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女生渴望的爱情,都能用这样一句话来概括:“我一生渴望被人收藏好,妥善安放,细心保存。免我惊,免我苦,免我四下流离,免我无枝可依。”终归到底,大多数女子想要的,不过就是时时刻刻能够感受到“爱”,当找不到合适的、能够给予自己浓烈的爱的人时,自己就成了自己的勇士。就像,俞飞鸿的人生。
前一阵子,她被当成广大女性的标杆,还被称赞是“老男人的照妖镜”,因为有两个具有高知形象的知识分子,在和俞飞鸿交流的时候,映射出来的不是侃侃而谈、不是灵魂的契合,而是最根深蒂固的“直男”思想,着实令人厌恶。
“男人四十一枝花,女人四十豆腐渣”,这句古话,大概是人们觉得女孩子就该结婚、生孩子的来源。这句话里,充满了对女孩子的恶意,长辈们说起家长里短的时候,总会说起哪家的姑娘,多大岁数了,还没有婚配,再配上一张不看好的脸,明明对人家什么都不了解,却充满了诋毁。
这些年来,围绕在俞飞鸿身上的两大争议,一个是她的美,不受岁月的侵蚀;另一个就是她47岁了,但还是单身。
为什么?为什么这么一个美的惊世的女子却没有一个与之相配的男人相伴左右呢?因为她叫俞飞鸿,她把纷乱嘈杂的人生化作万里无云的晴空,而她是其中一只自由的鸿鸟,不受世俗的约束,不畏世人的眼光,只要自己活的畅快自由且舒服。
这样的灵魂,旁人自是难以企及的,下面一起来感受俞飞鸿的成长,领略她的风情,或许你会更加明白,自己来这人世走一遭,究竟想要什么。
1971年,俞飞鸿在出生在荷花十里桂三秋的杭州,她的父母都是知识分子,而且是学理的,所以,俞飞鸿自小受到的都是规规矩矩的教育,哪里会有半分逾越的思想。每天得写满六十个毛笔字才能睡觉、不能跟不三不四的人交朋友、长长的暑假里,每天都待在家里看书,这些是俞飞鸿的童年。
8岁那年,一个制片厂来杭州找小孩子演戏,那么多去报名的,偏偏就选中了俞飞鸿,俞父俞母再三思量之后,点了点头。要说一个人的美,是无论如何都掩盖不住的,所以电影上映后,俞飞鸿一下子成了大家心目中的小宝贝,走到哪都有人赞美,也有不少人建议她做演员,当大明星。
但是理性的俞父俞母从没想过,让女儿去做一个花瓶,在俞父看来,倘若女儿进入了演艺圈,自己必不能及时庇佑女儿,而且女儿家还是要有学问才更好些。于是俞飞鸿上了本地的大学,学了跟表演八竿子打不着关系的专业。这下俞父俞母对于女儿的未来总算是放心了,但是俞飞鸿的心,却越来越不安了。
关于童年,只有小时候的拍戏经历,是她最“叛逆”也最快乐的时光,剩下的回忆,都伴随着父母的严厉管教,物极必反,向往自由的种子,早已深深埋在俞飞鸿的心底。上了一年大学之后,俞飞鸿不再压抑自己,她告诉父亲自己的梦想,自己真正喜欢的是表演,父亲大发雷霆,丝毫不为她的话语所动容,奈何俞飞鸿已经不是当年什么都不懂的孩子了,她的思想,需要正视和理解。
最终,俞父俞母同意了俞飞鸿去考北电,在临行前,俞父语重心长的对女儿说:“你一定要让自己有内在美,不要做一个绣花枕头稻草包”,这句话,影响了俞飞鸿的一生。因为生的美,她被很多人照顾,也受到了很多人的爱慕,但在父亲这句话的激励下,她始终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只是简单的学习表演,其他的,她一概不管。
精于学习的俞飞鸿,很快就有戏约找上门来,大三的时候,就有了好莱坞的资源,旁人有多羡慕她,她的心里就有多平静。大家都以为毕业后的俞飞鸿会在演艺圈掀起一场腥风血雨,然而她却选择留校任教,选择了平淡的生活,那时候的俞飞鸿想的是用自己的知识去教导更多的人。教了不久之后,她便越发觉得自己不是当老师的料子,还得去再学习才行。
于是她出国深造,再回国时,就遇上了“王纯”这个角色,命里该火的人,不管什么时候,机遇到了,她总会火。俞飞鸿开始片约不断的生活,同时,她的内心也在反省自己。没日没夜的拍戏,让她几乎厌倦了表演,她问自己:“你到底想要什么?是名利吗?是钱吗?你的梦想去哪了?”
这样的问句,太深刻,直中俞飞鸿的内心,她推掉戏约,开始审视自己,原来自己想要的真的很简单,只要以最舒服的状态活着,就对了。人生在世,金钱名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何苦委屈自己奔波劳碌,这样过活,生命的意义何在?俞飞鸿想明白了,要做自己真的喜欢的,热爱的事情,于是她在自己最火的时候,用十年的时间拍出了一部旁人并不看好的《爱有来生》。
花费那么多的心血,旁人问她值得吗?俞飞鸿只说:“做这件事情的时候,我的心情非常愉悦。”这就是值得的。看似文弱、优雅的俞飞鸿,对于表演有着近乎生命的热爱,因为在表演的时候,是她喜欢的活着的状态。同理,保持单身亦是如此。
她从来没有想过不结婚、不恋爱,只是时候未到,没有合适的人,不畏流言才坦荡,一个人的时候尚能过的快乐,若与错误的人硬生生的在一起过日子,想必两个人都会十分痛苦。有些时候,没有白马王子,做个白马公主也非不可,王子会有变心的时候,但是公主却永远有驯马的本事,俞飞鸿,是最耀眼的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