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老戏骨畅谈娱乐圈 老戏骨是怎么评价当红小鲜肉

2017年05月12日编辑: baoling
老戏骨,往往在演艺圈里浸淫数十年。各自到达过事业和名利的顶峰,拍戏无数,也浅尝过下山的味道,却乐此不疲。他们该看过的风景都已看过,所以往往人通透,内心也坦然淡泊。放下名利,才是真正开始和演戏打交道的好时机。

本周三,正午阳光大剧《外科风云》收官,但在结局夜里,引发剧迷欢呼的却不是靳东、白百何在剧中的牵手成功,而是大BOSS金士杰为自己的强势辩白。弹幕里,观众一边入戏地指责他“太坏了”、“不要脸”,一边又不得不认可演员本身的演技,道一声“老戏骨功力了得”。

就在半个月前,引爆了口碑和收视的《人民的名义》结束了自己的燎原,但余热未退。最显见的是,吴刚、张凯丽、侯勇等一众被称为“老戏骨”的演员,近来也有了“小鲜肉”的流量号召力。

在这一场接一场的全民看剧狂欢中,“老戏骨”一词被扎扎实实地带火。伴随着跟“小鲜肉”天生在字面和深意上的CP气质,“老戏骨”也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人们的口中。

这个词汇甚至还有了自己的检索词条。被定义为“演技精湛的影视戏剧老演员,演戏惟妙惟肖、演什么像什么”。这一次,腾讯娱乐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空间,寻找到五位观众认可的“老戏骨”演员,一起聊了很多话题。他们当中,既有从台来大陆拍戏的金士杰;也有史书不离手、爱演历史人物的唐国强;抑或安静拍戏、被观众认可的何冰。

当然还有最近因《人民的名义》又大火的张凯丽、侯勇。关于自己、关于演戏、关于市场,甚至小鲜肉,他们都说了很多。为了更原汁原味地呈现,我们最大限度保留了每个人的精华表达,并采用第一人称的形式,为你呈现。

老戏骨接戏的标准:有人随缘有人凭心

老戏骨可谓演什么像什么,但在开演之前,他们更强调一个选择的动作。

说起选择的标准,金士杰、何冰等几位演员自动分成了两派:感性和理性。金士杰、张凯丽自言是“随缘、感性”的人,而何冰却有自己理性的思考,比如要演的是“人”,而非“事”。

金士杰:戏太多不接 我不能那么长时间看不到孩子

很多人认可金士杰在《外科风云》中的演技。

我接戏的标准?没有,通常就是随缘。

比如说电影《剩者为王》,制片人滕华涛对我说,所有的演员阵容当中,他第一个找的不是男女主角,而是我。因此就表示,他们对我有一番认识,有一种希望,那么我就必须接受这个挑战。

我有一个最大的麻烦,讲出来好笑:戏太多不接,因为我不能那么长时间在外头看不到孩子。现在很多量太大的戏,我统统拒绝,这个原则是确定的。我出来就是赚奶粉钱,但也不能因为赚钱就太久见不到他们,他们会把我忘了,我也会很舍不得他们。

我来大陆拍戏,最早接触的就是《绣春刀》的导演路阳,那时他完全是个年轻的小伙子,初出茅庐,之前就拍了一个电影。那你说我为什么要接?他年轻,作品有出息,可是条件不好,给我的待遇不高,但这个事我爱啊,就来了。

金士杰接演《绣春刀》是因为欣赏导演路阳。

这一次演《外科风云》很高兴,因为剧本写得好,我很惊讶。这导演是何方神圣?这个人是谁?我后来打听了下,是《琅琊榜》、《伪装者》的导演,真的是被震到了。后来到戏都拍完了以后,我才对李雪导演说,我严重佩服你的东西。他说“真的啊”。他还是蛮谦虚的小孩子,我真的是蛮佩服的,年纪轻轻,做出这么多事来。

这两三年当中,最让我快乐的那件事,就是出演《外科风云》,因为我读了一个好剧本。

何冰:剧本是描写人的我就接 说事的就考虑考虑

我有我自己的一个标准,剧本大致分两种,一个是说事,一个是说人。只要这剧本是描述人的我就接,它是说人,它在进入人的内心、人的情感、人的命运、人的经历、人的变化,只要是这个,我就接。如果是说事,我就得考虑考虑,因为它在表演上没有什么更多的对你的寄托,人家是说这件事情。

现在人家是一个月拍俩戏,我是一星期推两个。刚刚,昨天和前天都在推。比如这《人民的名义》火,大伙儿全来反腐,反腐的本子推了俩。你说这贪官从哪儿来?贪官是对物质的贪婪,用这个来驱动。如果剧本是让你进入他内心去研究的话,我一定去演。但往往不是。

