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秦始皇在当亲王的时候就开始动工在骊山脚下为自己建造的陵墓。历时39年,经历了嬴政诸侯王、皇帝、秦二世当皇帝三个时期,最多时发动了70万劳动人民,其建筑规模之宏大、历时之久、动用人力之多为世界之罕见。如此浩大的陵墓已令人惊讶,还有一个说法更是为秦陵铺上了一层神秘面纱。
秦始皇陵内有万吨水银江河, 并有史料为证,《史记》中有明确记载:“以水银为江河大海,相机灌输”,并且也曾有专家检测到了秦陵封土的汞含量,确实有达到1440ppb的点。但是,这就足以证明秦陵内有浩瀚的水银江河吗?接下来细细分析:
一、秦始皇陵内如若真有水银江河,此等震撼的消息肯定当时的各大文献都会争相记载,但是此等说法的出处很少。并且当时秦始皇定会为了防止自己的陵墓被盗,而知道内部构造和机密信息的人很少或者进行坑杀。至于《史记》的记载,可能原因就是为了对陵墓的保护或者秦朝当时故意传出的谣言吧。
二、有的学者还认为《史记》的记载。说明了秦陵内有大量的水银并且还一直依靠“永动机”流淌着,这一说法更加的体现了《史记》记载的不科学性,“永动机”之说现在来看确是不可能,所以,也可能是谣言的夸大而已,也随之怀疑了它的真实性。
三、要说秦陵内有万吨水银,那么这万吨水银从何而来?史料来看,明清时期的进贡朝廷的汞每年只有300多斤,目前为止,我国用现代化设备生产的汞,每年只有900多吨,要在秦代收集万吨水银?实属天文数字,一说秦陵中的水银多依靠“巴寡妇”所在的四川涪陵汞矿,依靠以上推算,要构造秦陵内的水银江河得让四川的这个“巴寡妇”,生产9万多年才能产出所需。
四、秦陵的地宫就算是再浩大,也不会说太深,所以要在几十米的地宫中灌上万吨水银,那么封土堆表面形成“污染圈”的汞含量,就可能要达到500000~1000000ppb的特高数值了。即使有的学者,将地宫中的水银,压低到了200吨的数字,那么“巴寡妇”受不了,旁边的居民也依然受不了。
五、常勇、李同两位先生早在1983年第7期的《考古》杂志上,发表的《秦始皇陵中埋藏汞的初步研究》论文中指出在对于整个封土堆的土壤汞量测定过程中,只有1个点的含量达到1440ppb,其余53个点的平均含量只有205ppb,并以此推断出秦陵内有水银江河实属牵强,这点状高浓度污染源很难排除不是来自附近的工厂、农药污染。
六、秦陵地宫内如若真是有水银江河,那么从封土层向下测量,肯定是土壤汞含量越来越高,但是所以,对秦始皇陵封土堆土壤汞量测定过程中,除含量达到1440ppb这一个点,确实属于不正常之外,其余53个点的平均含量达到205ppb,也都在地壳土壤本体平均丰度0.03~0.3ppm(即30~300ppb)正常值的范围之内;此处地下水汞含量,也没有超过80ppb的正常值。所以说很难证明秦陵内有水银江河。
秦陵地宫暗藏水银江河令人感到神秘和向往,往往因为有这种感觉而不愿揭开真相,但事实仍会有人推敲,笔者拙见,真相还是要眼见为实,毕竟秦陵现如今还没有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