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今年暑期,慈文传媒的表现有目共睹,两大超级IP《花千骨》《华胥引》筑造仙侠玄幻世界,《加油吧实习生》青春励志,《剧场》戏梦人生回味深长,《爸爸父亲爹》讲谍战角度新颖,还有投资打造的《暗黑者2》《执念师》等热门网剧……给人的感觉是,这家老牌公司突然发力了。日前,慈文传媒借壳禾欣股份上市获批,拓宽融资渠道后,将进一步扩大影视剧业务和全产业链开发。这些成绩的背后,公司的创作团队功不可没,他们在一系列项目选定落实、剧本研发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日独舌记者采访了慈文剧本中心总监任吉颖女士。
(1)研发和评估的出发点是投资安全
独舌:您是慈文剧本中心的总监,谈谈这个部门的主要职能?
任吉颖:我们的工作主要分两块,研发和评估。一方面,我们有义务为集团开发未来要做的项目,包括推荐IP,领导通过之后想办法把这个IP买下来,推荐的时候就应该有所考虑,一旦拿下它大致会打造成什么风格类型,在未来什么时间内做出来会比较好,它是相对安全的还是会引领潮流的……除了IP,研发工作还包括原创剧本,对原创剧本的研发是我们工作很重要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就是评估优化,比如一个项目或IP拿过来,我们要为从网文小说到最终剧本的转化过程保驾护航,我们这个团队比较了解市场,大都是科班出身,又经过长期的实战训练,对于剧本如何能在品质、收视、影响力、话题点各方面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会有一个把握,并且会跟进到拍摄和后期制作。
独舌:剧本中心团队的年龄构成是怎样的?工作上是各自有专攻吗?
任吉颖:70后、80后、90后都有。其中90后占比最大,占比随年龄层上升而递减,之所以是这样的构成,是因为未来一定是年轻观众的天下,而最懂他们的一定是他们的同龄人,所以我们必须用同龄人去把握他们的high点,从而把握住未来时代的律动。举个例子,近期我们讨论分众收费的问题,我们的年轻同事可以说是最早一批的付费用户,他们有很多切身体验可以分享,对游戏、影视、音乐各领域都有了解,针对不同平台、不同内容,应该有什么样的付费模式等等,他们都有非常独到的见解,他们一直处在潮流中心,对于所有新事物都能非常快速地反应。
从工作分工方面来讲,团队里有些是小说作者,有些是做过编剧的,大家的兴趣点和擅长的类型都不一样,有的人特别喜欢美剧,有的人特别喜欢日剧,有的人特别喜欢网剧,从网剧兴起以来所有好一点儿的网剧都看过。大家聚到一起碰撞,特别有意思。
《青盲》
独舌:怎么判断一个项目是相对安全还是会在未来引领潮流?
任吉颖:我们中心的工作职责首先是要保证安全,对集团的投资负责,这方面要靠经验也要靠数据。我们内部有自己的打分体系,对剧本从题材、文本等角度打分;同时要观察市场环境,可以从以往成功案例中总结出一些东西,包括什么样的人物设定、情节节奏受观众欢迎,先总结出经验,再想办法发扬提升、为我所用。数据这个东西肯定是有用,关键是看你怎么用;前一阵子大家炒大数据的时候,我们是比较冷静的。虽然现在都流行讲影视是产品,制片人是产品经理,这也是影视发展更加产业化的表现,但归根结底它也还是文艺,除了把它做成一个产品,还有些其它的诉求,想要切中人心。很多人想做话题剧,但高明的话题剧未必是做大家街谈巷议的东西,那当然是话题,但还有些东西可能是大家都非常关注但不方便讨论的。所以其实预测最重要的一点是敏感度,这个可能比较主观,需要艺术感知力和经验积累。另外还有对政策、播出环境、项目可操作性各方面的把握。预测未来潮流是很难的,也很需要胆量。我们马总在这方面一直很敏锐,包括周播模式,当时做《青盲》的时候就想要周播,但各方觉得太冒险,现在已经流行起来。
独舌:周播相对于黄金档会有什么优势?
