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中国历史的人,常常会发现这样的一个规律,越是在社会动荡的时期,外忧内患交困之时,就越是能够涌现出一大批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比如南宋初年的岳飞,南宋末年的文天祥,在那样的一个动乱时代,这些人不顾个人的安危,而是以民族和国家利益为重,谱写了一篇篇甘洒热血写春秋的壮歌。
晚清时期,也是中国社会动乱四起的年代,从鸦片战争算起,直到新中国的建立,期间一百多年的历史中,无数英雄先烈为祖国的命运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上至王侯将相,下至平民百姓,心中只有一个义字,而大刀王五就是其中一个杰出的代表。最初的时候,王五的家中很贫困,父亲早年去世,他只好和母亲相依为命。为了日后能有一口饭吃,王五选择了练武这一条路径,希望学武有成之后,能够找到一个养活自己和母亲的活路。王五学习武艺非常刻苦,确实下了一番苦功夫。长大成人之后,他加入了当地的镖局之中,成为了一个镖师。在当时这一份职业也非常不容易,每日里都要在刀尖上舔血。勤奋的王五经过几年的打拼之后,手里有了一些积蓄,于是他联合自己好朋友,自己创立了一个镖局,当起了老板。
要说这样的老板日子,好好过下去,王五的生活也挺不错,有吃有喝,不用发愁什么。但王五是一位侠义之士,脑海中忠肝义胆的理念非常深厚,正好在这期间,发生了戊戌变法运动。对于晚清政府来说,这场运动如何能够顺利实施下去,或许可以多支撑几年,因此当时很多有识之士也热血沸腾,想要参与其中,为国家的发展出力。王五文化水平不行,但他有一身好功夫,他敬佩那些变法领袖,将对方当成大英雄看待,后来在朋友的介绍下,王五义无反顾地放弃了自己的生意,担任谭嗣同的私人保镖。王五的目的很单纯,保护好了谭嗣同等人,就能够让变法顺利地开展下去。但谭嗣同几个人的力量又如何能够和腐朽的统治集团相抗争呢?慈禧一开始对变法不管不问,后来在小人的挑唆下,她坐不住了,开始宣布收权,将大权从光绪手中重新夺了回来,谭嗣同等人也被抓了起来。
其实有王五的保护,谭嗣同大可向老师康有为以及梁启超那样,一溜烟跑向国外躲起来,过一段风平浪静就万事大吉了。但谭嗣同脾气倔,认为变法就需要流血,别人不愿意流,自己就起一个带头作用,因此他束手就擒,丝毫没有逃跑的念头。谭嗣同的作为更让王五钦佩不已,他积极活动,希望营救狱中的谭嗣同,但对方赴死的决心已下,无奈之下,王五只好放弃自己的计划。谭嗣同死后,王五的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痛恨清政府,更痛恨那些祸国殃民的人。八国联军侵华的时候,已经五十多岁的老人,亲自上阵浴血奋战,最后死于乱枪之下。王五死后,头颅被割下来悬挂在城头上,连续三天三夜,后来还是霍元甲出面,暗中取下头颅,算是好好地安葬了这位晚清一代大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