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湄公河行动》中,作为监制黄建新也做出了同样的努力,背后公安部门的深度参与,影片完成时也得到了故事原型——湄公河专案组组长刘跃进的认可。
主流价值观终为“大片”情结
于冬把自己称作“坚定的电影主义者”,从1993年至今,他一直都在电影市场的最前沿,既是这场华语电影狂飙的见证者、建造者,也是舍我其谁的福祉享有者。
于冬的“大片”情结,也是从刚刚创立博纳时《英雄》等影片出现之后就延续下来。从最早中港合作的《十月围城》、《窃听风暴》、《赤壁》,到向好莱坞知名娱乐公司TSG投资2.35亿美金,用于《火星救援》、《独立日2》、《X战警》续集、《猩球崛起》续集、《怪屋女孩》等6部主流商业大片的制作,以及11月即将上映的李安新作《比利·林恩漫长的中场休息》,于冬看重的是大片市场,主旋律题材则是他实现大型商业片的重要试金石。
在于冬大片观中,关键要素有精神和技术两方面。
“美国大片也在展示一种精神,例如拯救人类、自我奉献。这种价值观放在中国电影也适用,因为主流价值观在任何时候会引发共鸣。”于冬说。
技术在于冬的电影理念里显现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这不仅是票房的保证,还是商业电影质量的体现。《智取威虎山》里有一段经典的 “打虎上山”,为了这段18分钟的华彩,徐克率领一批年轻人研发3D技术,足足花了一年时间筹备。
于冬认为,如果中国电影工业在技术上跟不上,便输在了起跑线上。最直接的后果,就只能在小厅放映。“这就意味着,我们巨幕上展示的就都是美国电影中的英雄,将十多年投入巨资打造的院线拱手让给好莱坞。”
但是于冬的中国式大片探索,没有得到来自美国资本市场的认可。2010年12月博纳影业登陆纳斯达克,是第一家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影视公司,但于冬一直都认为自己被低估了。
退市前博纳影业(NASDQ:BONA)总市值50亿左右人民币,而华谊兄弟(300027)市值近400亿、光线传媒(300251)总市值达373亿、华策影视(300133)总市值也有282亿。
“真正让我下定决心要回A股上市的是《智取威虎山》,博纳取得了那么好的票房成绩,受到了国内市场的一致好评,还引领了开创红色经典的话题。但同一时期博纳在纳斯达克的股价却一直在跌,这让我非常难过。”
2015年6月,博纳宣布从纳斯达克退市,重回A股,也正式私有化。最终博纳的私有化买家包括:阿里、腾讯、中信证券、复星国际、红杉、软银赛富,以及博纳影业创始人于冬。
这次私有化的意义,不仅仅是博纳获得了更广阔的融资渠道,同时于冬也和互联网公司走在了一起。
博纳在主旋律上迈出了第一步
影评人悉尼卡通这样形容《湄公河行动》,“本来以为是兰州拉面,结果端上了台湾牛肉面,牛肉比面还多,也就不好说些什么了。”
“牛肉”——也就是干货满满是博纳主旋律的绝对优势,但是现阶段更多的是通过劲爆的场面镜头和个人英雄式的叙事方法来类型化主旋律,故事本身的丰富性,人物的厚度和人性的反思相对较弱。
以《湄公河行动》为例,其中的文武戏份基本三七开,但是文戏部分很多台词更像走过场,而人物刻画也远非丰满,除了彭于晏饰演的卧底,其他形象都相对扁平。尤其是前后十多位反派,每个人如浮光掠影,虽然这也是因为审查制度的限制,但是仍然给人留下“不走心“的印象。同时,影片中出现的外国形象全部为反派,四国联合行动最后也变成了中国警察的孤军奋战,这也使得整体故事有失偏颇。
主旋律电影如何“走心”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议题。2015年,博纳独家引进的韩国年度最高票房电影、青龙奖和百想艺术大奖最佳影片获得者《暗杀》就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同样是高度好莱坞类型片模式,《暗杀》很多时候都在“破”而非“立”,没有宏大的背景,从头到尾只是讲小人物的故事。影片也没有绝对的正邪对立和黑白两分,设计了杀手、双重间谍,赏金猎人,每个人的角色都有正反两面,每一个形象都花费了笔墨去塑造,加上李政宰、全智贤、河正宇等戏骨的塑造,生动真实。影片甚至在最后解构了“家庭伦理”和“法治规则”,亲人互相残杀和私刑复仇的片段超越了传统窠臼。《暗杀》最后在竞争激烈的暑期档拿下5000万票房。
当然,博纳几年间的探索,不可能与好莱坞或者韩国相比,市场和政策环境也完全不同。中国式主旋律大片类型初具模样,而要真正占领中国院线,和进口大片抗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