任吉颖:我们研究了美国、欧洲、日本、韩国在这方面的发展规律,觉得可以追踪到一定的轨迹。周播模式一方面针对更年轻的观众,另一方面相对来说题材会更宽泛一些。从数据上看,黄金档电视剧是以中年女性为主体,前几年我们从索福瑞的统计数据上看,45-54岁、初高中文化的女性这一块区间是最高的。现在80后,90后慢慢加入进来,但传统电视观众还是以中年女性为主要受众,可能年龄区间更宽泛了。不太了解的人可能会想象湖南卫视是不是90后、00后观众占多数,是很多没错,但总体还是以中年女性为主。
(2)《花千骨》的改编心得
独舌:《花千骨》是周播而不是黄金档,是瞄准年轻人还是因为它的题材?
任吉颖:说实话,当时觉得上黄金档可能影响会更大些、投入产出比也会更高。但仙侠剧里有很多结界、神器、幻象这类想象性元素,其实是很美好的,但很难在黄金档的剧中表现,黄金档要求古装剧的年代要落实、要符合历史大方面,比如《卫子夫》《兰陵王》这类。我们不想舍弃《花千骨》这个仙侠故事里有表现力的东西,想更大程度地还原原著。虽然有原著粉看到前几集觉得一些地方不太一样,但如果看了全剧就会知道我们是很大程度地还原了原著,因为马总和总制片人唐丽君老师在决定做这个项目的时候,就反复强调这一点,而且我们剧本中心的同学们自己就是粉丝,所以知道粉丝的心理,哪些人物设定是不能改的,哪些人物关系是不能变的,哪些经典场面是必须要还原的……
独舌:前面几集的改动较多是为什么?尤其第一集,剧情发展很快,主要人物全都出来了。
任吉颖:为了让花千骨和白子画提前相遇,加了许多戏。这跟我们对观众收视的分析有关,有各式各样的观众,看剧原因是非常复杂的。看剧情的观众会理解你的叙事逻辑,耐心地跟着你看到第三集、第四集;但有些是冲着他们喜欢的明星来的,如果看了几集,霍建华、赵丽颖还没出来,还没有对手戏,他们就不乐意了。而且从故事编织的角度,现在中国观众的看剧口味蛮重的,强情节、强情感的点应该尽快抛出来。一部剧前几集的收视压力很大,要在市场环境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方方面面都要考虑。
独舌:拿到一个网络小说IP进行研发,一般会先做哪些工作?
任吉颖:确定它的方向,提炼它最精华的部分,核心人物设定和人物关系这些我们都会保持不变,但有时候会合并一些周边人物,因为太多太散了。网络小说作者可能因为要每日更新,前面写了一个人物,后面不知不觉就没了,又有新的人物出现。但从功能角度讲,很多人物的功能又是相似的,比方说与女主是友情关系、爱情关系、还是某方面的助攻支持……有时把同功能人物适当合并一下,戏剧矛盾更集中,观众看得更清楚。
独舌:白一骢提过一个“粉丝点”的概念,原著粉非常喜爱、不应擅动的点。
任吉颖:这个非常重要。网络小说的作者不是收钱写别人的idea,他写故事是实现他自己的idea,很多创作初衷都非常真诚动人。我们在进行IP改编的时候就想,人家可能花了三年、五年,有的甚至花了十年,来构思这个东西,放到网上又有那么多人喜欢、有那么大的粉丝基础,我们于情于理是不可以轻易把这个东西推翻的。从商业角度来说,我们买这个东西,成本都出了,不充分利用那图什么。
独舌:改编网络小说与改编传统文学名著有什么不同?
任吉颖:慈文以前改编过很多经典文学名著,像《西游记》、金庸的作品、巴金的《家》,包括现在的《哪吒与杨戬》,也属于传统名著的改编类。但改编网文小说和改编传统文学名著,我们的重心点是不太一样的。改编热门的网文IP,要注意的是最大限度地保留它的精彩动人之处,转化成影视的方式呈现出来。同时要考虑到拍摄难度、成本特效可实现度,网络小说常常写得天马行空,不能说原著里想象性的东西我们都去实现,然后原著粉说你们是实现了,但实现得很雷,跟想象差太多,这也不行。而改编经典名著,因为名著可能被改编过很多次了,而且可能之前已经有深入人心的版本了,所以我们会特别注意的是有没有一个好的角度,能够契合当下的文化语境。很多90后、00后才不管它是不是经典,就来看它是不是让人耳目一新,是不是贴合他们high的点。我觉得经典改编不应该僵化拘泥于经典文本本身,要找到好的合适的角度,适当融入当下流行的文化元素。这不是说生搬硬套地把流行元素放进作品里,大家都想做时尚的东西,让年轻人喜欢,但时尚不一定要表象的时尚,应该是精神理念的时尚,像《花千骨》是古装戏,就很时尚。
(3)老编剧、新编剧,老题材、新题材…
独舌:除了IP研发,肯定也有很多现成的剧本,通过各种渠道递到慈文的剧本中心来,您觉得剧本最容易出现的严重问题是什么?
