到1976年毛泽东逝世,解放了,女孩们接触到香港批入内地的漂亮衣裳、男孩还搞到新奇的卡带机,让大伙初闻邓丽君歌声之美妙。但文工团外的战事从未安稳。1979年,「中国对越自卫战」展开,得知劳改的父亲已身亡的苗苗被派遣到前线医护团,黄轩也被调到前线担任小官指挥作战。
电影至此过了一半,这才让你在医护所见到前线弟兄伤重断肢的残酷景象;接著,冯小刚用5分钟一镜到底的短兵相接廝杀,枪击迸血、弹炸断肢的血肉模糊,火焚焦尸、遍地哀嚎。不过,冯小刚并没有像拍《集结号》要把焦点放在战争无情或壮烈情操,他之所以翻拍严歌苓的这著作,就因2人都曾将青春交付予文工团。
所以故事再度拉回大后方的文工团,重心又移到那些青春爱情的无奈。谁惦著谁,谁的心却已另有所属;要告白,才知道对方喜欢了别人;爱情从眼前化为泡沫或许对孩子们也是天大的残酷。
直到前方传来战事结束,功能性的文工团必须解散,大伙洒泪各奔东西,无法成全的爱情终究要分离,如同台词所说,「一代芳华已逝,面目全非」。
无论是最初微光衬托的歌舞齐鸣、或后来情意说不出口的残缺,冯小刚的影像至少框架出骚乱之外的美;但回到故事核心,这次,冯小刚似乎有些游移失准,既没要著墨战事无情,又没把大时代下儿女私情勾勒得铭心刻骨,甚至一度流出几分做作刻意。所幸大批新人表演整齐,美学技术够扎实,电影至少达到四平八稳的完成度。
或许,导演对自己年轻时亲身经历文工团的想念深却杂,没能引发更椎心的共鸣。也许冯小刚想拍出关于自己的时代悲歌,可惜,意念过于模糊;原本排定上映日,不巧又遇上2017年十九大,据悉因政局考量,意外造成这电影被迫延档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