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佳伦
心态的彻底转变,源自那句“站在这里的,哪个仇恨不比你大?”的呐喊。我们不是他们,我们没有生活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那么我们又有什么理由在还没有尝试着了解他们之前,就质疑他们的举动以及那段历史的真实性?信仰与个人经历和其所处的年代相关,经历着他们的经历,感受着他们的感受,疼痛着他们的疼痛,这便是《勇士》提供给每一位观众整理内心、扩张认知的机会。
《勇士》在探索主旋律和类型电影相结合的道路上走出坚实的一步,它带来了视觉奇观,也奉献了今秋最Man的银幕群体形象。有拖着伤腿急行军的团长,有随时准备托孤的营长,有背着战友跑死路上的战士,还有半生行伍、一身绝技、最终把生命留在了大渡河激流中的狙击手……
李东学、于小伟、聂远等小生在战火的洗礼中更添硬朗,而宋佳伦扮演了神枪手老余,和其以往塑造的军人、硬汉的形象相比,更生出一种职业杀手般蹿高伏低、枪枪见血的帅气,堪称《勇士》最Man狙击手。
采访那天,恰逢我从影院观看此片回来。把观后感告诉了宋佳伦后,他先是难掩高兴,随即放慢了语速、边郑重其事边半开玩笑地说道:“年轻人,嗯,对我们主旋律影片有偏见!”刚一说完我们俩都笑了。
高原拍戏,吸完氧之后,接着奔跑
宋佳伦在《勇士》中和导演宁海强的合作,此番还是第一次。进入片场的时候,宁海强导演正在忙碌地指挥着拍摄工作。对于如何饰演军人,二人并没有过多深聊,反倒是聊了不少余振中服装造型搭配上的一些讲究。
“红军队伍里那么多人,唯独给我(电影中余振中的角色)配了一把冲锋匕首,让我挎了一个有点儿偏德式的背包,而且我背枪的姿势也和别人不同。这些都是宁导提示的。一来是为了表现老余(余振中)这名有经验的职业军人和大多半路出家的红军战士不一样的出身,二来是为了更加贴合他狙击手的角色设置。”而尽力把每处细节都一丝不苟地做扎实,也是整个《勇士》剧组每天都在琢磨的事儿。
部队文工团出身,当了21年兵的宋佳伦,刚离开部队没几年,如余振中这般有勇有谋、能征善战的猛将或老兵的角色,他此前并非没有塑造过。“此次的拍摄,与其说是角色的挑战,更多的倒不如说是与身体的较量。”
拍摄在海拔高度3100米至3700米之间的高原上进行。第一次上高原拍戏,缺氧,体力透支,睡眠不足,条件艰苦等诸多困难交织在一起。那个时候,陪伴着宋佳伦的只有两样东西,一个是吸氧罐,一个是他那套很重很沉的全身装备。“动作戏在我刚到片场就开始拍了,光是在树林和竹海里奔跑的镜头,就拍了50天左右。”拍戏这么多年,每拍完一场戏都要吸氧,这对于宋佳伦来说还是头一遭。为了不影响拍摄进度,他每天都在咬牙坚持。
“坚持久了,反倒也就习惯了。每天最累的时候是在结束当天的拍摄任务后,拽着自己的裤子,一阶一阶地爬上楼梯,躺在宿舍床上的那个瞬间。”拍片现场,一条条回放,就像一剂剂兴奋剂。“演员为了角色真的是可以心甘情愿地‘死’在镜头前的。只要一切都是值得的,我愿意吸完这口氧接着再来下一条。在享受中,完成每一次累并快乐着的奔跑、跳跃、翻跟头、举枪、瞄准、射击……”这个时候他是宋佳伦,这个时候他更是《勇士》中的余振中。
拍的是战争,戏里戏外,大家都是兄弟
现位于四川省泸定县大渡河上的泸定桥,因两岸多为现代建筑,加上桥下湍急的河水,完全封闭起来供剧组拍摄的可行性并不大。所以影片中呈现的镜头,多是于八一电影制片厂的北京基地以1:1的比例搭的景。
“桥是铁链子,但我们可是肉身子!擦破皮、划伤、硌伤在所难免。”参与爬桥的演员,每天干干净净地来到拍戏现场后,基本上都要花40分钟到1个小时的时间把全身抹上油彩。“不光是脸上,甚至是耳朵眼里都要抹。服装、胳膊上的绷带、武器装备、威压,这一系列行头下来,真的像穿着铠甲的勇士一样。”
