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大福集团及新世界发展创办人郑裕彤9月底去世,10月13日举殡,由香港首富李嘉诚、恒地始创人李兆基及两代特首董建华和梁振英等超重量级人物黯然扶灵,政商界约千人及彤叔家乡顺德代表团出席向彤叔最后致敬。彤叔遗体随后被运往歌连臣角火葬场火化,化作一缕轻烟,从此诀别。
董建华(右一)、梁振英(左一)、张晓明(右二)、崔世安(左二)、李嘉诚(右三)、李兆基(左三)、冼为坚(右四)及廖烈智(左四)为郑裕彤扶灵
最后一程
李嘉诚略带神伤 “嚟送最好嘅朋友”
13日在香港殡仪馆,政商界友好到场致祭的人潮络绎不绝。葬礼采用佛教形式进行,在上午11时举行大殓仪式,近中午12点出殡。全国政协副主席董建华、行政长官梁振英、中联办主任张晓明、澳门行政长官崔世安,以及彤叔生前四位挚友,包括长和主席李嘉诚、恒地主席李兆基、万雅珠宝主席冼为坚及廖创兴企业行政总裁廖烈智,一共八人为彤叔扶灵,送彤叔最后一程。
“彤叔”郑裕彤生前交游广阔,在政商界的人缘极好,亦备受敬重,为他扶灵的八位代表中,除了四位政界代表,包括前任和现任特首外,其余四位富商,包括长和主席李嘉诚、恒地主席李兆基、万雅珠宝主席冼为坚及廖创兴企业行政总裁廖烈智,都与彤叔相识多年的朋友及生意伙伴。“诚哥”李嘉诚在上午约10时半左右到达殡仪馆,他略带神伤,婉拒记者采访,仅讲了一句:“今日嚟送最好嘅朋友”。
“四叔”李兆基紧随其后抵埗,他与彤叔是同乡挚友,除为彤叔扶灵外,更亲撰挽联送别老友:“同乡同里同声同气,数十年来亦师亦友,今时今日知己离去,既感悲伤倍觉孤单”。
董建华代表致悼词,赞扬郑裕彤是着名爱国爱港人士、成功企业家和大慈善家,众人以沉痛的心情,共同缅怀这位勤奋创业、深受景仰的地产业巨子,共同追忆他慷慨无私、奉献社会的善行义举。他形容,“郑裕彤先生的一生,是爱国爱港的一生,是拼搏奋斗的一生,是乐善好施的一生”,并指出郑裕彤“书写了华人成功传奇,他的离去,是我们的损失,也是国家的损失”,郑裕彤高尚的爱国爱港爱乡情操、诚实勤勉的处事为人态度,永远值得后人尊敬和学习。
董建华致悼词
彤叔长子、新世界发展主席郑家纯代表家属致谢词时感谢大家的关心和厚爱。郑家纯说:“家父离世,一家都非常悲痛,值得安慰的是家父走得好安详,临终前所有家人都陪伴在身边。”他提到,父亲一生慈善为怀,经常教导儿孙“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今后他将继续秉承父亲的遗志,将家业做到最好之馀同时一定努力回馈社会,以慰父亲在天之灵。他又感谢前来为父亲送行的亲友,表示将铭记于心。
大殓仪式于早上11时进行,家属未有开放予公众及传媒出席,但新世界集团稍后发放照片,可见李嘉诚、李兆基为彤叔扶灵时,在灵柩旁表情哀伤,不舍地与挚友作最后道别;而董建华、梁振英、张晓明等神情肃穆,由董建华负责致悼词,庄严送别彤叔,仪式约45分钟结束。
长子郑家纯由长孙郑志刚陪同,手捧郑裕彤遗照 新世界发展提供
大殓仪式完结后,灵车在近中午12点离开殡仪馆,在长子郑家纯及一众儿孙陪同下,前往柴湾歌连臣角火葬场。彤叔化作一缕轻烟,一代传奇富豪走完人生最后一程。
同乡印象
“顺企来港上市,我百分百支持”
