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刊亭卖殡葬用品 利益熏心卖寿衣嘲讽城市文化

2017年01月11日编辑: baoling
近日,有市民反映天通苑清华长庚医院附近一处报刊亭卖起寿衣、骨灰盒。记者了解到,该报刊亭已存在两年多,夏天时售卖食品、饮料,今年入冬开始售卖殡葬用品,从未卖过报纸。经营人称会在入春后开始售卖报纸。北京市报刊零售公司工作人员人员昨日表示,现场查看后已对其断电并责令整改。

报刊亭卖寿衣

这是尴尬的一幕,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报刊亭承载着我们太多太多的记忆。特别是在那个物质较为匮乏的年代,报刊亭就成为大多数市民的精神世界,无论是上班途中还是上学途中,或者是好心情逛逛街时,都会花上几毛钱或者几元钱,从报刊亭里买到报纸或杂志,让来自世界各地的文化与讯息,滋润着我们的心田。

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报刊亭单纯的生意或许已经不再是如此的旺盛,毕竟手机、电脑各种便捷资讯工具的出现,指间化阅读悄然中占领着人们的世界,别说街头报刊亭,即使是书店、图书馆也是遇冷了。而报刊亭经营者与时俱进,选择了大搞副业,无论是卖寿衣还是卖其他副食品,让此时的报刊亭更像是一个琳琅满目的杂货铺。

报刊亭真的已远离我们了吗?事实上,时代在进步,报刊亭虽然已从人们重要的精神食粮产地位置上退了下来,但并不能说它可以退出历史舞台,毕竟在碎片化阅读的时代,报刊亭还是城市里人们最主要的阅读文化场所。曾经,郑州有关部门在取缔街头最后一个报刊亭时,就引发了全社会舆论的批评,报刊亭也再次被人们从记忆的深处翻起。

其实,不仅仅在中国,国外很多发达国家在大力推进城市发展的同时,并没有让报刊亭退出城市街头,相反成为政府主导、市民维护的一个精神阵地,被誉为城市流动的文化风景线。

报刊亭两年多来并不卖报纸,而是靠身处医院周边的地理位置优势,大卖寿衣厂品,这是对城市文化底蕴的一种嘲讽,但这种嘲讽背后仅仅是经营者的“无知”和利益熏心吗?这点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重视,更要引起城市管理者的警惕。

整齐划一的城市固然重要,高楼林立的面貌虽然可喜,但我们千万不能忽视了城市文化内涵的打造。城市的发展,城市的精神风貌,除了较好的面容外,更要看到支撑这一切的城市文化,正是那些深藏于街头巷尾的生生不息的文脉,造就了这个城市具有创造力的人群。

小小报刊亭其实就是城市里的一道流动的文化景观,群众的心声、市井阅读文化的“生动”以及公共管理的成熟度与执政能力,从街头报刊的变化可窥一斑。不该任由市场之手、网络冲击消解城市的文化氛围,是简单的坚守还是在坚守中发?这是经营者无法承受之重,考验的却是城市管理者的智慧。

    查看全部分页>>
相关文章
每年死亡三百万只宠物告别仪式有考究 宠物殡葬业乱象丛生待整治 殡葬公司收据公然写红包费 太平间红包500元 北京殡葬新规:墓穴到期不续租将给予奖励 殡葬从业者都很伟大 殡葬常遇到过最恐怖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