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在新生儿中是最常见的。而母乳性黄疸就是其中的一种,但母乳性黄疸比较其它有一点好处是:它不会影响宝宝们的成长发育,对机体也不会造成多大的影响。那么一般治疗方法有哪些,有什么症状,要如何判断。患儿吃什么好!
如何判断母乳性黄疸
一般可以在新生儿出生3-4天后即可判断出宝宝是否属于母乳性黄疸。或是在肝功能检查时,也可发现及做出判断。那我们一起看看吧!
母乳所致黄疸一般在生后4~5天出现皮肤、粘膜黄染,无其他异常,黄疸逐渐加重,生后10~15天中未结合胆红素可达171~513umol/l(10~30mg/dl)。如继续哺乳,升高的胆红素可持续4~10天,然后缓慢下降,3~12周恢复正常水平,黄疸完全消退。
一般新生儿在生理性黄疸后持续不退或减退后又加重,停止母乳喂养后48小时,胆红素下降50%,可确定诊断。如再恢复母乳喂养,胆红素又升高17~51umol/l(1~3mg/dl),但不会达到原来的高水平。在肝功能正常条件下需要与溶血、感染引起的黄疸相鉴别。
- 母乳性黄疸的原因
- 母乳性黄疸症状
- 如何判断母乳性黄疸
- 新生儿母乳性黄疸治疗方法
- 母乳性黄疸怎么办
- 怎么预防母乳性黄疸
- 母乳性黄疸是什么
- 母乳性黄疸有什么危害
- 母乳性黄疸会反复吗
- 母乳性黄疸吃什么食物好
查看全部分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