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三部曲》导演乌尔善受专访 讲述封神项幕后筹备工作

2017年04月17日编辑: baoling
我们的剧本写作已经持续了将近两年半,看起来花了很多的时间,但其实时间挺紧张的,根本不够用。因为我们要把五百年前的故事做重新认识和梳理,提炼出一些核心元素,再把它电影化,让这个新的故事跟我们现在的观众产生共鸣,是一件非常需要才华和耐心的事情。年轻人之前也不了解阿凡达,你拍的好他们自然喜欢。

导演乌尔善与《封神三部曲》项目的关系最早要追溯到2012年,当时宣布要入局的是华谊,但是在拍完《画皮2》之后,乌尔善又接拍了《寻龙诀》,真正进入封神项目剧本策划阶段是在2014年6月。

2017年3月北京文化正式宣布投拍《封神三部曲》,明确要三部连续拍摄:2018年6月开机,拍摄周期12—15个月,三部电影将于2020、2021和2022年分别上映。此前,北京文化董事长宋歌已经为这个项目注入了数千万的开发资金。

2014至2018年,四年时间全部作项目开发,在国内电影行业里并不多见,但是乌尔善表示,这既是他自己的风格(他并不高产,每个电影项目都要做上好多年),也是正确的操作方式,“《功夫熊猫1》整个项目做了七年,《阿凡达》做了八到十年,《指环王》三部曲也是十年左右的周期,在项目开发阶段付出了大量的时间、人力和物力”。

如何拍完封神三部曲,有两个操作方式:通常的操作方式都是拍一部试水,取得良好的市场反响之后,再进入后续的开发,《黑客帝国》、《阿凡达》都是这样做的,也有另一个选项,像《指环王》一次拍三部,顺序放出,这种拍摄方式让成本可控,但是风险也相应提高。

做出这个决定花费了北京文化将近一年的时间。北京文化·摩天轮总经理杜扬和乌尔善的团队遍访美国和新西兰,找到《黑客帝国》的制片人和《指环王》的制片人,到彼得杰克逊的维塔工作室实地考察,最后得出结论,一次拍三部最为经济有效,另外考虑到体量庞大,演员众多,为控制成本,几位主角也将使用新人,他们的年龄将会在16—25岁之间。

集中拍摄完成,也能保持年轻演员的面貌没有太大的变化。

现在,耗资四千万的项目开发已经进行了将近3年,距离开机还有一年的时间,我们跟乌尔善聊了关于这个故事、故事中的历史和宗教,以及和年轻人如何产生共鸣。

对话乌尔善:

“封神”是真正的国民神话

这个项目公布的消息一出来,我有两个感觉,一是这个题材很适合做成大制作的电影,早就应该拍了,二是改编难度可想而知,人物众多,情节复杂。我想知道您对这个项目感兴趣最早要追溯到什么时候?

乌尔善:我是70年代生人,从小长大听的看的就是这些东西:三国、西游、封神、水浒。其中有两个国民神话是尽人皆知的,封神和西游,其他的都是小品,比如聊斋。封神和西游最大的不同是:一个是本土的道教故事,一个是外来的佛教故事。封神可以说是真真正正的国民神话,其中包含的商周历史和道家文化的想像力非常原创和本土化,在文化意义上跟西游完全不同。

武王伐纣和周的建国,是中国封建制度的开端:封建制、井田制、礼乐制都是周建立的,中国儒家文化建立在“周礼”的基础上。“天子”这个词怎么出现的?是姫发第一次自称“周天子”(在周之前只有王)。其实《封神演义》是跟中国人关系最紧密的“第一国民神话”,不值得一拍吗?非常值得。

每个时代讲述一个故事都是为了那个时代当时的心理需求。武王伐纣的故事发生在三千多年前,《史记》中记载它已经是千年之后,又过了一千多年,它被写成了上中下三卷的话本《武王伐纣平话》,在这个版本里开始加入了狐狸精和神仙法术等等奇幻元素。

三百年后,它又被写成了浩浩荡荡100回的《封神演义》,而里面加入了三教签押封神榜、神仙派系斗法、再造诸神谱系等等天马行空的道教神话想象。

看到这个从历史事件到演义故事的发展过程,我们要想一想,在2020年上映一部封神电影,跟我们和我们的时代有什么关系?是否帮助我们认识到我们现在的境遇?我们没有必要去再现一个500年前明朝人的想象世界。因为所有的“神话”都是我们对现实处境的寓言。

“神话”不是关于神仙与妖怪的故事,而是关于人的故事,是我们的处境、心理和情感的投射。所以我们要抓住这个核心才有可能把这个故事讲成功,让当代的观众接受这部电影。

五百年前的故事需要定位和价值观的整理

目前确定的三部曲以什么作为故事节点?