任吉颖:这个说来话长,就先讲有两个最严重的问题,一个是雷同,当下什么题材火了,铺天盖地各种剧本都写这个题材,如果只是题材相同还没关系,如果有新的切入角度、新的构思想法也是OK 的,但如果各方面都跟人家做出来的大同小异,那就没必要了。另一个问题是不合理,有些是简单粗暴地把很多市场元素堆砌到一个剧本里,说这个剧本的市场性特别高,各种high点全有,虐恋、男男、家族恩怨……确实全有,但问题是不合理。合理,不是狭义的说要符合现实生活,而是在那个人物设定和规定情境下,观众带入进去后就会觉得合理。像我们看美剧、看韩剧,尽管那种生活离我们现实很远,仍然觉得合理。可我们看到的很多剧本,就是“我不管,反正各种市场元素我全有”的逻辑。
独舌:成熟的老编剧在这方面是不是还好?
任吉颖:成熟的编剧会比较想写他所关心、关注的那方面,通常对生活有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感受力,剧本呈现出来的质感会好。对于年轻编剧,我们其实并不苛刻,可能剧本在质感上弱一些,但切入点特别新,让人眼前一亮,那就要抓住,不要错过了,即使现在不火,两三年后也会火,研发到那时候,能在某方面引领一个潮流也是很好的。当然这需要眼光和胆识,像风投一样,总是有风险的。
独舌:有没有预测一个项目做出来两三年后会很好,然而并没有的情况?
任吉颖:有,前几年谍战剧很热的时候,我们研发了一个案子,切入点很新,故事很扎实,质感也好,但赶上总局出台对谍战剧审查的新规定,要求人物要非常落地,有真实的背景依据等,我们就想先放一放,转做手上别的项目。后面试着按审查规定再重新做,想办法更落地化。
独舌:题材切入点新不新、文本质感好不好,哪一项对衡量项目更重要?
任吉颖:一个案子可操作与否,我们首先看它的题材、故事核,如果这个本子题材好,故事特别新颖,那是非常加分的,这时即便文本上存在瑕疵和问题,我们也可以找成熟编剧再去修。但如果题材特别敏感,写得再好,做出来审查都过不了,那也没有可操作性。在另一个层面,某个题材在市场上正当红,很多类似的东西都在出现,那么这个题材的本子拿过来,题材本身就不会特别加分了,这时就看它的文本,如果文本很成熟,人物塑造,情节编织等整体各方面打分比较高,那也是可以做的。如果文本也较弱,那就不值得做了。
《加油吧实习生》
独舌:有常青树式的题材吗?
任吉颖:现在从市场表现看,都市情感剧算表现比较稳定。但这个题材的内涵其实一直在变化当中,而且变化很快,今天的都市情感剧跟五年前的都市情感剧,关注点非常不一样。有段时间特别流行80后小夫妻要结婚,面对各方面的阻力,俩人如何争取他们的爱情;但现在关注点就变成了80后夫妻育儿,如今这个点也有点过时了。还有一种强情节的都市情感剧,业内戏称悬浮剧,经过数据分析会发现,这个题材的播出量和收视率一直都是挺稳定的,当然这是从数据方面来说,从另一方面来讲,收视率不应该是判断一部剧好坏的唯一标准,剧本创作还是要走心,树人物,能有一定的情怀更佳。比如说之前有一个项目,剧本完成度还可以,也有平台有意向,但我们觉得过于悬浮而放弃了。对我们中心来说,独创是最重要的,不管它是商业还是文艺,题材、人物、故事、情感,只要是独创的,就要列入第一位的,所以,除非悬浮剧在角度、立场、人物上有崭新的亮点,仅仅是收视率会高,我们还是会放弃的。毕竟打中人心、戳中痛点终究还是会比只刺激观众的肾上腺素更能长远。
独舌:比较欣赏哪种类型的编剧?
