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有一位人物叫冯道,这是一个超级宰相,他的经历古今无人能及,他竟是四朝八姓十一个皇帝的宰相,历仕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四朝,先后效力于后唐庄宗、后唐明宗、后唐闵帝、后唐末帝、后晋高祖、后晋出帝、后汉高祖、后汉隐帝、后周太祖、后周世宗十位皇帝,期间还向辽太宗称臣,始终担任将相、三公、三师之位。
对于这种毫无“忠君”观念的人物,很多人对他很不齿,欧阳修骂他“不知廉耻”,司马光更斥其为“奸臣之尤”。
不过要说到最牛的政坛不倒翁,古今第一影帝,那绝对非隋唐名臣裴世矩莫属。
裴世矩,字弘大,后因避讳李世民而改名裴矩,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人,北魏荆州刺史裴佗之孙,北齐太子舍人裴讷之之子。
闻喜裴氏是古代中国第一望族,自汉、魏,历南北朝,至隋唐、五代,在中华大地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裴氏家族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诸方面,均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仅隋唐二代活跃于政治舞台上的名臣就不下数十人。
而在人杰辈出的裴氏中,裴矩也堪称举足轻重的一位,也是他保住了在隋唐天下大乱时,裴氏的兴盛不受影响。
这是一个影响历史进程的重要人物,一个无法用一个标准来评价的人物,但是在内地的隋唐历史剧都没他的身影,倒是在小说《大唐双龙传》中,裴矩是邪王石之轩在大隋朝廷的化名。石之轩是魔门八大高手之首,身兼花间派和补天阁两宗掌门。
他为振兴魔门,化名裴矩进入朝廷,成为炀帝心腹,并经略西域,在几年之间连横合纵,使得突厥分为二部,又唆使炀帝征讨高句丽,最终成功颠覆隋朝。
不过《大唐双龙传》毕竟是武侠小说作品,其历史深度还不及金庸的小说。而石之轩也无法诠释裴矩这个古代第一影帝,因为这个影帝一切所为,围绕的就是一个目的,那就是为了他的家族。他可以随意转换角色,并且深知在位的皇帝是什么性格脾气,然后迎合皇帝的喜好,以保裴氏的兴盛不衰,他能力超冯道,他才是真正的古代第一不倒翁。
裴矩是一位很厉害的人物,他在隋文帝时期,他是一位能臣,甚至可以转换角色成名将。
开皇十年(590年),裴矩奉诏巡抚岭南地区。他尚未启程,高智慧、汪文进便在江南作乱,使得吴越一带道路难以通行。裴矩行至南康,聚集士卒数千人。这时,俚帅王仲宣进逼广州,又命部将周师举围困东衡州。裴矩与大将军鹿愿解东衡州之围,先后在大庾岭、原长岭击破叛军,斩杀周师举,一直打到南海。王仲宣大惊,溃散而回。
后来,裴矩安抚岭南二十余州,并承制任命州中渠帅为刺史、县令。裴矩回朝后,隋文帝在大殿慰劳,并对高颎、杨素道:“裴矩率三千敝卒,一直打到南康,有这样的臣子,还有什么忧虑的呢!”
仅凭三千弱兵,他就平定了岭南,裴矩堪比唐初名将李靖,甚至在平岭南的表现他比李靖还好,毕竟在萧铣灭了后,李靖去平岭南基本上没遇到什么抵抗。
可是后来杨广做了皇帝,裴矩又成为了一个佞臣,甚至可以说是一位导致隋朝灭亡的佞臣,为害程度超过虞世基、杨素、封德彝、宇文化及……
不过在隋炀帝早期,裴矩依然是一位能臣,甚至可以说他是古代能力最强的外交家,他为隋炀帝经营西域,打击吐谷浑,并用计分裂突厥,做的都非常成功,比张骞、班固还要成功,毕竟张骞出使西域虽然伟大,但是并未说服大月氏,班固经营西域很成功,但是未能对匈奴造成致命性的打击。
可是裴矩帮助大隋开拓了西域,征服了吐谷浑,打通了丝绸之路,后来又用计分裂了突厥,严重的削弱了突厥的实力,让突厥这个最厉害的草原民族,并未能如匈奴、蒙古人那般成为中原王朝的致命威胁(为什么说突厥最厉害的。
因为这个民族至今依然有很强影响,从南北朝时期建立突厥第一汗国这个大帝国后,这个民族后来又建立了西突厥帝国,突厥塞尔柱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甚至帖木儿帝国的大汗帖木儿也是突厥化了的蒙古人,帖木儿帝国也算是突厥性质的帝国。
分裂后的东突厥,虽然在隋唐交际时是影响中原局势的最重要外部力量,李唐的建立和建立后曾一度对其卑躬屈膝,但东突厥并无实力如匈奴、鲜卑、蒙古、契丹、女真那般,入主中原,额,契丹只算入主中原一部分地区,幽云十六州也算中原地区,毕竟是在长城之内)。
为何说裴矩的对隋朝的危害比宇文化及等著名奸臣还要大呢?