飞夺泸定桥那场戏,恰逢北京夏季最热的时候,趴在被太阳烤得炙热的铁索上,“李东学、聂远有时候还开玩笑说,怎么样啊?不行我们拿啤酒过去看看你们,你们这‘串儿’烤熟了没有呀,说我们在铁链子上像烤串儿一样。”即便胳膊和胯骨现在依然还挂着伤,但再次回想起拍片现场的趣事,宋佳伦依然笑得很爽朗。
《勇士》中几乎所有的战争和动作场面,都由香港的罗礼贤团队操刀完成。在拍宋佳伦饰演的余振中从铁索桥上掉下来的那场戏时,饰演云贵川的王梓程,第一遍声嘶力竭喊出的是“佳伦哥”三个字。“虽然眼中含着泪,但之后我们还是笑喷了。此时应该喊的是‘余大哥’啊!王梓程当即表示,他完全忘了,觉得就是我掉下去了。完全就沉浸在那种失去战友的情绪之中,明知道是假的,但心里就是有一种说不上来的难受。”
宋佳伦说这是在拍戏的过程中日渐培养起来的一种默契、关照和信任,而一旦这种身临其境的战争气氛造足了,这种戏里戏外的兄弟情义坐实了,这部战争戏也就成功了一大半。
演戏看缘分,信任之下,当一枚螺丝钉也挺好
每个演员都希望塑造出众多既让自己喜欢又不同于以往的角色。但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当喜欢和差异不能两全时,有些演员更喜欢于在尝试不同类型角色的挑战中寻得满足。而宋佳伦则更喜欢在自己偏爱的血气方刚的男人戏中继续耕耘并寻得突破。“我对军事题材的作品情有独钟,演戏这事儿还得靠缘分。挑战,一方面是要看自己有没有这个机会,另一方面也要看自己感不感兴趣。如果自己完全不感兴趣,甚至没有演戏的冲动,完全是为了拍戏而拍一个角色,没有了心理上的支点,也抓不着塑造的角色,对我而言,这会是一件既痛苦又难过的事儿。”
拍电视剧《红高粱》的时候,在剧中饰演罗汉的宋佳伦跟周迅和秦海璐之间有大量的对手戏。“两个人的表演互相刺激对方,把戏给抬起来,一起把戏抬着往上走,这才是好的对手戏。我很幸运,因为总能碰上特别不错的演员。抱着互相信任的专注态度,我们一起既成就了戏,也成就了角色。”
跟宋佳伦一起合作《青岛往事》的导演张新建,在一次好友聚会时对宋佳伦说,他最喜欢宋佳伦在《青岛往事》中出演的那个日本大反派。因为这个角色让他看到了宋佳伦身上更大的可能性和发展空间。虽然现在宋佳伦依然不喜欢演日本坏人,但他还是很感谢张新建导演对他的认可和信任。
确定让宋佳伦出演《芈月传》中的樗里子时,郑晓龙导演对他说:“樗里子,这个角色没太多戏份。但是这个角色,在历史上,在我这部戏里的作用是非常大的。让你来,就是想让你把一个没有太多戏份的角色给完成好。”
“郑晓龙导演并不会告诉演员该怎么演戏,而是会跟你分析此时他希望人物展现出来的是一种什么面貌。”一次拍摄完成后,郑晓龙一句“原本我没有特别多的奢望,奢望这个角色能给我带来多少火花。但恰恰是宋佳伦的表演给了我很大信心。”至今让宋佳伦记忆深刻。
信任和缘分,是宋佳伦在整个谈话过程中反复提到的两个词。演戏二十余年,从青涩到成熟,他经历了《大宅门》《亮剑》《乔家大院》《士兵突击》《闯关东》等剧热播时,中国电视剧发展的黄金时代。那个时候,男人戏还是十足的男人戏,自始至终都透露着血性、阳刚的味道。
谈及现在部分小年轻以卖腐、秀基情为由头于有意、无意间组合的那些男男CP,原先热闹的谈话突然安静了几秒。“我不是说别人选择那些不好。萝卜白菜各有所爱,现在有些人就爱就吃这一口,也并不是一两个人能左右得了的。我唯一能左右的,是我自己要做什么。只要有人还喜欢我们这一款,哪怕人数并不多,哪怕并不占据新媒体的话语主动权,我觉得做一螺丝钉就挺好。平常不起眼,可以随便往哪一丢。但是有些时候,某些地方一旦松动,缺了这根钉子,还真不行。”
宋佳伦最佩服的演员是李雪健老师。他说自己从来都没想过要做一个明星,只想努力地向李雪健老师靠齐,把每个角色都塑造得出神入化。“演戏这条路从来没有捷径,只有热爱生活且经历了生活方方面面的打磨之后,才能更好地品出角色的味道来。我仍然在路上。”这枚螺丝钉最后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