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从未在此》放映连片尾演职人员表都没来得及做完
本届戛纳电影节开幕伊始,大家就对着排片表猜测,组委会把琳恩-拉姆塞的新片安排在倒数第二天放映,这位着名的苏格兰低产女导演是不是还没把《你从未在此》制作完啊?
媒体场的放映似乎印证了这个猜测。这部《你从未在此》可能是本届戛纳主竞赛最短的电影。原本官方宣布,戛纳版本有95分钟,但最后放映时,本片只有80多分钟。而且一看就是因为时间仓促,连片尾的演职人员表都没来得及做完。影片结束后,银幕上打出导演琳恩-拉姆塞和男主角杰昆-菲尼克斯的名字之后就是一片黑屏,只剩下背景音乐还在流淌。掌声响起又平静,面对黑屏还有记者们怀着期待,不愿离去。
无怪乎记者对于琳恩-拉姆塞的热情,无论是对于戛纳来说,还是对于艺术电影来说,《你从未在此》都太特别了。它有一个类型片的外壳,一个反类型片的内核;一个似曾相识的故事,一种现有先例的叙事方式;一个绝佳的男主角,一个只有三句台词却牢牢抓住你的小女主。它让你想起《出租车司机》或者《这个杀手不太冷》,但是它绝不是这两者,Travis Bickle的灵魂无法消散,你再一次不知为谁心碎。
杰昆-菲尼克斯这两年演颓丧风男主角简直手熟,一点没有浪费自己的表演天赋。在本片中,他饰演一个海湾战争退伍老兵Joe,一直受到战后创伤以及自己被父亲虐待的童年阴影折磨。他利用自己的职业技能从事拯救性奴的杀手工作。
在一票工作中,他试图救出一位和政府官员有关的女孩儿Nina,但是半途Nina却被恋童癖州长派出的特工劫走。不仅如此,他发现自己的雇主、自己的母亲也一并被杀死。于是他孤身走进州长的府邸,展开一个人的复仇和拯救。
杰昆-菲尼克斯饰演一个备受精神折磨的海湾战争退伍老兵
这条简练的故事线,要让观众沉浸其中产生共情,并不是简单的事情。稍有不慎就会堕入类型片的俗套,变成一部政治阴谋惊悚片。但是在拍艺术片出身的琳恩-拉姆塞手中,绝无可能。她极具个人化的影像风格无可复刻,每一个镜头聚焦一个细节,情节的进展由此串联。看似空洞的画面却是从主角的视角辐射,重重迭加出人物波澜壮阔的内心世界。
片中有一个场景,Joe发现母亲被特工一枪爆头,心中悲痛万分却依然面无表情,只是像往常母亲睡着了一样,替她取下老花镜。随机为母亲复仇,将暗杀的特工解决了。一个特工奄奄一息的时候,Joe躺到他身边,握住他的手,录音机里播放着Charlene的《I've Never Been To Me》,显然是Joe母亲喜欢的歌。
那一刻让人觉得又是好笑又是悲伤,Joe几乎像一个动物,他的身体他的灵魂,都在孤独地忍受疼痛。歌词缓缓道来:“我来告诉你真相吧,所谓的天堂是一个谎言,一个人们对于喜欢的人和地方的幻想。”
人们把这部电影和《出租车司机》相比,因为两者都是男主角救出少女的故事。但是Joe和Nina从未有Travis和Iris那样在咖啡馆长时间对话的机会,他们从头到尾就没有说过几句话,琳恩-拉姆塞单纯用剪辑就让人体会到两人之间的惺惺相惜,那份新人更多来自于一种嗅到同类味道时的自在。人们把这部电影和《霓虹恶魔》相提并论,因为而这都是在试听上极具震撼力的主竞赛作品。
但是《霓虹恶魔》虽然在试听上大开大合,攻城掠池,在文本上苍白地可怕。《你从未在此》虽然台词量极少,但是显然这是一种精心推敲后的极简风格,每一句台词都有恰到好处的分寸。琳恩-拉姆塞写剧本就花了多年,直到开拍前两个月还在写,男主角杰昆-菲尼克斯提前进组,以自己对于角色的理解,帮助琳恩-拉姆塞完成了剧本的最终稿。
男主解救被迫从事性交易的小女孩
在音乐方面,琳恩-拉姆塞也做到了四两拨千斤,片头片尾选用了《Angel Baby》——这恐怕是历史上被翻唱次数最多的歌之一,从约翰-列侬、Bay City Rollers一直到年轻的乐队Black Rebel Motorcycles Club都翻唱过。但琳恩-拉姆塞选择了Rosie&Originals演唱的原版。
这首歌也是Rosie14岁的时候写就的,和女主角12岁沦为恋童癖性奴的设定遥遥对照。而本片最重要的背景音乐由着名乐队Radiohead的吉他手、贝斯手Jonny Greenwood谱写。甚至有影评人认为,Jonny Greenwood为本片所做的配乐要完胜他此前为保罗-托马斯-安德森的电影所做的全部配乐,从弦乐的尖锐声响到吉他的扫拨,再到不和谐音乐段,无不为本片赋予了更深邃的灵魂。
依稀记得去年戛纳的最后一部电影《她》惊艳全场的情形,虽然当时颗粒无收,但《她》最终让伊莎贝尔-于佩尔登上了金球奖影后之座。今年的戛纳,在赛程最后用《你从未在此》再次让人难以忘怀。一部将完成的作品,却给人留下了创伤一般阅片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