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呼万唤始出来,2017年备受期待的史诗级大作《敦刻尔克》终于定档9月1日。
作为二十一世纪最受瞩目的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的每一部作品都有超高的票房回报率,强烈的执导风格使影片既有思想性又有艺术性。
克里斯托弗·诺兰
自2014年的《星际穿越》以后,匿迹3年,终于带着一部史诗之作强势回归。北美试映结束后,几乎一边倒的赞誉使这部影片备受关注。
熟悉诺兰的观众,从《记忆碎片》到《蝙蝠侠》三部曲,再到《盗梦空间》,无一不被其充满悬念而又层层递进的叙事手法所折服。而《敦刻尔克》却一反常态。
真实的敦刻尔克大撤退
《敦刻尔克》改编自二战时期真实的历史事件“敦刻尔克大撤退”。
真实的敦刻尔克大撤退
1940年5月25日,英法联军防线在德国机械化部队的快速攻势下崩溃之后,英军在敦刻尔克这个港口小城进行了当时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军事撤退行动。
这项代号为"发电机计划"的大规模撤退行动使英国及法国撤出了大量的部队,保存了足够以后反攻的有生力量,但1200门大炮、500门反坦克炮、750门高射炮、63000辆汽车、700辆坦克以及50W吨军需物资的损失,给英法联军沉重的打击。
《敦刻尔克》并不像以往的影片一样用角色的对白推进剧情的发展,相反,全篇台词很少,完全用画面和整个结构框架来进行叙述。这正体现了诺兰对整个剧情整个故事个性化的理解。
在头上战机轰鸣、周围不时的落下炮弹、三面的德军随时有可能围而歼之的时候,用对白来推挤剧情完全脱离历史事实。士兵自顾不暇、丢盔弃甲,在随时都可能全军覆没的战场上几乎没多少心情去相互沟通,活下来才是最大想心愿。所有对个体情感的表达都会削弱这部电影的魅力。
诺兰将故事的格局放在整个战争上,突出了战争的残酷和个体的渺小,电影也将呈现写实风格。从预告片来看,而整部电影也会去探讨战争的大背景下,小人物的心理究竟会如何。
而这部影片也决定着诺兰是问鼎小金人,还是退回到商业片领域的固守。
燃与不燃,我们9月1日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