裴矩为了迎合杨广的心思,满足他好大喜功的心里,出的主意那叫“馊”。
大业六年(610年),裴矩建议杨广在东都洛阳举行元宵庆典,向四夷展示大隋帝国的繁荣富强。于是杨广下令全国数万名艺人召集到洛阳汇演,丝竹喧嚣,灯火辉煌,闹腾一个月,耗费惊人;此外,在裴矩的建议下,杨广下令把街道市场整饬一新,店铺铺上地毯,树木缠上丝绸;为炫耀富有,大隋帝国当时还免费向外国人提供食宿,外国人享用美酒佳肴,不用付钱就拍屁股走路(到老百姓开的店吃喝嫖赌也不用给钱)。
为助炀帝成就“四夷宾服、万邦来朝”的梦想,裴矩不顾国内民变频起的局势,支持发动对高丽战争,三次出兵过百万,终究无功而返,严重消耗国力,动摇国本。
大业末年,裴矩随炀帝出巡江都,当时义军四起,卫兵士气低落,逃跑不断;于是裴矩又向杨广出点子,把江都女子征集起来,分配给卫士们“恣欲”,以稳定军心鼓舞士气(说白了,这就是强征慰安妇);杨广大喜,立即下令照办,这其中包括尼姑、道姑在内的众多女子。
不过个人认为,裴矩建议杨广免费请戎狄大吃大喝,建议强征慰安妇,连尼姑道姑都不放过,实在是可耻。但是建议杨广东征高句丽,还是有一定正确性的,毕竟高句丽可是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性质的国家,任由其坐大,那后来的大辽、大金、满清就会提早出现。
在杨广那做重臣时,裴矩成为了一个奸佞之臣,绝对的祸国殃民。但是到了李唐时,特别是李世民登基后,他又变成了一位正直的谏臣,一个铁骨铮铮的汉子,十足的贤臣典范。
有一次,李世民得知许多官员涉嫌受贿,决意惩治腐败,于是暗中派人以财物行贿,测试他们是否廉洁。有个官员接受了一匹绢缯,李世民很生气,要把他杀了。裴矩进谏说:“官员接受贿赂,确实应该严惩,但陛下使用财物试探他们,让人落入犯法的陷阱,恐怕不符合‘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的圣训。”太宗感觉裴矩言之有理,欣然纳谏,并召集五品以上的官员褒奖他说:“裴矩能当官力争,不看朕脸色行事;如果每件事都能如此,何愁天下不治!”
“裴矩佞于隋而诤于唐”的故事,很多学者评价是上位者的原因。上位者是杨广那样好大喜功的皇帝,下面的人自然做了佞臣,如上位者是李世民这般英明虚心纳谏的皇帝,下面的人便会成为谏臣。
我倒是觉得评价裴矩这个人,要从他本身出发,他为何有如此矛盾的所作所为,完全是他演技好,说白了就是不要脸,非常的聪明,他知道上位者要的是什么,他便给上位者什么,为的是他的荣华富贵,不管在哪个皇帝那都不失,为的是他闻喜裴氏不管是哪朝哪代都繁荣昌盛,他忠心的不是哪个国家,哪个皇帝,他忠心的永远只有自己的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