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入网文深似海,从此良心是路人”,用这句话来概括如今的网文界,想必是再合适不过的。
当年,琼瑶阿姨与于正的“恩怨纠葛”还历历在目。而今,网文界又添一出“丑闻”。从去年年底“吵”到今年年初的《锦绣未央》抄袭一案,终于在鸡年的春寒料峭中迎来了“对簿公堂”的最新消息。
这部被指抄袭219本书,11名作者联合起诉的IP网文,将于本月15号在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进行公开审理。一旦抄袭罪名成立,原着作者秦简(原名周静),将会对此案件负相应的刑事责任。这也算为网文界的抄袭风进行了一次“拨乱反正”。
值得注意的是,#锦绣未央抄袭事件#背后,微博评论区呈现出的却是“三生三世抄袭”的相关言论。就在昨日(2月7日),#唐七公子《三生三世》抄袭耽美剧《桃花债》#的话题甚至已经上了微博热搜榜,负面评价也大有掩盖正面评价之势。
网络文学陷入“抄袭风”早已非新鲜事。奇怪的现象是,这些“抄袭作品”却比原着要火,原着甚至需要借助“被抄袭”的名声才能被大众所知。难道这种浑水摸鱼的方法论已经成为行走天下的“独家武器”?
1“庶出”比“嫡出”更火,文化产业也上演“黑色幽默”
众人皆知,网文界“乱”,却不知已经乱到如此地步。
每年网文界都会上演着几出或大或小的“抄袭事件”。事态严重的如秦简的《锦绣未央》、郭敬明的《梦里花落知多少》,以及于正的《宫锁连城》;事态较轻的如去年红透半边天的《花仙骨》和口碑极高的《甄嬛传》。
现今,流量大剧的《三生三世》也身陷“抄袭风”。与《锦绣未央》直接“粘贴复制”的抄袭方式略有不同,《三生三世》的抄袭手法较为复杂。
原着小说涉嫌抄袭耽美剧《桃花债》,唐七不仅直接将耽美类型改为言情类型,更在保留《桃花债》人设的基础上延续了大风刮过的文风。以至于,在《三生三世》小说更新期间,网友们曾怀疑唐七是大风的马甲,误认为这位耽美大神开始涉足言情领域。
而唐七不仅不上前澄清事实,甚至“借力打力”。将自己的广告打到大风刮过门下。“两文文风相似,快快来看”,“大风的文更新的慢。来看《三生三世》吧”这种直接拉客评论在大风刮过的评论区下比比皆是。被网友发现事实后,唐七则公开表示自己是在向前辈致敬,矢口否认抄袭一说。
但网文抄袭之事,谁又说的清楚?无论《三生三世》是否存在抄袭之说,有一点已经毫无疑问,它火了!
截止今日,《三生三世》播出17集,腾讯视频点击率已达11.8亿,全网播放量超过35亿。在影视剧效应的带动下,其原着小说在春节期间众多书籍中,阅读数量排名第三,截止到2月6日,《三生三世》在掌阅阅读平台的电子书购买量增长了30倍,是近期“卖相”最好的小说之一。
反观“嫡出”作品《桃花债》,不仅小说畅销量不及“庶出”之作,甚至因为耽美题材限制未被选中为影视化作品。而当年红火一时的清宫剧《宫锁珠帘》和郭敬明的《梦里花落知多少》也远比“嫡出”作品名气要大、人气要旺、利益要多。
这种“反常规”现象倒真像是电影里上演的“黑色幽默”剧。观众看着热闹,实则满目疮痍。
2、写作神器、粉丝经济暗中助涨网文界“萎靡”风气
随着近年来IP概念日盛,一个文学作品的价值越来越高。不仅可以复合衍生出影视剧,仙侠题材更是可以打通游戏、动漫这些壁垒。其牵扯出的利益越大,引发的抄袭、版权纠纷问题也就越来越多。
有不少网络作家爆料,在淘宝上花几十到几百不等的价格,就可以购买到一个叫“写作神奇”的软件。该神器可以直接搜索出“你想要的一切”,然后按照模板将已有的作品直接摘抄、组合成新的网文。
现在打开淘宝,你都可以看到类似“锦绣未央写作借鉴软件”等相关商品,卖家更是将此作为噱头来吸引顾客。“三生三世小说资料”如今也已在淘宝上成为炙手可热的宝贝商品。
在网文界盛传这样一句新鲜话,“质量胜不过更新量”,似乎一语道破“写作神器”的存在原因。网络作家一天3,5000字的更新只是基础,为求速度,有的作家就会借助“写作神器”,以此达到吸粉目的。
当下已进入了粉丝经济的红利时代,只有具有IP价值的作品才会被制作方青睐。网络文学的繁荣虽催生了一批超级文学IP的诞生,但粉丝经济下的利益却也逐渐助长了抄袭之风。
《宫锁珠帘》、《花千骨》、《甄嬛传》、《锦绣未央》、《三生三世》这些作品虽或多或少的都披着“抄袭”的丑闻,但也确实比那些“嫡出”要更有市场。即便口碑烂了又如何?钱该挣的还是挣了,收视率该升的依然升了。抄袭的又能如何?
3、“盗墓文化”之下,是网文内容的肆意生长
网络文学影响力度之大,曾让众人傻眼。短短几年内,网文的价值已经在娱乐业的任何一个产业上都有所建树。从电影、电视剧、游戏、动漫到周边,网络文学可谓是无处不在。
现下影视圈流行的IP改编热,再次将网络文学推向风口浪尖。需求量的大量增加,也让更多唯利是图之人趁机钻空。这才滋生出《锦绣未央》、《三生三世》这样的大量抄袭作品。有业内人士将此现象称为“盗墓文化”。
很显然,“盗墓文化”更能为其带来利益。除去市场所需的IP效应,“盗墓文化”还可以趁机钻“法律”空子。据知识产权领域律师王军表示:“电视剧本和电视剧内容做两层过滤,才能评价电视剧本身是否构成侵权。”他认为电视剧跟小说要分开来看,很难在剧没有播完的情况下,断定是否侵权。
由于法律制度的缺失,导致“抄袭之风”盛行。粘贴复制的便携方法,不仅能够带来自身作品,也极有可能成为下一部市场爆款。即便日后被发现是抄袭作品,也为时已晚。
毕竟在众多抄袭的作品中,显少有作品可以打赢官司。即便是像琼瑶阿姨那样的着名作家,打赢官司也颇为耗时耗力。虽获得50万金额赔偿,但这笔小款对于正、对琼瑶来说,意义都不大。
况且,在当时《宫锁珠帘》不仅未遭受停播,甚至凭着“抄袭事件”,反向操作,收视一律狂飙。而同为于正的另一桩抄袭案《美人制造》则以败诉告终。类似这样的失败案例在网文界更是比比皆是,那些被抄袭者由于“无名无钱”,只能默默的把这“哑巴亏”吃进肚里。
对于此现象,编剧余飞曾多次在媒体面前提到:网络小说已成为抄袭的集中灾区。但这一问题一直未得到重视,甚至刻意“忽略”。这才造成了今天的“盗墓文化”大行其道,网文内容肆意生长的腐败现象。
古人云: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一个国家的兴衰的重要标志在于“礼、乐”。古人都尚可知“礼乐治国”,难道今人还能不懂“知廉耻、懂敬畏”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