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电影院线新上映的影片《狗十三》引起了很多小伙伴们的共鸣,比起其他的青春电影来,这部《狗十三》或许更像我们大部分中国孩子所经历过的青春。
在大部分中国孩子的青春里没有洒满狗血的爱情故事,也没有那么多的悲欢离合,可能让更多人印象深刻的,还是青春期的那两年中国式家庭里小孩子们的无奈与挣扎。
站在孩子的角度来看这个故事,《狗十三》这部电影给我们描绘了很多人曾经都经历过的场景,父母习惯性的替孩子做很多决定,但是唯独忽略的就是孩子自己的意愿。
比如《狗十三》这部影片中,李玩想要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物理课,但是父亲却因为她的英语成绩不好,帮她选择了英语课,美其名曰:“等你长大了就会明白,我这都是为了你好。”
类似的事情在《狗十三》这部影片中还出现了很多次,但是我们很难界定在这些事情当中,做错的究竟是谁。我们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在这一桩桩一件件的家庭矛盾中,一定是存在某些问题的,因为这些事情的发生让我们每个人都觉得非常不舒服。
不舒服的重点就在于那一句“我这都是为了你好”。父亲口口声声说是为了李玩的成绩着想,站在孩子成长的轨迹上来看,这样的选择或许真的更利于李玩将来的发展,但是我们也不可避免的会想到,这样一来李玩的个人爱好可能就此被扼杀。
更加让人细思极恐的是,这样的情况并不仅存在于电影《狗十三》当中,相信每一个看电影的人都会从中找到自己当年的影子。
《狗十三》这部电影,故事讲的就是凝固在李玩的青春期那一段时间的故事。背后暗含的就是中国社会的家庭文化。很多人都说自己有一个很相似的父亲,这部电影很多都是自己家庭的故事。
我们把“都是为了你好”这样的观点称之为中国式家长的关爱,这样的关爱可能对于孩子日后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它可以让孩子少走很多弯路。
但是就像电影《狗十三》当中的李玩一样,她一边行走在父母安排好的平坦大道上,一边在自己的内心中苦苦挣扎,自己没有去走想要走的那条弯路,这到底是对的还是错的呢?
可能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都不知道,因为在成长的过程中,中国的大部分孩子还是在父母的暴力或强制劝说下屈服了。
相信大部分的中国孩子在纠结这个问题的时候,都首先选择了向父母那一方妥协,所以在看《狗十三》这部电影的时候,我们才会有这么多的共鸣。
但是同时我们也要知道,我们会有这样的纠结,会有这样的挣扎,其实从一定程度上也代表着中国式家长的关爱的确是存在一定的问题的。
在电影《狗十三》当中我们没有找到问题的答案,或许对于我们大部分人来说,暂且暂停一下中国式家长的关爱更有利于我们下一代未来的发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