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丞相公孙弘养猪出身 40岁开始读书16岁封侯拜相

2016年12月16日编辑: 实习生
 公孙弘,齐国薛地人,普通老百姓出身。年轻的时候,在基层官府干过一段时间,跑跑腿、当当差。可是,公孙弘没混多久,就因为犯错被开除了。失业后的公孙弘迫于生计,做了猪倌,每天与猪为伴,给人在海边放猪。猪倌地位低贱,但是为了养活自己

我们常说:成名要趁早。但是,如果一个人40岁以后依然一事无成,那么他的人生还有希望吗?

有!

今天要讲的,就是这样一个大器晚成的人:他40岁开始读书,60岁步入仕途又被罢免,70岁再次步入仕途,76岁封侯拜相,最后80岁得以善终。

他,便是西汉丞相公孙弘。

公孙弘,齐国薛地人,普通老百姓出身。年轻的时候,在基层官府干过一段时间,跑跑腿、当当差。可是,公孙弘没混多久,就因为犯错被开除了。失业后的公孙弘迫于生计,做了猪倌,每天与猪为伴,给人在海边放猪。猪倌地位低贱,但是为了养活自己,也只能坚持。

一晃很多年过去了,公孙弘40岁了。猪换了一拨又一拨,自己却还是毫无长进,难道要放一辈子猪吗?进入不惑之年的公孙弘,忽然困惑起来了。

不,不能再这样下去了,公孙弘决定改变自己的人生。怎么改变呢?读书。40岁的公孙弘决定要读书。说干就干,他离开了他的猪伙伴,拜访大儒学习《春秋》,然后埋下去头,废寝忘食,认认真真地读起书来。当公孙弘从书中抬起头时,已经是二十年以后。60岁了,公孙弘略有小成,成为当地著名的文化人士。

一个人若想要成功,除了自身的努力,还需要一定的运气。好运让公孙弘给赶上了,公元前140年,大名鼎鼎的汉武帝刚刚登基就下诏要求各郡国举荐“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那时候也没有退休的说法,于是,60岁的公孙弘被推荐给了汉武帝。

到了长安,经过一系列测试,公孙弘顺利成为博士。随后,公孙弘接受了一项特殊的任务——出使匈奴。从匈奴归来,公孙弘洋洋洒洒写了一篇报告交上去。当时的汉武帝只有17岁,可能与这位老爷爷之间的代沟太大,看过报告之后,汉武帝龙颜大怒。公孙弘很识趣,感觉苗头不对,便主动向朝廷说自己年老多病,请求告老还乡。朝廷应允,公孙弘灰溜溜地回家去了。而他短暂的政治生命,也画上了句号。

回家后的公孙弘又变成了平头老百姓,很沮丧,很失落,人生还有出头的机会吗?那又能怎么办,继续读书吧。

公元前130年,也就是十年之后,公孙弘70岁,古稀之年了。汉武帝再一次要求各郡国举荐优秀人才,公孙弘又被当地官员推荐给了汉武帝。家里一贫如洗,连件像样的衣服都没有。公孙弘不愿意去折腾了,害怕又像上次那样失败而归,希望推荐别人。可是当地官员不许,非让他去不可。公孙弘无奈,一位好心的同乡送给他一套衣服,公孙弘又踏上了去往长安的路。

全国一共来了一百多位被推荐的贤良,公孙弘是其中最老的一位,而且太常寺的官员们还认出了他,就是十年前惹得龙颜大怒的老头。这次的考试是每人写一篇对策,根据文章排名次。太常遍阅贤良们的对策,认为公孙弘的对策平平,无甚新意,便在向汉武帝上奏众贤良对策成绩时将公孙弘列为下等,并把他的文章放在了最下面。

觉得皇帝可能没耐心,根本就看不到,这样就不必惹皇帝烦心了。没想到呈上去后,思才若渴的汉武帝把所有的对策都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更没想到的是,汉武帝看过之后,竟然认为公孙弘的文章写得最好,将公孙弘提升为第一名,并召公孙弘入见。汉武帝见公孙弘精神矍铄,虽年迈却“容貌甚丽”,便再一次拜公孙弘为博士。

有了十年前失败的教训,这一次公孙弘学聪明了,变成了一个老滑头,“弘奏事,有所不可,不肯庭辩”。凡事自己不下定论,没有原则,一味顺从,让汉武帝拿主意,“皆背其约以顺上指”。这样既保护了自己,又让汉武帝很受用。因此,公孙弘步步高升,一发不可收拾。一年后,擢升为左内史;又过了三年,成为御史大夫;再两年后,走向人生巅峰,升为了丞相,并封侯。这一年,公孙弘已经76岁了。

西汉初,只有功臣和贵族才能做丞相,而公孙弘是西汉历史上第一位平民出生的丞相。汉武帝时期,当丞相是一个风险系数极高的职业,整个汉武帝时期的十三任丞相,有的被免职,有的被逼自杀,有的被处死,大多下场都不太好。公孙弘最后却得到了善终,死的时候依然是丞相,享年80岁。

看来,努力很重要,长寿也很重要。大器晚成,首先要活得久。

    查看全部分页>>
相关文章
西汉高速发生重大交通事故 车祸导致13人受伤36人死亡 中国历史上最悲剧的太子 3岁被囚禁到成年后话都不会说 西汉开国元勋樊哙死因揭秘 樊哙是靠卖狗肉发家吗 霍光是谁后代下场如何 霍光与霍去病是兄弟关系吗 《天将雄师》工业时代的产物却充满神奇色彩的出现在了西汉汉元帝年间的西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