乌尔善:15世纪诞生的《封神演义》这本小说本身就有一百回,而12世纪的《武王伐纣平话》,本身就有上中下三卷的。这两个版本结合进行了改编,第一回到第三十四回,以黄飞虎归周算是第一段落,主要讲纣王无道,诸侯反出朝歌;

第三十五回到六十七回,是第二个段落,是三十六路伐西岐。从六十七回开始姜子牙金台拜帅、武王伐纣到结束,为第三段。其实这是非常均匀三个大段落,所以我们改编是依据这个大的结构来做改编的。

剧本创作进入了哪个环节?

乌尔善:现在已经完成分场大纲,编剧开始写台词剧本了。我要求整个剧本的戏剧性要非常强,奇幻和动作元素要贯穿整个故事。

提炼原着中的精髓要做大量的改编。一百多回的内容放在三部曲里,其实也就八个小时,肯定有大量的取舍。封神的魅力其实是人物的丰富性,有点像奇幻版的《史记》,你可以把它理解成中国古典世界的缩影,只不过用了一个更有想象力的方式展现出来。你看有暴君,有英雄,有红颜祸水,有忠臣、小人,有各种超能力者,超能力者又有不同的立场。

很多历史故事都有这些人物,只不过在封神里面特别的集中,把现实的人物和超现实的人物都结合在一起了,那么多的超能力者,各种仙人,有法术的人,其实都是分布在我们各个民间神话里,只不过封神榜把它装在一个故事里面。相当于是我们整个中国人各种人格的标本,所以我们也会尽量保留这个感觉、

因为毕竟不是一个人的故事,它是一个时代所有人的故事,你把它变成一个当代故事也没有问题的,因为这里面好人、坏人、男人、女人,普通人,有法术的人跟现在的人都是一样,相当于是我们中国人的各种“人格标本”。我喜欢封神的整体,并不只是喜欢其中的某一个人物。

整个编剧团队有多少人,他们各自的分工是怎样的?

乌尔善:我们有十几个人,编剧因为分几个不同的工作阶段和内容。有策划组、编剧组和顾问组等几个不同的职责分工。从2014年6月,封神的第一次策划会,不是编剧会,而是《封神演义》的学术研讨会。我们请来社科院和北京大学研究历史、神话学、民俗学和古典文学的学者,请他们对《封神演义》原着价值与当代意义做一个学术评估。

第二次策划会主要邀请了电影市场研究者、商品营销专家、玄幻文学作家、电子游戏策划等等业内业外的专家和朋友,听取他们对封神改编的建议。这些会议关乎整个项目的定位和价值观的重新整理,如何找到故事的当代意义和年轻人真正关注的问题?要先确定这个,之后编剧再开始写作。

在编剧冉平老师带领编剧团队写作的同时,我们邀请了两位剧本顾问给予帮助,一位是李安导演的老搭档、《卧虎藏龙》和《断背山》的编剧詹姆斯·沙姆士,另一位是《霸王别姬》和《活着》的编剧芦苇老师。他们在剧本创作的每一个阶段:梗概、大纲、分场、台词本,都会给予专业的意见和建议。

您提到的学者团队提供的参考中有没有哪些说法是颠覆了您以前的看法的?

乌尔善:有的。原来喜欢封神是因为里面传奇的道教人物和法术,但是他们谈到一个重要的观点,说《封神演义》是道家作者臆造的一本“神谱”。

在明代,道教为了跟宗教世界观相对完整的佛教竞争,把很多中国民间传说和神话人物重新组合了一下,凑成了365个神仙,然后把他们放进了武王伐纣的历史故事中,最终形成一个神祗的谱系“封神榜”,方便他们打醮请神时有据可依。

现在看起来,作者的写作目的有点儿不纯,这也可能是它的文学价值不如三国、西游、水浒等其它古典名着的原因之一。

有点像中国自己搞了一个希腊神话的系统,但是在明代才形成的,之前一直没有形成体系,所以这里面的宗教目的是很强烈的,借助了武王伐纣这段故事作为基础,但它的核心目的是创造这本假神谱。

其实神话好看在于它讲的是人,因为之前看希腊神话,看了奥林匹斯山上的诸神,争风吃醋,互相嫉妒,就真的像人一样,所以封神里面会不会加入一些,把神当成人来写,或者这些人物就是人格化的一个东西?

乌尔善:这们的故事一定要跟当代人有关才会有共鸣。神话经常被误解成为历史、人物传记或者是世界观的演绎,但其实神话故事是关于人类内心的故事,就像约瑟夫·坎贝尔所说“神话是有情节的心理分析”。它其实是对我们当下现实的隐喻。

我们的剧本写作已经持续了将近两年半,看起来花了很多的时间,但其实时间挺紧张的,根本不够用。因为我们要把五百年前的故事做重新认识和梳理,提炼出一些核心元素,再把它电影化,让这个新的故事跟我们现在的观众产生共鸣,是一件非常需要才华和耐心的事情。年轻人之前也不了解阿凡达,你拍的好他们自然喜欢。

跟剧本策划同步进行的还有全球海选新人来当主演,那么您是否担心在参与这种大制作的片子里有一些不适应?因为像之前的《寻龙诀》和《画皮》,您都是与成熟演员合作,包括《画皮》在内也是影后级别的,那这一次跟新演员会有哪些不同呢?