任吉颖:现在职业编剧中很多都能流水线式地高效做剧本,做出来的也很符合市场要求,各项指标都不错。但编剧说到底还是一种文学创作,有些编剧还是很珍视那些真正触动他内心的东西,做出来的剧本会有不一样的闪光,这是不能替代的。两种类型都是很好的,也都是我们需要的。
独舌:有些编剧会觉得触动他内心的那个点,到后面已经被逼着改得荡然无存。
任吉颖:这要看制片方是谁了,有些不太了解这个行业和市场的,看到影视很火也来参与,提的意见可能就比较不专业,确实会让编剧很痛苦。
独舌:慈文在这方面很专业的吧?
任吉颖:马总是编剧出身,自己写东西的人特别能理解编剧。而慈文的剧本中心本身在定位上也是为创作者提供服务的角色,所以会充分尊重创作者,给创作者提供各种素材案例,各种社会和网络需求案例,提供数据和信息,做平等的探讨。
独舌:是不是也会遇到编剧不理解、不愿意改的情况?
任吉颖:这种情况会有,但这是非常正常的现象,我们非常理解,这恰恰能证明编剧老师对此付出了心血,把自己的思想、情感放进了作品中。而我们做剧本评估优化,首先要很清楚自己的工作定位,是辅助编剧老师进行创作,为剧本创作保驾护航,编剧老师的每个设定都是他们反复推敲后的结果,我们会充分尊重他们的想法和意见。其次,我觉得我们的工作方法很好,所以跟合作的编剧交流都很顺畅。比如说如果是委托创作,我们公司自己有一个想法,想做一个剧,觉得某个编剧擅长做这类型,请他来写,在确定动笔之前就会说清楚,我们想做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包括最后要呈现的画风、包装、大致的平台定位、受众定位、想融入什么话题等等,各方面的设想都会提前讲好。如果是人家已经写出来了的剧本,我们看上了,但是觉得哪里需要改,我们会把之所以想改的原因做非常详细的说明,尽量说服,但如果编剧老师还是坚持,我们也会尊重他们的想法,但事实证明,只要理由充分、合理,编剧老师们还是很宽容并理解的。
独舌:比较而言,会觉得委托创作交流更顺畅吗?
任吉颖:委托创作即便我们有方向和想法,也是需要靠编剧老师的才华进一步发挥才能得以实现和升华,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无论是委托创作还是其它形式的合作,没有谁比谁更容易,只要方法得当,交流都会很顺畅,像我们跟几个网络小说IP的大神作者合作,都很好。因为小说和影视剧毕竟是不一样的,受众也是不一样的,原著粉是活跃的、引领性的观众构成,但不等于观众构成的全部。因此,我们觉得有哪里觉得需要修改的部分会拿出来和作者共同探讨,然后综合市场因素、文本因素等请作者考虑。我们也通过和编剧老师还有作者的交流学习到很多,问题总会在反复沟通中解决的,因为大家的目标归根到底是相同的,都是希望作品好。
(4)网剧,弹幕,游戏IP
独舌:现在剧本中心有在开发网剧吗?做网剧和做电视剧的重要区别在哪里?
任吉颖:有在开发网剧。其实做网剧跟做电视剧区别还是很多的。由于审查的原因,网剧更自由、更灵活,更有表现力。做网剧的挑战性也更强,因为看电视有收视惯性,而观众看网剧是可以随时停止、随时换的。所以网剧尤其要注意添加新奇元素。而且在大块合理的前提下,在一些小的点上,网剧不必纠结于要多严谨。相对来说,逻辑性可以适度地让位于好看性和剧情的极致性。
《暗黑者2》
独舌:会关注视频网站上的弹幕吗,从中观察一些反馈之类?
