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在儿时记忆里是一年中最期待、最幸福的日子,穿新衣、放鞭炮,全家人团圆开心快乐。而如今,过年是一个疲于应付的七天的假期,一个必须回家的借口。快节奏的生活和越来越便利的环境,让年逐渐失去了味道。记忆中那简单的快乐渐渐远去,儿时的年味儿再也回不去了,就好像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我在外头,年在里头。
记忆里的年味儿:
自打放寒假起,就数着盼着等过年。看着柜子里的新衣,因为妈妈说只有过年了才能穿。
过年前要和家人一起去赶大集,鸡鸭鱼肉、瓜子糖果,各种年货买了大包小包。
还记得这个不?拿着一个小圆环套礼物,套中了就拿走。
满屋子浓浓的墨香味,爷爷挥毫泼墨写春联。自己搬个小板凳儿,用筷子蘸着浆糊,把春联啪的一声贴墙上。
年夜饭是家里女人们大显身手的时候,一道道平时尝不到的美味摆满整个桌子。那香味儿,只恨不得自己能多长几个肚子。
恭恭敬敬挨个儿给大人们拜年,为了红包,嘴那叫一个甜。可惜最后总是逃不过妈妈的“魔掌”,美其名曰:我先帮你保管着。
全家人一起坐在电视机前看春晚,笑的前仰后合,看到喜欢的节目了,总要跟着一起拍手、叫好。
盼着十二点新年钟声响起,迫不及待的冲下楼去,点燃烟花爆竹,捂着耳朵欢笑的跑开。一瞬间,天空被点亮,映照在满是幸福的脸上。
挨家挨户的拜年,逢人总要说上一句:新年快乐!恭喜发财!
孩子们都跑出来玩了,小伙伴们在一起经常忘记时间,总是要大人们寻着声音找出来才知道回家吃饭。
如今我们长大了,肩头多了责任与使命,更添了烦恼与忧愁,儿时过年那种无忧无虑的天伦之乐,也就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慢慢消逝在成长之路上。
年味儿为什么淡了?
过年和平时没区别
有人说小时候的才叫过年,现在叫放假。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原来只有过年才会操办添置的东西,现在分分钟都能得到。孩子需要的东西家长可以随时去买回来;而成年人买新衣服现在只需轻轻点下鼠标就能搞定;原来一年最重要的宴席“年夜饭”也可以在饭店订个套餐,免去油烟之苦……这些种种,让人们对过年没了期待。
规矩淡化
传统节日中的民俗文化正在被我们忘记,赶集变成逛超市、上门拜年变成短信问候、包红包变成微信红包,是我们自己把年遗忘了。春节的民俗被一个个地消除,以至于今天我们中国老百姓似乎已经不会过春节了。
年确实变了,以前的东西只剩下怀念,但是年的味道其实还在。有钱没钱都要回家过年,年就是回家的那份期盼。无论时代怎么发展,我们对家的眷恋、对年味的追寻,应该是所有中国人不变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