2006年,郑敬怡职业学校新校区举行剪彩仪式,郑裕彤专程返乡参加剪彩。校方供图
在顺德人的心目中,郑裕彤不仅仅是令人尊崇、令顺德骄傲的商人,更是热爱家乡,一次次慷慨捐赠的善长仁翁。顺德区政府接到去世消息后,第一时间向郑裕彤家属发去了唁电。为了表达对这位顺德乡贤的悼念之情,13日上午,顺德区区长彭聪恩、区政协主席周文等一行全程参加了出殡仪式,并向其亲属表示慰问。随同出行的顺德伦教老侨干何炎鸿称,“我们向他的儿子表达慰问,对方也表达了感谢家乡人民的意思”。
香港特区大紫荆章获得者、顺德荣誉市民……郑裕彤这些荣誉的获得,自然源于其成功的事业以及对于社会的回馈之心,而事实上,他身上体现出的务实、创新、诚信,也一直被认为是顺德精神的注解,这些特质也多多少少影响了后来的顺德企业家。
同是顺德籍香港人的叶中平是郑裕彤的晚辈,他对郑裕彤的初次印象源于一张照片。
上世纪70年代,叶中平在香港亲戚寄回顺德的彩色相片中,看到了在尖沙咀新落成的新世界中心前的留影,相片中显示背景的大门顶上就出现了多种公仔。“听亲戚介绍,只要到了某个钟点,音乐就会响起,大门上会开出一个小门,公仔就会进出。”叶中平说,这在当时可是新鲜物。
1985年,叶中平第一次到访香港,感受到那音乐和场景仍然觉得新奇。他认为,郑裕彤身上的务实创新就是典型的顺商代表。
郑裕彤曾接受媒体采访谈顺企上市时提到,顺港两地同根同源,在文化上有许多共同的特质,“例如,勤劳、讲信用、敢于创新、适应能力强、生产的产品讲究'便、靓、正'.”他认为,顺德企业应该利用好香港资本市场,“只要顺德企业来香港上市,我百分百支持”。
在那之后,顺德企业碧桂园、大自然家居、联塑、顺客隆、节能元件等数家顺德企业陆续在香港上市。
“学校有什么困难,我们会尽力解决”
9月30日一早,在顺德伦教侨务岗位做了半辈子的何炎鸿就接到了香港乡亲的电话,告知郑裕彤逝世的消息。
在何炎鸿的回忆中,与郑氏一家打交道几乎是他工作的最主要部分,“郑氏家族返乡的时候要负责联系接待,过年过节还要例牌问候拜访。”何炎鸿与郑氏一家联系十分紧密。2012年,郑裕彤生病住院之后,何炎鸿还要经常与香港方沟通,询问了解病情,而郑裕彤也通过他的后人,始终保持着与家乡的联系,表达对家乡的关切之情。
2006年9月,郑敬怡职业学校新校区举行剪彩仪式,郑裕彤亲自为学校题名,还专程返乡参加剪彩。时任郑敬怡职校校长李保俊回忆当时场景仍历历在目,“第一次见面感觉很敬畏,接触下来就变成敬佩了。”李保俊说,“在交谈过程中,就觉得这个老人家很和蔼,没有什么架子。”仪式开始之前,双方有一次近十分钟的交谈。李保俊说,郑裕彤十分关心学校的发展,问起学校规模有多大,有多少学生,师资如何,专业开设情况怎么样,学校从旧校搬到新校,有什么需要帮助等问题。而让李保俊印象最深的话是“学校还有什么困难,我们会尽力解决”。郑裕彤还叮嘱他,学校硬件设施提升了,希望学校的人才培养的质量再进一步提升。
此后,李保俊无缘再见郑裕彤,学校每年都会向郑氏家族作一个工作汇报,但仅限于书信形式。昨日接受记者采访时,李保俊惋惜无法参加郑裕彤的出殡仪式,遗憾之余还有些许哽咽。
而参加出殡仪式的何炎鸿告诉记者,“取诸社会,用诸社会,是郑裕彤博士素有的心愿,也是他用一生来践行的座右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