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沉迷赌球的大三学生,将自己的三个好兄弟拉进校园贷。一个靠自己兼职偿还贷款,一个只能节衣缩食,一个还欠缴着学费。近日,来自河西某高校的小王、小宋、小邓三名同学分别接受我们采访,他们希望同为高校学子的同学们远离校园贷,也盼望着仍然执迷不悟的小鹏能早日回头。
祸起赌球
从大一开始,小王与小鹏就是无话不谈的铁哥们。他说,小鹏赌球其实从大二的第一学期就开始了,起初是几十、几百的小打小闹,后来数额逐渐增加,多的时候赢了3万多元,赢钱之后的小鹏请客很大方。
去年3月,小鹏向同学炫耀赌球的“必胜绝招”。小王好奇地尝试了一把,赢了300多元,但第二天马上输掉了1200多元。室友小宋,也在小鹏的鼓动下参与赌球,几次之后,输掉了5000多元。
意识到赌球的风险太大,小王和小宋输钱后及时收手,也都劝说小鹏就此罢手。“赌徒输的时候不能玩,赢的时候要乘胜追击,”兴奋的小鹏不愿停下来,终于在一个晚上输掉了所有的钱。
他们很快发现,小鹏的“赌徒理论”随时都会变。过惯了赢钱后大把花钱生活的小鹏,幻想着再赌一把就赢回来。他以自己的名义在多个校园贷平台上贷了款,但贷来的钱放进去如同打了水漂。“完蛋了,都输光了”,好朋友们不止一次听到小鹏这样的哀嚎。
“取之不尽”校园贷
去年暑假的时候,小鹏已经输掉了8万多元。急于翻本的心理驱使着他找同学帮忙贷款。
“我们只负责提供身份证、学生证和手机验证码”,小宋介绍,具体的贷款操作流程都是由小鹏独自完成。在网贷平台贷款,起初只能贷2000元,小鹏从网上找了代理之后,一次能借到8000元。这8000元,要扣除1600元的风险金,还要给代理人一笔费用,实际到手只有5000多元,但还款总共要一万多元。“其实我也很纠结,但还是碍着面子”,小宋先后3次帮小鹏贷款,每一次都说“我只帮你最后一次”。
在“纠结”与“心软”之中,小王也一次次帮小鹏借钱应急,最多的一次帮他贷了两万多元。家庭贫困的小邓也被忽悠进来,先后4次在不同的平台上帮小鹏贷款25000多元。
小鹏每次让同学帮忙贷款,都说下次一定赢回来。后来亏大了,又说再也不赌了,会去打工赚钱来还账。拆东墙补西墙借来的钱,他马上又拿去赌球,一下子输光。
到寒假的时候,小鹏欠债已经高达15万元。学校将情况通知他父母后,父母一周之内凑齐13万还给同学们,只剩下小宋、小王、小邓三人的部分网贷没有还清。消停了不到两个月,小鹏再次参与赌球,至今不可收拾。
规劝好友回头
“我完全是被他害的,”小邓看上去仍然心事重重。他从没有参与过赌球,也没有花贷来的一分钱,但小鹏用他名字借来的贷款每个月都要还1000多元。小鹏还不上的时候,他就不得不自己去堵窟窿。现在,他仍然欠缴学费1万多元。
小王在三个网贷平台还欠着1万多元,每个月生活费1600元,其中1300元要用来还贷。他要求小鹏偿还4000元就行了,剩下的6000元可以不再追究,但小鹏一直都在躲着他。“真的是我自己傻,我以为是在帮他,其实是在害他。”小王说,这一年多的时间内他非常痛苦,回想起来觉得太重兄弟义气,不懂得保护自己。
小宋课余时间到KTV兼职,每月能挣到2000多元,已经还清了欠款。
三个同学都寄语好朋友小鹏早日回头,不要再陷在赌博中不能自拔。对于校园贷,他们却各有不同的看法。
小王认为,手续简便的校园贷并不能真正帮助学生创业,反而助长了大学生高消费,毫无理性地“花明天的钱过今天的日子”。
“校园贷真的危害很大,再怎么缺钱,也不要去碰这个东西。”小邓说,他愿意接受采访是想告诉大家,在成长的过程中也许需要经受一些挫折,但是,没必要人人都去当“小白鼠”,希望同龄人能够从他们的经历中吸取教训。
只有已经解脱的小宋认为自己是“受益者”。为了还贷,逼着他出去兼职,打开了思维,认识了新环境,原本胆怯的心理逐渐放开,“但是,经过这件事,也让我对借钱有了新认识,自己贷款借给别人绝对要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