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摔跤吧爸爸》分析中国电影产业 别让重工业成为中国电影的又一个嘴炮

2017年05月12日编辑: baoling
塑造人物的表演也没什么捷径,工业手段只是让你在外形上、在环境里像人物,其他的全靠演员自己的表演。对绿幕的表演可以某种程度上理解为戏剧表演训练里的无实物表演,但所有无实物的表演都是因为你真的知道门打开是什么样的肌肉反应,端起碗喝水该是什么样的幅度,举起木棍打人该是什么样的力度。

这篇文章本来提笔后一度想算了,毕竟现在对于《摔跤吧!爸爸》的赞誉已经满世界飞起,也不缺我的一家之言。

国产电影被好莱坞比下去早就习以为常了,人家重工业、大IP、大明星——我们都在学,我们相信迟早能追上,一定能比肩好莱坞。

可这次中国观众被一部印度电影给弄兴奋了,人家除了有个大明星之外,可没重工业,可没大IP,为什么?因为都是笨办法,就像电影本身讲述的,没有运动服装,女孩就穿男孩衣服,没有力量器械,就用自助、互助的办法,没有专业摔跤垫,沙地可以摔跤,床褥也可以摔跤……一样的,目前中国电影的装备其实并不妨碍做出好电影。

就像两个女儿在打国际比赛前,老爸的训练装备和手段足以让他们问鼎国内。中国电影在手工业的装备下都还并不常有佳作呢,就现在的教练水平能让国内选手在国外赢对手吗?

其实我们在看《摔跤吧!爸爸》的时候,紧紧被故事吸住的多半都是因为摔跤比赛本身,不管是阿米尔·汗的摔跤,还是女儿们的摔跤,如果你看过Youtube上的有关他们训练的视频,你就会慨叹——为了拍摄便利,为了表演准确,为了电影好看,演员需要付出那么多!

如果有绿幕,如果有抠图,如果有从台词到形体、从正面到背面的各种替身,他们何苦为一部电影训练六个月?如果他们有特效化妆,阿米尔·汗何苦让自己暴饮暴食遭罪呢?

要知道,绿幕、抠图、替身、特效化妆都是先进电影工业重要的组成部分。要知道,我们心心念念的所谓重工业、重特效的痕迹在这部印度电影里几乎难觅。

他们没有吗?印度电影业的繁荣程度,阿米尔·汗的眼界和财力,怎么可能用不起这些工业装备呢?

为什么这两个女演员要甘愿受苦,空出大半年的工作档期就让自己受折磨?倒也不是因为神圣的艺术追求,是因为她们怕失去这份工作。这里一方面肯定因为这是阿米尔·汗主演作品的吸引力,另一方面她们也认同这是这份工作的一部分。

陈道明之前被广为传播的一段采访也是说的这个道理,那些小鲜肉标榜的吃苦本身就是演员工作的一部分。

表演要进入人物,表演要打动人,就是你要成为那个人,大部分时候就是要吃苦。至于连看剧本都要发微博告诉粉丝的,就完全是个平面模特了——演员不读剧本,不背台词,这还是演员吗?

塑造人物的表演也没什么捷径,工业手段只是让你在外形上、在环境里像人物,其他的全靠演员自己的表演。对绿幕的表演可以某种程度上理解为戏剧表演训练里的无实物表演,但所有无实物的表演都是因为你真的知道门打开是什么样的肌肉反应,端起碗喝水该是什么样的幅度,举起木棍打人该是什么样的力度。

所以专业院校学表演都是要去体验生活的——不是参观、游览,是真的比如去火车站像流浪汉一样在那里呆上很长一段时间去看人来人往,看形形色色的人的举止,去体会他们的心理,去看他们的故事,去想象他们的故事……

不走进人物内心,不从心的层面上表演人物,如何让你的人物打动观众?

当然现在很多观众也确实不是看人物,就是看人物外面的那层鲜肉皮。所以,国产电影、国产电视剧的烂跟观众就只是想看鲜肉皮不无关系。

“在我读到一个剧本的时候,我如果觉得振奋的话,我在当时是不会想到观众的,不会考虑印度的观众还是全球的观众会怎么样,我只会想到自己,我只会来看自己会不会觉得这个剧本让我振奋,让不让我激动,这是推动我来做电影最根本的原因。”

阿米尔·汗在北影节论坛

这是阿米尔·汗在北影节一个论坛上说的。这是一个艺术家说的话,从心出发,没有客观标准,只有主观感受。心是有温度的,但工业机器或是二进制数字都是没有温度的;用心刻下的光影,是有手工留下的“指纹”痕迹的。艺术家的痕迹,独特,有时候曲高和寡,有时候万人空巷。

重工业和手工业并不影响发现好故事,做出好电影。我们在所谓手工业时代,还出过很多大师作品呢。大师们还关照过现实,关照过人心,关照过社会前途。

可如今,在重工业的召唤下,观众都找不到曾经大师们的心了。

昨晚看到《看电影》杂志主编阿郎老师公号《阿郎看电影》的一段文字,让我分外有同感——

好莱坞在衰落,电影失去了手工的指纹和手指的温度,失去了那个独特的可以对抗时间的东西。

是不是可以问这么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电影一定要赶上好莱坞呢?为什么中国电影一定要在产业指标上不断接近好莱坞甚至超过好莱坞呢?

《摔跤吧!爸爸》光摔跤训练就花了大半年,这不就是李安去年在上影节上说的让中国电影慢慢来吗?

转眼,又一年上影节要来了,回看这一年的中国电影,除了票房增速慢下来了,其他呢?速食面还在不断地从“工业”流水线上源源而来——而这就是我们想要的电影工业吗?

有时候,想想“手工作坊”时代,那些笨拙的地方,却有情感的印迹,有土地的气息。那时候稀缺的产量,昂贵的成本,反倒让创作者倍加珍惜难得的创作机会。

    查看全部分页>>
相关文章
岩井俊二首次执导中国电影《你好,之华》 金马奖遇《后来的我们》尴尬了 奥斯卡首位华人评委卢燕 梅兰芳义女卢燕谈中国电影发展 中国电影最新资讯 《破局》郭富城搭档刘涛演绎夫妻 《悟空传》票房一路飘红 成暑期档首部票房过亿中国电影 中国电影最新资讯 《羞羞的铁拳》杀入国庆档 林子聪300万请周星驰露面3秒 林子聪看好中国电影潜力 好莱坞大片票房喜人 中国电影市场却不见起色 2017上半年中国电影票房惨淡 暑期档牌局错综复杂 中国电影扎堆暑期档上映 哪部电影将称霸暑期档票房 中国内地电影最缺什么 为什么中国电影烂片频出 《变形金刚5》崩盘连锁反应 两部中国电影逆袭获利数千万 上海电影节完美落幕 中国电影促进“一带一路”文化交流 上半年212部国产影片总票房不及8部进口片 中国电影失利在哪里 《变形金刚5》中国票房突破10亿 中国电影票房大盘出现下滑 2017年中国电影圈最缺什么人才 什么原因造成电影人才缺乏 中国电影最新消息 《引爆者》段奕宏余男变身逃命鸳鸯 电影公司抢夺“青年导演” 中国电影陷入品质危机是什么原因 《绝世高手》发布会 蔡国庆“自夸”未来是中国电影届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