何冰把《大宋提刑官》里的角色宋慈称为“神”。

我必须得承认,我也演过神。《大宋提刑官》的宋慈是神。宋慈这个角色大家之所以觉得他好,是因为大家对公平公正有一个追求。人们希望找一个正义代言人,希望找这么一个法官替老百姓说出自己的愤懑以及不满。咱们都是老百姓,生活中有太多(不如意)。大街上人家的车别你一下,你就干生气没辙,希望有人能站出来说他别你不对。

但人是好坏同在的,我们每个人有优点就有缺点,你尽可能作为演员让他丰满,他就是有这个缺点,他就是有某方面的优点,合在一块是这个人。你看宋慈身上没太多缺点,他缺点少,剧里没有写这一块。

演宋慈那会儿我30多岁,孩子刚生,也没买房,阶段不一样。那时我对生活充满恐惧,我未来怎么办?我的家庭怎么办?那时候也没有条件,如果你仔细看我的履历,那些年我一年演一百多集,不停地在拍,我们60后这一代演员你看谁的履历不是这样。

但现在不了,这就是任性。就觉得我到这岁数,我应该享受我的生命,我应该享受时间。你说我到剧组之后,我不舒服,明明心里不爱干这事,演戏还不是简单的事情。也不负责,对人家也不好,这钱拿着也不安心。我为什么要把这几个月时间放在一个浪费的状态下,这几个月我可以在家陪家人,哪个更有价值呢?

但话说回来了,如果家里揭不开锅,我也就去了,这咱实话实说。这不是能吃上饭吗,没有遇到生活问题,那就算了。

在观众叫好之前,老戏骨如何准备一个角色?

张凯丽出演《人民的名义》是看在导演李路的面子上,她用客串的心态加入,只是想给导演帮个忙。但最终,她还是给了剧中人物吴老师丰富又细腻的处理,让编剧周梅森在看完后,都特意电话她表示感谢。

在腾讯娱乐的采访中,包括张凯丽在内的几乎所有老戏骨,都表示他们准备一个角色,需要耗费相当长的时间,因此尬戏是他们绝对不能接受的。金士杰要求剧本尽量早交到他手上,他会抽空就读,一句一句,一字一字,目的是把文字气息的语言,转换成可以是“真人真口”说出的话。

侯勇则把自己彻底关起来。他把剧本一张张地拆开,贴在墙上。理清人物线、再理清故事线,一系列工作做下来,到了片场自然就能游刃有余。

张凯丽:吴老师的抑郁症是我后来加的

其实最开始的前十年左右,大家都是叫我慧芳。我觉得“慧芳”带给我的太多了,我真的不忍心把她和别的角色放在一起来衡量。后来演了其他一些角色后,观众的认知就混乱了,他们就再叫回我自己的本名。这段时间(《人民的名义》开播后)我都在日本这边工作,尤其是在日本的街头碰上中国观众都会叫我吴老师,我才感觉这个戏可能确实影响力挺大的。

张凯丽演火了《人民的名义》中的“吴老师”。

实话说,我到了《人民》剧组后才发现这不是友情客串,戏份也不是帮帮忙,我们对这个角色花了很多的心思。我首先觉得这个人物是非常有深度的,心里有另一种东西。因为这个认知,让我跟张志坚老师一见如故。他当时听说我来演的时候也特别兴奋,他觉得“我的老婆就应该是这样的”。

其实你想想咱们生活中,别说她这样高位上的一个官太太,一般普通的妇女又有多少人遇到这种情况呢?婚姻中的两个人,男方在外边都已经有了第三者,他的老婆明知道是这种情况,但都不能离婚,有太多因素让她没有办法这样做。

吴老师她还不是这种柴米油盐的事,对她来说,她的名声,她的面子,她的所有的这些光环可能对她来说更重要。她还说到了一个女儿,最让她值得骄傲的就是她的女儿,所以她能够为此忍受所有屈辱。

我跟李路后来把这个人物处理得有一些抑郁症的感觉,因为我们想一个女人长期在这种高压下,在这种精神压力下生活,她不可能特别正常。所以有些时候我要表现出那种神经质,让她极致一点。

整个样片审查之后,周梅森老师和李路在一起吃饭,电话就打了过来。我从来没有跟周老师见过面,也是第一次通电话,他说他一是没有想到李路能找我来演,二是没想到我能把这个角色演得这么好,能看出来我用了多少心血,说我丰富了这个人物。所以他说他真的挺感谢我。当然人家也有客气的成份,但我想人家吃饭的时候专门把电话打过来也是有感而发,对不对?不然的话,他也没必要这样的。