任吉颖:我们部门的同事就有很喜欢看弹幕、发弹幕的。大家都会关注,会对我们有帮助,因为它说出了网络观众的心声,比如在某个情节点上,大家吐槽特别厉害,那这个点以后就要注意,虽然现在吐槽量大也算成功吸引了眼球,但是并不意味着你这个让人“叫编剧出来”、“想打死男主”的地方可以重复考验观众的耐心。对于《花千骨》,我们也肯定要做这个工作,整理看哪些地方弹幕多,哪些地方弹幕少。少的话也要分析,可能有问题。
独舌:你们不会默认没弹幕吐槽的地方是很完美的?
任吉颖:完美的地方大家也会发弹幕说话的,像“放开小骨,尊上冲我来!”这种是完美,因为让观众很high。大家不说话,这种寂静就要结合剧情来分析了,可能是剧情非常紧张、悬疑,大家都在屏息看,顾不上说话;也可能是这段剧情真的蛮无聊,他可能分心干别的去了;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独舌:你们会有人去引导弹幕么?
任吉颖:一个是没那么多时间,再一个也不太可能引导,比如在一个地方,大家都在说“男主好讨厌,想打死他”,你偏说他好,你就要被人家灭了,怎么引导人家(笑)。
《胜算》
独舌:今年慈文在项目开发上的总体布局是怎样,在题材类型、IP与非IP上有占比划分吗?
任吉颖:我们没有刻意的比重划分,目前看IP占比稍重,原创的也很多,都在开发中。各种类型都有,百花齐放,有都市情感剧,像《寻找爱情的邹小姐》;公安反腐剧《谜砂》;谍战戏《胜算》;有反应时代变迁的《大三线》;青春类的有《左耳》、《致青春》、《特勤精英》;还有《哪吒》、《特工皇妃》、《回明》古装大戏,另外还有《老九门》、《爵迹》、《华音流韶》等等,这里面有原创研发的项目,也有很多IP改编。
独舌:做剧时会把游戏等后续开发也考虑进去吗,还是相对独立的?
任吉颖:我们开发IP很多都是拿全版权,这样对作品、对公司都好。围绕一个IP做电视剧、电影、网剧、游戏、后产品,能始终把握住它精华的东西。包括对受众反馈和数据的分析,都可以融会贯通地用。只要是拿全版权,那公司一定是在最初期的文本阶段就要规划整个项目的协同效应,一加一要大于二,拿《花千骨》举例,《花千骨》番外、电影、游戏、后延产品,都是马总和总制片人唐丽君老师从整体出发规划的。但这不等于会因其它因素而改变或降低对于影视剧这一块的标准,先把影视剧做好做火了,游戏等其它商业运作的基础才会更好。
独舌:像《古剑奇谭》那种从游戏转化成剧的项目会做么?
任吉颖:有好的游戏也很希望能合作。不过好的游戏都是人家花几年时间做起来的,市面上并不多,也是可遇不可求。
独舌:剧本中心会不会觉得改游戏比改小说之类的文本棘手?
任吉颖:其实都差不多的,好游戏在人设上都是很好的,男主、女主、男配、女配都已经立在那儿了,而且体验式游戏里主要的恩怨情仇线索也都有了。在这个基础上再去生发剧本、增添色彩,游戏粉一般都会喜欢的。游戏粉跟网络观看人群又是有一定重合度的。
《哪吒与杨戬》
独舌:公司上市的步伐对创作部门有什么影响?
任吉颖:现在创作部门还没有为这个事情专门开会讨论过,我也说不好,可能以前觉得有点贵的东西,上市后会觉得还可以吧(笑)。从集团角度来讲,肯定生产量会扩大,研发项目会变多,题材类型会更丰富,各环节流程上更规范化。要过一段时间才能有所感受吧。
独舌:感觉你们剧本中心团队的状态非常好。
任吉颖:确实很好,即便在业余时间,大家聊的也是哪个公司拿了什么项目,哪个电影开拍了,哪个网剧又雷又好看,昨天看见一小帅哥,他肯定会红,应该跟领导说赶紧叫经纪部把他签下来……我们吃饭都聊这些,也爱八卦(笑)。前两天我还发了条朋友圈,有人总结说一个好团队必备的五个要素:沟通、信任、慎重、换位、快乐。我说“感谢总编剧先生和团队的各位70、80、90后们,我们都做到了。”总编剧指的是马总,因为他常来参加剧本会,大家开玩笑叫他总编剧。我们整个团队就像一个大家庭,彼此帮衬,共同奋斗,一起担当。
【文/掌花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