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下干部第一人”是谁,是南越王赵佗。他原本是秦朝的大将,奉秦王之命,与任嚣一起南下攻打百越,地盘打下来后,因为秦国闹起了内乱,他就割据了岭南地区,自立南越国,成为了南越国的第一代皇帝。
赵佗在位时,一直实行“和辑百越”的政策,促进了民族的融合,但同时,他为了平定地方的反叛,也为岭南地区,带来了杀戮。
小编今天不讲赵佗治国的得失,我们谈一下他的岁数,根据资料记载,他生于(约)公元前240年,亡于公元前137年,他竟剽悍地活了103岁。
赵佗活了这么大的岁数,在如今医疗条件发达的时代,都已经够骇人的了,何况在公元前,简直就可以说是惊天地,涕鬼神。
想要弄明白赵佗活了这么大岁数的原因,首先要确定他的身体状况,看看他是否自带长寿的基因,接下来,要在他的饮食上做文章,看看他每天吃什么,喝什么,然后向其学习,我们也要争取向103岁前进。
可是由于南越的时代,距离今天实在久远,而且资料有限,关于他的身体状况,已经不可考证,而他平日的饮食情况,也没有留下什么可供研究的文字资料。
那么赵佗平日的饮食,我们就真的找不到它们的名字和种类吗,答曰,错。
如果能找到赵佗的坟墓,我们通过坟墓中葬品的研究,就能找到赵佗通过何种饮食,而达到长寿的秘密(古人有在墓中存放自己平日喜欢吃的食物的葬俗),但他的陵墓至今也没有找到,可是在随着1983年到来,一个施工队在广州城象岗取土,他们在岗下二十米深处,发现一座南越国的大型石室墓,这座陵墓就是赵佗之孙文帝赵昩的陵墓。
(赵昩的父亲死后,按照道理来讲,最受宠的赵昩,应该和爷爷赵佗一起生活过一段时间!故此,两个人的生活习惯不敢说相同,但最少会相近!)
我们可以这样说,从血缘关系上,赵昩是最接近赵佗的人,两个人的饮食习惯,生活习惯的细节也许会不同,但日常所吃主要的食物,应该没有太大的差别,故此,我们从文帝赵昩的陵墓中的陪葬物,就可以洞见赵佗的日常生活饮食习惯。
赵昩的陵墓中共出土了一千余件(套)珍贵文物,这其中包括调兵的虎符、青铜的饮食器,铜镜,铜编钟,青石罄,各种玉衣,玉碧等等玉器而且还找到了“文帝行玺”龙纽金印。
这些林林总总的文物中,有两种东西对身心健康颇有好处,一种是玉器,另外一种就是乐器。
乐器不仅可以舒缓神经,还可以缓解压力,对身心有很好的裨益。而玉器的养生作用,早已经被现代的科学手段证实,玉石含有锌、镁、铜、硒、铬、锰、钴等微量元素,对人体生津止渴、平烦懑、滋声喉、养毛发、蓄元气、养精神等等的作用。
当然,玉器和音乐对人的好处不应贬低,更不能夸大,赵昩喜欢玉器,喜欢音乐,可是他活了40多岁就死了,考古专家们继续在赵昩墓室中的储藏室中寻找,他们发现了一种南方所独有的青铜挂鱼钩,这种挂钩上面带一个倒钟形的水槽,只要在水槽中注满水,蚂蚁等爬行动物,就无法沿着青铜挂鱼钩的顶端,对钩上挂的鱼造成危害。
这种挂钩的出现,很明显地表达出了一个信息——赵昩喜欢吃鱼。
而且考古人员,在清理赵昩墓中的储藏室时,除了清理出一堆猪牛羊的骨头,还真的发现了鲂鱼、鲮鱼、黑鲷、白蜡、姑鱼、黄花等多种海鱼的鱼骨头,还有花蛤、牡蛎和扇贝等贝类的碎片。
要知道,鱼类的蛋白质含量高达15~24%,这些蛋白质极其容易被人体吸收,而且人体所必须的如磷、铜、镁、钾、铁等微量元素,都可以通过吃鱼,得到很好的补充。特别是鱼类所含有的ω-3等多种系列脂肪酸,对保护身体,降低心脑血管的发病率,特别是延长人的寿命,更有绝大的好处!
而贝类等软体动物中,含有降低血清胆固醇作用的代尔太7-胆固醇,以及24-亚甲基胆固醇,它们的功效甚至比降胆固醇的药物谷固醇更强。
我们从文帝赵昩喜欢吃鱼的习性,可以想见赵佗一定也非常喜欢吃鱼,也一定特别喜欢吃贝类,故此,我们想要和长命百岁的赵佗比肩,还是少吃一些动物性食品,多吃一些鱼类和贝类这种有益健康的好东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