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阳在2014年8月7日之前都是个陌生的名字,这部让他横空出世的《绣春刀》其实是他的第三部作品,也就难怪观众惊叹他的导演技法竟会如此娴熟了。
在时隔三年后,该系列第二部《绣春刀·修罗战场》千呼万唤始出来,经过点映场的检验后,不负众望的被影迷集体称赞比第一部还要精彩。路阳作为新一代鬼才导演,能够做到一部比一部好,甚至不出意外的票房也会更上一个台阶,其背后的秘诀值得总结分析下。
秘诀一:故事背景矛盾激烈
中国有多少明粉自不必多说,看腻了清宫戏,遇到这样一部讲述明朝末年内忧外患的电影着实让观众尝足了鲜。《绣春刀》的故事发生在明末崇祯年间,观众带着这个王朝气数已尽的既定概念来看这部电影,心中自然会心生怜悯,悲剧的内核也就不言而喻了。
另外,既然是内忧外患,必然会让故事中的人物处于艰难境地。像是第一部中沈炼三兄弟的为生存挣扎,与大明惩治阉党和对抗清军交相呼应,三个“底层公务员”在这样乱世凶年中被一次次榨取,最终还是抵抗不过政治权谋;到了第二部中随着沈炼一层层的揭开案件真相,最后看到的是整个朝野谋权夺势下的虚伪和无情,反而是像他和裴纶这样有情有义的人陷入了无尽修罗场。
秘诀二:主角高技能低地位
在路阳的武侠片中,没有盖世神功,没有旷世大侠,只有游走在生存边缘的小人物。锦衣卫并不是一个多么光芒四射的职业,甚至都是夜里办公,令百姓闻风丧胆,跟传统侠客绝对不是一个路子。但就是这样身微力薄的个体,在被逼入绝境面对强敌时,所爆发出来的力量却也是惊人的。
而且不管是被陷害还是被围攻,一旦开战必然是生死决斗,最后的胜利远比一个武功盖世的大侠来得艰难,但观众看得会过瘾,得来不易的胜利会博得更多的崇敬。同时身份的卑微使得与观众的距离拉近,虽然故事是虚构的,人物是编纂的,但此情此景仿佛就是现实中的自己,让观众感同身受的是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共鸣,这点太像当下观众的处境了。在第一部中是蝼蚁,在第二部中是蝈蝈,比喻的恰当得体。
秘诀三:主角每次选择都是作死
我一直说路阳是国内最缺的那类类型片导演,他对于预算的把控严格且专业,这点对于整个电影市场的良性运转极为重要。因此在涉及到剧作的时候,难免要参考好莱坞的规则和套路,体现在主角人物的设置上,往往就如《绣春刀》系列里把沈炼塑造成了每次抉择都是把自己推向“火坑”,为的是能引出下一个情节,也同时承载着主角人物的光环。
第一部里沈炼企图用金子收买和用武力威胁千户,结果导致卢剑星宴会受辱,最终引起兄弟决裂,给了赵靖中逐个击破的机会。第二部里干脆让沈炼一开始就没得选,或者是不管怎么选都会让他下一步陷入窘境。这样一来,也更能高度把控演员的演技,一方面演员明确出来此时角色只能做出这样的选择,不具备自我发挥的机会,按照导演的编排来就对了。
另一方面对于演员连戏也轻松了很多,因为自始至终角色只有这一条线索,会更容保持状态。起码从演员的档期上来说保证了剧组的拍摄进度,控制了预算。
秘诀四:女性角色都是害人精
这里提到的“害人精”当然不完全是贬义,而且是不带丝毫性别歧视的,只是一种调侃的用词。路阳在设置女性角色时,要么是让主角为了救自己不得已才引起更大矛盾,如周妙彤和北斋;要么是身怀绝技特别能打,要置主角于死地,如魏廷和丁白缨。
这两类角色的共同点就是给主角一次次的制造障碍,让其逃生时带上累赘,让其杀敌时徒生阻碍,归根结底还是为了满足主角光环的塑造。只有面临的阻挠越大,故事才有看点,节奏才有张力。另外,路阳丧心病狂的喜欢白衣打女,不管是源自内心对女性纯洁躯体的迷恋,还是仅仅为了在画面上更飘逸,总之,他镜头下的侠女都很养眼。
秘诀五:动作戏写实不失优雅
三年前《绣春刀》作为新武侠的代表被各类媒体全面解读,其中提到最多的就是打戏设计的新颖。抛弃了以往传统武侠片中飞檐走壁、飘逸灵动的审美诉求,取而代之的是摁住牛顿棺材板的写实打斗。
