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院长黄会林发布调研成果
3月16日,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AICCC)与《现代传播》杂志社联合主办了"2016年度中国电影国际传播数据调研--中国电影在周边国家的传播现状与文化形象构建"发布会。数据显示,东亚地区(韩国、日本、蒙古)是中国电影在周边国家的传播洼地,在周边国家中,这三国观众观看中国电影的频率最低。
调研显示,东亚区域样本受众在通过人际传播和网络传播接触中国电影资讯方面、在选择免费网络和电视资源渠道观看中国电影方面、在通过观看中国电影对形成整体印象与符号认知方面,都处于较低的水平。从数据来看,东南亚区域国家对中国电影的年均观影数量最高,大部分超过2.8部,其次是南亚区域,如印度是2. 78部,东亚区域最低,如日本仅为1.21部。
作为受"韩流""日流"影响较大的国家,中国的电影在日韩却影响力较弱,原因何在?课题组分析指出,东亚区域样本体现出较低的观影数量,这与中国与东亚国家的文化同源性具有一定的关系,文化同源性带来相似或相同的文化特点,具备同源性的双方同时也存在一定的相斥性。
相比之下,东南亚区域和南亚区域呈现较高观影数量,课题组认为是因为:第一,东南亚区域,这一区域的华人华侨最为密集,在当地形成中华文化圈的效应,而且东南亚区域靠近中国的广东福建,这种地缘性带来的文化影响力不容低估,尤其是80年代港台经济的迅猛发展带来文化交流的增多,功夫片、武侠片、港式喜剧电影在当时大量输出,影响力延续至今。
第二,南亚区域样本体现出较高的观影数量,这一区域主要是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随着"一带一路"区域合作的开展,"金砖国家"的日益交往密切,南亚国家与中国的相互认可度日益提高。
据了解,"中国电影国际传播"调研是以外国观众为调研对象、以中国电影国际传播为核心指向的数据调研项目。该项目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主持并实施,已连续开展六届,形成了10万字的调研报告和五部《银皮书:中国电影国际传播年度报告》,在国内外电影学界和业界得到了广泛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