金士杰:拍完后导演说我在忙着哭 你先别管我

我在大陆这边,被人家知道的作品是《剩者为王》。那一段台词做功课的时间特别长,花下去的心力多,因为我知道那场戏是一个重头,不敢轻忽。

开拍前一个多月我就拿到本儿了,先就读本。读到戏的结尾,发现是这么回事啊,最后一个重拳打在那个点上,觉得这个责任是重的,然后台词本身也有它的难度。

金士杰为拍摄《剩者为王》做足了功课。

我必须承认,台词中有许多地方,我过不了关,因为它很像文字,不像语言。我就想怎么样让它出自于我的嘴,而不是白纸黑字呢?都是不期然的,有时候过了一个礼拜,有时候过好些天,再念那剧本的时候,突然觉得开窍了,这个句子找到了一些可能性,一些理由。

当天第一条拍完之后,有人喊“卡”,表示那条拍完了结束了。

但是全场没有任何声音,是安静的。没人给我反映,没人给我鼓掌,也没有人过来给我拍肩膀,或者说提意见,说哪里不够好,我们再来一个。后来我自己慢慢走到监视器那里,看到导演低着头在啜泣。

我不想承认得意,但是也像是得意这个感觉吧,可能我做到了什么了。然后我就跟导演说话,他就跟我说,“金老师,我要的东西都到了,我现在在忙着哭,你先别管我。”

我在旁边站了一会儿,又过去跟他说,我觉得我们可以再试另外一种。我突然想到这出戏是一个喜剧的调子,而这是一个父亲跟另外一个男人的对话,男人跟男人之间的情感不必过于纤细,可以再多追求一点。我有点想让自己某些句子与句子中间飞快车,不要有太多思考的痕迹,有点像是随口说出的感觉。因为我怕第一种演法给观众带来感动的点有点多。

我不怕迷路,因为我主要的地图已经布置好了,我怎么走都可以。而第二种演法看似马虎,事实上它还埋藏着深情的东西。拍完之后我问导演说你觉得哪一个好,他说我都喜欢。我说我自己个人目前喜欢第二次的,他倒也不置可否,然后我们就高兴地结束了。

那天本来要花很长时间,结果快得不得了。后来说收工了,转过来拍舒淇也很快,我帮她演旁白。

侯勇:演员演的其实是字里行间的东西

我相信一个演员到家喻户晓的时候,这个演员的演艺生涯就做到头了。他可能会比原来躲在一个角落里去扮演一个角色时的能力弱。比如我们现在看某一个明星,你看他怎么去演这个角色:首先一出来,我就认识这个人是谁,他会破坏观众心目中对这个故事情节的假定性。

我出来你不认识我,这是我一直以来做演员很享受的东西。就是说“哎呀,你是演赵德汉的,对不对?”,“这个人叫什么来着?想不起来”,我点点头就走过去了。那段时间我特别得意,不叫得意,特别开心。

比如《人民的名义》,其实周梅森写这些台词对白的时候,想不到我来演,那叫一度创作。真正我拿到这个剧本进入这个环境,那么赵德汉就是我了,我就得把赵德汉往我这儿靠,就是二度创作。

侯勇在《人民的名义》中这段哭戏令人印象深刻。

我演戏有一个我的经验,就是跟着感觉走,跟着人物走。别去设定它,这儿我该笑,这我该哭,这我该停两拍说话,我觉得这样演戏的就不是演员,这是戏剧学院在校学生需要完成的事。要把它消化掉,就怕照本宣科,比如《人民》中有一句词“你这同志很搞笑,你太搞笑了”,演的时候我可能会这么处理“你这同志,你,你……”,然后我要把思索“搞笑”这个词的过程演出来,“你这个同志,你,你……你很搞笑,你非常搞笑”,得是这样表达。但编剧不可能写“这个同志,点点点,搞笑”,演员演的其实是字里行间的东西。

接了戏,我会把剧本熟读好几遍,进而会把自己封闭起来。我可能几天不下楼,我做我的案头。比如《大染坊》的时候,我会把很多集剧本拆下来贴在墙上,因为拍摄不是顺着拍。我就先捋人物线,再捋情节线,再捋人物关系线,我跟他什么关系,是表兄弟,他跟她是夫妻,他跟他是对立面,我在脑子里形成密密麻麻的人物网络。

把这个工作做完以后,到了现场我就知道跟你演这场戏的时候,我会用多少劲,这场戏怎么去演。我做完这个工作差不多得半个月时间,那时候还没有助理,每次都是制片给我打饭上来,我几乎是足不出户。

