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笑,新颖,深刻。《驴得水》着实是一部值得看、值得深思的喜剧片。
《驴得水》剧本的灵感来自于导演兼编剧周申在2009年的一次聊天,朋友讲了一个故事:在一个缺水的山村,有个学校养了一头驴挑水,校长将这头驴虚报成了一位名叫“吕得水”的教师,用他的工资来养驴。当上级领导来检查时,大家只能编造各种借口搪塞。
周申就把这个故事题材写成了剧本,并在2012年把它排到了话剧的舞台上,观众反应非常热烈。于是后来就和开心麻花合作,把这一故事拍摄成为了电影。在演员上也是选择话剧的原班人马。
可以说影片的剧本水平非常高,题材来源于乡村生活却处处有升华,揭露人性的复杂却把黑色幽默做到了极致,演员的表演恰到好处,保留了话剧舞台上的张力爆发力。单凭这几点,我认为这已经可以称其为一部“用心”的作品,在浮躁成性票房是爹的中国电影市场,应该被表扬和鼓励。
同时,《驴得水》给国产喜剧电影上了一课。喜剧的类型可以多样,除了把网络上的段子生搬硬凑找几个小鲜肉卖个萌之外,还可以做到有态度、有深度,在哈哈大笑之后又略感失落,这种黑色喜剧同样可以卖座,赢得满堂彩。
对于这部电影的观赏点,故事情节和逻辑、表现方式固然重要,很多人诟病其更多是以剧场的方式表现矛盾冲突和塑造人物,但我觉得这并不关键。对于影片里的人物性格或者说人性的感悟和思索是《驴得水》最希望呈现出来的东西。
人性是复杂的,影片把故事架构在民国时期,那时一个动荡不堪的年代,复杂的人性在复杂的社会背景下呈现出来的多彩缤纷就尤为精彩。孙校长、周铁男、裴魁山、张一曼,这四个老师随着故事发展而呈现出来的性格转换并未让人感到突兀,仿佛前方处处有伏笔,直到最后我们抽丝剥茧一般把人性中最为隐蔽的部分发掘了出来。
而对于铜匠的塑造则是整部片子最为精彩也最为成功的部分,一开始的憨厚在利益的熏染下渐渐消失,有好友对我说她看完片子之后是绝望的,为什么人可以如此黑暗可以为了名利不顾一切。铜匠的人生是在特定故事下发生的变化,还是在他本来的骨子里就埋藏了下来呢?
我们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