第一部中开场追击阉党,两个队员墙根弯腰垫手,进攻队员助跑借力上墙,像极了现代特种兵的协同作战套路。对于兵器的运用,完全抛弃了“内力”一类的表现手法,所以见不到“隔山打牛”,也见不到“剑气伤人”,甚至在第二部中最后的决斗中,丁白缨的刀最后都被杠的满是豁口,让本来在视觉上都已经极尽惨烈之能事了,从细节上又给了一轮强调。
从导演技法上来说,这样的处理最吃逻辑能力,一个动作完成才能引发下一个动作,其间的衔接要流畅还得符合力学原理,以至于逼着演员提高身体机能和素质才能完成动作的拍摄。当然,在分镜的设计上,据说参考了《谍影重重》的模式,将一秒钟的动作拆分成2-3个,这样拍出来的写实动作就更为夸张和炫酷了。
秘诀六:反派坏的很有理由
第一部中最出彩的反派乃金士杰版的魏忠贤,本身角色也是争议很大的历史人物,又在金士杰的演绎下多了几份邪魅。他之所以落马,并遭到朝廷追杀,在路阳的解释下,他其实是皇帝敛财的工具。甚至他一眼就戳穿了赵靖中借刀杀人的诡计,使得赵靖中不得不忌惮,一个情节就把魏忠贤的奸诈老辣表现的淋漓尽致。
到了第二部中,裴纶是沈炼最大的威胁,矛盾最激烈处观众甚至觉得沈炼这次没救了。但在后来的对峙中,裴纶才说出处处针对沈炼的缘由,不过是因为锦衣卫上上下下他只有殷程一个朋友,却被沈炼逼死了,实则是个有情有义的汉子,也为后来两人联手抗敌做足了伏笔。所以一个故事的成败有一半都决定于反派的塑造,多花心思让反派杜绝脸谱化,增加层次感,也是路阳最值得肯定的秘诀之一。
秘诀七:台词干净利落
两部《绣春刀》非常凝练的展现了明末的动荡和不堪,虽然没有通过大段的旁白来叙述交代历史背景,但观众也很明晰的知晓了整个故事的前因后果,并且在看到结局时陷入久久的回味之中,跟路阳对台词的极度精炼是分不开的。
往往一句话里藏着十几个信息点,包括人物关系、立场、背景、情绪等,甚至在字数上都少得可怜,比如在《修罗战场》中,陆文昭威胁沈炼说道:沈炼,暗通逆党,你算攥在我手里了。
一句话让陆文昭的狡猾歹毒展露无遗,又把陷害的罪名说的明确且合理,还把沈炼的处境进行了一波强调,甚至观众因为这句话都会继续期待沈炼如何应对,该怎么做,心里不停的猜测和解读,看戏的过瘾之处也就在这里了。
秘诀八:服化道帮助叙事
能看得出路阳是一个很注重质感的导演,从第一部里让人为之惊艳的修身飞鱼服,到第二部里的一排排火铳,都足见其在服化道上的考究。甚至在没有《绣春刀》之前,很少有人会知道“绣春刀”是明朝锦衣卫的官方兵器。
从宫廷每个官阶的服装到每个人物的兵器,一件件考究下来必然会花费大量的预算和精力,但路阳选择这么做必然是看中了在叙事方面的作用。首先当人物出场时,因为服饰的考究,不用介绍都知道穿白衣服的比穿飞鱼服的官阶更高;再就是不同性格的人物配上不同的兵器,观众一看就能感受到不同的气场。
丁修的狡诈和傲慢,在他七尺长的大朴刀上能见一二,靳一川的夹着尾巴做人遇事谨慎藏在他的两把短刀里,总之,看兵器猜性格也让观众过足了瘾。在服化道上下的功夫也都一点点的渗透到了叙事中,最后质感成就了质量,口碑才会一直攀升。
秘诀九:总得留点希望给观众
第一部最后沈炼和丁修联手干掉了降金的叛徒赵靖中,在精疲力竭之后,丁修告诉沈炼周妙彤和张嫣都安顿在苏州了,而苏州也让沈炼想起曾经跟大哥和三弟在一起的畅想。于是最后三兄弟骑马徜徉在草原上,完成了一次对英雄主义的颂扬。
而到了第二部中,最后经过“修罗场”般的决斗,北斋在沈炼的掩护下逃走,却让陆文昭、丁白缨、裴纶惨死。为什么是北斋,想必你也能看出导演想让活下去的这个人是能画出蝈蝈斗黑公鸡的文人,是能吟诗作对的雅士,说白了就是理想主义的代表,是一种乌托邦式的向往。不然观众看完就太压抑了。
用《绣春刀·修罗战场》中沈炼的话说就是,“生在这世道,当真没得选,可若是,活着只为了活着,这样的活法,我绝不能忍受”。这句话可以说是非常精准的总结了两部电影的核心——虽然我活得很痛苦,但我要活得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