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数字无比冰凉。最担心的是,如此透心凉的投入产出比,会不会令安叔面临好莱坞一贯的残酷惩罚。
李安自己也很清楚这种现实规则:“得奥斯卡这些东西是增加我的本钱(笑)。我说要拍60格,大片厂会说戏院怎么放映呢,我坚持,大家就让步,就让我这么做。所以它跟我的本钱有关系,跟我的野心没有关系。只要可以做,我们都尽量去做的。”
虽然李安的下一部影片《马尼拉之战》已确定开拍,据说依然会采用高规格拍摄,但在壹娱观察此前对出品方Studio 8创始人Jeff Robinov采访时,当谈到是否还会继续支持李安新电影的野心时,Jeff的回应却并不坚定:“但愿,希望如此。”(like to,hope to.)
一次失败就会让所有的光芒消散,那些被打入冷宫的导演,在好莱坞,如果你拍了一部失败的作品,你的事业可能也就到头了。
之前络绎不绝找你合作的电话铃声会突然消失,不管你查了多少次是不是因为没有信号都是白费力气;也许得等上好几年,你才能开始你的下一部电影;就算你有了再来一次的机会,关于你上一部作品的失利依然会阴魂不散,你只能在严格限制的情况下开工,好比处于缓刑和高度监管之下。
在有完美主义倾向的好莱坞,救赎的机会其实很少,更何况他们的人才梯队始终源源不断地输送着导演,包括伟大的导演。今年奥斯卡大热门梅尔·吉布森,你还记得在此之前他已经多久没有作品了吗?
导演约翰·李·汉考克是“好莱坞冷宫”的经典案例。他从《心灵投手》(The Rookie)开始了他的电影事业,这部影片不仅成绩不错(全球票房8069万美元),预算(2200万美元)也很合适,这就相当于让他在两个方面赚到了“信用值”——赚钱的能力和预算控制的能力。
但紧接着他拍了《阿拉莫战役》(The Alamo),高额的预算(1.07亿美元)只换回了全球2581万美元的票房——彻头彻尾的失败,把原先挣到的两个信用值都亏空了。
毫不意外的,他被放逐到了冷宫,被“休假”了很长一段时间。距离《阿拉莫战役》五年后他才有了新作《弱点》(The Blind Side),幸运的是这部影片不仅票房十分成功,还让桑德拉·布洛克拿到了奥斯卡影后,汉考克这才跟好莱坞重修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