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圣地亚哥动漫展,最惊人的消息之一,就是美漫大老DC居然重新制定了电影宇宙的官方名称——DC世界(Worlds of DC),而不再是市面上的DCEU!至于这个改变是什么意思呢?首先,我们得先从EU这个词开始解释,大家才能理解这样的转变。
EU这个词,最早是从《星际争霸战》(Star Trek)开始使用,后来《星际大战》也发明了「扩充宇宙」(Expanded Universe)这个术语,意思是一个品牌推出「起点」作品之后,以其他媒体平台来发展故事,借此把市场扩展到各个领域中,并将世界观设定得更全面。
比方说,《星际大战》是以电影作为起点,而第三集和第四集的空白历史,就会由漫画、小说、电玩和卡通作品来补述。这些补完电影空白的故事,就被称为EU,也通常被视为世界观的正史剧情。不过,也有少数品牌把EU当作是单纯的官方授权作品,并不承认是其正史。
当时,DC推出自己的电影共同宇宙,粉丝就以「扩充宇宙」这个类似的概念作为非官方名称,顾名思义,是指DC电影的世界观也能以漫画、小说、电玩等其他媒体来补完。
所以,EU这个词就代表不论你是透过哪个媒体来发展故事,同品牌的全部作品都是设定在「同一个宇宙」。
但各位应该都知道,现在的DC除了电影共同宇宙外,也想发展独立世界的外传电影,因此,再使用EU就不符合品牌的愿景了,反而,以复数的DC世界(Worlds of DC)则更能贴切形容他们庞大计划。因此,大家不用担心,DC电影的共同宇宙仍会发展下去,只是还有独立的外传电影罢了。
这样做其实是有好处的。毕竟,在超级英雄漫画里,可以用推理剧、恐怖片、政治惊悚、搞笑故事来当作发展文本的元素,比方说《纸牌屋》编剧就帮DC写过联合国组织Checkmate的一个故事线,里面讲述到阿曼达华勒为了巩固自己在组织里的位置,派出自杀突击队的镜子大师偷拍政敌的丑闻,希望能借此抓到把柄来要挟他,但没想到,该名政敌是火星猎人伪装的,所以,这个故事就是玩出DC宇宙政治剧的例子。
知名法律影集《法网游龙》的编剧,也负责过女浩克担任超能力者辩护律师的连载,借此探讨超能力伤害到人,法律要怎么判?如果你因救人而造成破坏,那灾害损失该怎么算?如果你是变种人,却被人歧视而遭到攻击,那么适用于种族仇恨犯罪吗?其实,这些都是在探讨与现实法律之间矛盾。
反观电影这个平台,是将超级英雄作为题材,最多就是主角间有着不同的个性,有着不一样的氛围和呈现风格,但叙事手法都非常类似。比方说《美国队长2》是政治惊悚片,不过却以史帝夫对抗九头蛇唤醒好友为主轴,类型的部分则为搭配元素。
拿最近才上映的《蚁人与黄蜂女》来说,家庭喜剧所探讨的亲情和幽默也沦为配合角色成长的元素,并没有因此让这部电影变成家庭喜剧作品。
这个现象,主要是因为电影片长有时间上的限制,再者,拍片进度与成本并不像漫画、影集、卡通、电玩和小说那么有弹性,另外,为了在票房不要亏本,剧情得相对走安全牌。因此,大多数的超级英雄电影都是角色起源、英雄心路历程的转折、和周遭生活的互动,最后再与超级恶棍大战。
这么做,最多就是角色设定不同,让这些公式的元素内容稍微不同。当然,这也不是坏事,公式化没关系,重点是玩得好不好。像《星际异攻队》和诺兰的《黑暗骑士》三部曲,就是因为风格与众不同才能脱颖而出,但在剧情进程上并不会与其他超级英雄相差太多。
因此,超级英雄电影就是会碰到角色为主元素为辅的困境,也就是元素多元、但题材单一的情况。
不过,大家也可以扪心自问,你会想一部拍成政治片斗智戏码的超级英雄电影,还是以动作片战斗戏码为主的超级英雄电影?我们上面举过例子了,在漫画中,的确有政治斗争或法律议题作为主轴的作品,而且漫画粉丝也看得相当过瘾。
所以,这也是现在电影粉丝得反省的,为什么超级英雄电影总是那么公式化?很大的程度上,这也是反映了观众的喜好,就是市场的需求。
如果想让电影共同宇宙的题材多元,而不是只做到元素多元的话,那就得靠其他媒体来补完,这就是EU的用处了。但是,这连最成功的漫威电影宇宙也无法做到这点,光是看影集和电影的互动性就知道了。至于DC,他们的电影宇宙还非常不稳,至于X战警电影宇宙就更别说了,迪斯尼收购的事让他们的规划非常尴尬啊。
况且,如果要让大家都在同一个宇宙,一定就得互相铺陈剧情进度,看电影仿佛变得像看连续剧,这一集是为了铺陈下一集,加上一年三到四部同宇宙的电影,可能又会造成品牌疲乏的问题,这就是电影产业想发展共同宇宙的原罪,电影不可能像漫画一样,每个月出30本连载在发展共同宇宙这般精彩,也不能像电视剧那样,每个礼拜就有新的一集,更无法像卡通那样,可以临时让不同作品互动。
因此,DC除了延续共同宇宙这个品牌,也得推出脱离宇宙的独立故事,我认为这是正确的作法,也更能和竞争对手漫威做出差异,甚至呈现当年他们比漫威还要擅长的平行世界手法当作优势。毕竟,共同宇宙是一场梦,不要觉得所有对作品都要串连才是好的这个迷思,这是非常画地自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