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清朝时期,从官员的帽子就可以大概推测出他的职务和级别。这样的情况在之前的汉族王朝中也有,不过不是看珠子,而是看帽子上的梁数。帽子官级文化不仅仅出现在亚洲,在欧洲地区,法国人至今仍采用这种方式。不过法国的军帽文化更为明显,可以直接看出军官的等级。
一、中国的帽子文化与西方不同
在中国古代王朝中,有一整套的服饰文化制度。皇帝上朝时戴的冕旒是12串,亲王们只能有9串。官员们则是另一个变法,他们戴显示级别的梁冠,最高的是7梁冠,最低是1梁冠。从帽子上就可以看出官员的大概等级和地位。这样的方式到了清朝发生了变化,清朝人喜欢奇葩的顶戴花翎。从大帽子顶珠的材质就可以看出官员的级别,这可是真是奇怪至极。
清朝反复折腾的同时,西方已经开始实习军衔制度。只是在衣服上没有特别明显的标准,不像现在军衔十分明显。在战场指挥中,经常出现指挥不方便的问题。为了强化军官们的地位,各国军队的军帽都出现了变化。军官的帽子与士兵完全不同,而且各个等级的军官帽子也不完全相同。
在18、19世纪,还没有作训服和常服的区别。士兵和军官基本上都是穿着常服作战,起初没有什么问题。但是随着战争水平的发展,各种特种作战开始出现。军官们带着十分明显的军帽,对于敌方狙击手来说就是活靶子。军官们损失严重,各国都开始想办法,办法自然是千奇百怪的。有的国家将军衔标准转移到了领子和肩膀上,还有的国家则开始为军队普及钢盔。
在普及钢盔方面,法国人和德国人真是有意思。德国人在钢盔上添加了兵种符号,在很多影视剧中,一战时期的德军钢盔上都有帽尖(步兵的意思)。法国人有些虚荣心太重,一直不肯放弃官与兵的区别。法国军队普及了钢盔,可是又在钢盔上做出了等级图案,绕了一圈又回到了原点。
二、随着科技的发展,将领们也越来越不安全
随着科技的发展,那种一城一地逐步推进的战术已经过时。所谓的突击战和斩首行动非常普遍,在这样的情况下,将领的安全问题也非常重要。由于军队制服更加多样化,常服、作训服、礼服已经十分完整。将领们的常服和士兵区别很大,但是作战时基本上是一样的。那种传统意义上的狙击手时代已经远去,将领们也不再需要身先士卒。
在新时代中,如何保证自己的指挥系统没有打击,是非常关键的。在几次局部战争中,多次出现军队高层遭受打击、部队随后陷入瘫痪的事情。这一阶段,常服是否华丽已经不再重要。法国人虽然在常服上仍沿用了帽子文化,但是在作战时也是一视同仁。所以说,这样的军服没有任何的问题,属于一种文化继承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