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先民最早居住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其祖先是蚩尤,后因战争等原因,逐渐向南、向西大迁徙,进入西南山区和云贵高原。为远离战火,他们往往在偏僻的高山险峰之上择地而居,王卡苗族也不例外,他们的村子就建在峭壁林立的乌江峡谷之上。也正因为王卡苗寨的偏僻,远离现代工业文明的破坏,这里山高谷深,水质清冽,鱼类丰富,为杀鱼节的传承提供了可能。
贵州苗族杀鱼节
苗族“杀鱼节”,在每年夏季举行,苗语叫“停米”,意思是用鱼叉、木棒抓鱼的活动,带有原始社会群体狩猎的遗风。目前还传承“杀鱼节”风俗的苗族部落,主要分布在贵州省乌江上游的福泉市和开阳县交界一带的河谷中,以福泉市王卡苗寨的杀鱼节最为隆重。
“清水江沿岸的苗族同胞每年都会自发聚集到王卡蛤蚌河和清水江交汇处,参加‘杀鱼节’活动,并祈求来年风调雨顺。”节日这一天,人们纷纷来到河边,从河里叉起一条条鳞鱼,架起铁锅,烧起篝火,用河水煮鱼。然后喝米酒、吹芦笙、唱山歌,祭天求雨,祝愿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杀鱼节的起源
“杀鱼节”,是贵州清水江一带苗族的农祭节日,是保存至今的人类远古集体渔猎生活遗迹,是渔猎生活在农耕社会的仪式性记忆,也是渔猎文化向农耕文化过渡的文化遗存。节日带有浓厚的原始群居守猎的生活遗风。
苗族先民最早居住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其祖先是蚩尤,后因战争等原因,逐渐向南、向西大迁徙,进入西南山区和云贵高原。为远离战火,他们往往在偏僻的高山险峰之上择地而居,王卡苗族也不例外,他们的村子就建在峭壁林立的乌江峡谷之上。也正因为王卡苗寨的偏僻,远离现代工业文明的破坏,这里山高谷深,水质清冽,鱼类丰富,为杀鱼节的传承提供了可能。
杀鱼节入非物质文化遗产
“杀鱼节”期间,苗族的青年男女们都会穿上盛装,邀约着到寨里唱情歌、话情谊。唱着古老的歌谣,感谢河神的馈赠。
经过辛苦的忙碌,渔猎后的王卡村里的苗族人家都准备了丰盛的饭菜,家家户户围着铁锅,喝米酒,吹芦笙,唱山歌,举行家庭“鱼宴”。远道来客,也被“抢”入席。杀鱼节,也成为苗家人一次难得的聚会和郊游!
杀鱼节 " 是渔猎文明向农耕文明过渡的文化遗存,2006年被列为贵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查看全部分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