乌尔善:我们拿出很长的周期去做演员的海选和培训,演员需要为这个项目付出很多的时间。因这样的项目对于演员的素质要求很高,他们要经过复杂的训练,学会生活在3000年前的冷兵器时代。 除了表演之外,他们要学习古代君子的诗、书、礼、乐,要精通骑马、射箭、兵器格斗,甚至要学会驾驭马车。我觉得只有新人才能够配合剧组完成这些训练。

另外我们的拍摄周期在12至15个月,要求演员全部的时间配合剧组,不允许跨戏,不允许经纪人因为安排商务活动向剧组请假。当然,如果明星能接受这些条件我也不会拒绝。

我想要找到真正的演员,真正能为这个电影付出所有生命能量的演员!他还必须很年轻,因为这是 一个年轻人的故事。这几个条件具备了,可能的选择就不多了,所以我们决定去海选,目前在大陆、港台、东南亚、澳洲、欧洲、北美,我们有八个选角团队正在寻找有潜质的新人,希望他们经过封神的历练,未来能够成为中国的超级明星。

找年轻人和新面孔来担纲主角,是不是意味着这部作品主要针对的就是年轻人的市场?您会担心年轻人对这个题材并不感兴趣吗?毕竟这是七八十年代的集体记忆吧。

乌尔善:那就试着让他们感兴趣。年轻人喜欢什么,我们谁说了也不算,你拍得好他自然就喜欢。你说年轻人之前了解《阿凡达》的故事吗?都是看了以后才喜欢的。

刚才我说过,《封神演义》是中国人的“国民神话”,这个流传了500年的经典故事,已经潜移默化的成为每个中国人内在的文化基因,它等待被激活。另外我相信在《封神三部曲》上映之前,有好多封神电影和电视剧要抢先上,他们都能帮我们做一些普及和暖场的工作。

之前的一些作品,其实给大家展示了一下对娱乐电影和商业电影错误观念的综合体。他们认为有了一个大的题材,有了超级明星,花了大价钱,花了很多制作费,然后有很强大的宣传,电影就成功了,这就是原来资本或者说产业里面对所谓的商业片电影、娱乐片的一个错误认识的大集合。但其实一个真正成功的商业电影不在于那个方面,而是有没有共鸣。

因为那个电影跟任何人没有关系,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要看这个电影?他不在乎故事,把其他的这几个“大”全占了,大题材、大明星、大制作、大营销,但是跟普通的观众没有任何关系,因为他没有一个真正打动人的故事,反正我完全看不懂他们在干吗。

但是我们之前可能很多的资本或者是产业内的人认为这就是娱乐电影,一定会卖,因为好像所有的商业元素都堆齐了。

因为今年还有这样的电影,《长城》也是一样,大题材,又有长城又有饕餮,又有大明星、大制作、大营销,仍然是这样的,结果是一样的。我觉得这都是非常好的例子,是不是堆砌商业元素、堆砌商业符号就意味着这个电影一定大卖?这两个已经充分证明了结果是什么。

    查看全部分页>>
相关文章
《环太平洋2》导演迪奈特受专访 为真子戏份比重不够而后悔 罗时丰出道32年受专访 自曝曾在鬼门关前走一回 影视双栖蔡凡熙受专访 成名之后保持一颗平常心 《林海雪原》导演金姝慧受专访 金星角色扮演为什么惹争议 《战狼2》导演吴京受专访 吴京拍戏不要命折服影迷 《建军大业》导演刘伟强受专访 主旋律电影要找准历史“电影感” 《军舰岛》李贞贤受专访 为演好慰安妇角色减肥到73斤 《惩罚者》乔博恩瑟受专访 扮演男主角担心把它搞砸 《河神》汪启楠受专访 深刻分析超级网剧工业化 动画电影《大护法》导演不思凡受专访 小姜为什么非死不可 《绣春刀2》导演路阳受专访 分享如何创造沈炼这个角色 《肉与沙》导演伊纳里多受专访 分析VR电影未来前景 《深夜食堂2》导演松冈锭司受专访 他为什么在感谢小田切让 《吉普赛人》女主角娜奥米沃茨受专访 沃茨大方分享演艺生涯 《醉玲珑》徐海乔受专访 九转灵石被迫开启元湛智商会下降吗 《权力的游戏》编剧受专访 畅聊剧集系列创作历程 《林海雪原》导演金姝慧受专访 女导演是怎么拍战争戏 《绣春刀修罗战场》导演路阳受专访 分享电影幕后创作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