我首先要让我演的人物,在我心里能活起来,怀胎十月。

老戏骨谈当时的环境:剧组一起上课,火了也没有一堆戏找上门

在老戏骨初出茅庐的成长时期,他们接触的环境是怎样的,或许对今日的年轻演员、甚至环境本身都有些许借鉴意义。

这其中,既有唐国强描述的“那时月光”。比如拍《三国》时,全剧组会同游历史古迹感受氛围;拍《雍正》时大家一起读史上课,揣摩帝王之心。这些在今日被称为良心剧组的行为,成就了剧,也成就了老戏骨本身。

也有张凯丽讲述的“计划市场局限”。她与《渴望》中慧芳相遇的过程,显得有些误打误撞。这是由当时的市场环境所决定的,那时的成名与否,多少带有一些看运气的成分。

唐国强:《三国》《雍正》全组一起上课 精准把握角色是演员的本分

拍《三国演义》的时候,影视创作环境还是另外一个样子。那时剧组组织我们走赤壁,去街亭,重回五丈原,凭吊古战场,身临其境地去体验和感受当时豪迈的历史氛围。我本身也爱好历史,史书常不离身边,《三国演义》的拍摄过程让我从更深层次认知到,演员必须更要下功夫吃透典籍中的每一点记录,才能给历史人物以明确定位。

唐国强在拍摄《三国演义》时跟剧组同游历史古迹。

拍《雍正王朝》也是,剧组和导演会提前请史学家给大家上课讲解,可一个演员更要要求自己去了解那个历史节点的雍正,自己给自己细化任务,通晓雍正那种“合于天而畸于人”“高处不胜寒”的孤独和“革弊除旧”勤勉工作的缘由。拍摄《长征》的时候更是这样,没有我们的戏时,演员们就一起做小品,像电影学院的学生一样,都穿着便装对戏。

导演在旁边看,我们也互相看,看表演看神态,一看不对,立刻说你这个不准确,你应该怎么样,或者你情绪没到位,谁谁谁你配合应该怎么样……大家一直在磨合彼此的状态,力求达到最佳效果。因为历史题材的现场都是大场面,动辄就几百上千的人来配合,在现场需要演员即刻进入角色,完成规定的拍摄任务。

但现在拍摄氛围是不一样的,我甚至经常会在剧组生闷气。现在拍摄周期的确紧,有些剧组的工作太毛糙、不精细,做得不到位。真的不能让这些松懈和毛病成为剧组司空见惯的现象。而且作为演员一定要让自己成为“杂家”,要观察各个阶层、各种行业中人物的特点,这些都是表演中需要自然而然表达出来的东西。要珍惜每一个创作机会,把自己的戏份吃透、做好,做到位,这样你的路才会长远。

张凯丽:慧芳火了以后 大家都不敢找我演戏

那时候大家也没有要出名的想法,好像也没有这个途径。比如现在我们年轻的孩子首先想到拍点写真,或者去整个容。我们那会儿就没有,也不知道有这些东西。就是到一个剧团,你像我到了煤矿文工团,我就是好好地演话剧。然后《渴望》剧组来了,当时我还犹犹豫豫的,还不想上。

演完《渴望》那阵其实还挺难的,“慧芳”的影响力非常大,好多人都觉得你这牌儿太大了,都不敢找我演戏。那会儿不像现在说你一个角色火了之后,后边好多戏都能够接上,你可以尽情地挑本子,完全不是这样。那会不是市场经济,你演一个戏,撞上了你就出来了,就是瞎打、乱撞这种感觉。再看如今呢,你是一个票房的保障,你就能够为投资商带来更大的利益,很多剧本就来抢着找你。

《渴望》是张凯丽的成名作。

我这个人还是比较随性的,比如说那时候我在《渴望》最热的时候拍了《凯丽阿姨讲科学》,这个事情就占用了我大概一年的时间。用我们现在的话讲,一年的时间你都没有去做别的事情,这个人气就有点淡了。加上我那会又在恋爱,在深圳,很多人就认为你是不是“淡出”了,或者“嫁大款”了,反正说法多多。这么一传,有些人可能就误认为你不做这行了。

《渴望》最火的时候,我记得特别清楚,我东北老家那边的演出公司找过来,让我回老家,回东三省演出,跟观众见面,然后说一场给三千块钱。然后我就回去了,我到家之后,我妈妈爸爸就说,绝对不能要一分钱,跟家乡人要钱这可不行。最后我真的就是一分钱也没要,演了一圈。还有,那会人家拿着十万块找我拍广告,我都不敢拍。十万块钱,都吓死你了,你哪敢拿啊,不敢。

老戏骨看今天市场:人设靠侃,剧本由学生“闭门造车”

我们采访侯勇的时候,他翻找了一会儿手机,才用“你们联系他吧”,代表自己找到了经纪人的联系方式。何冰也是在今年才给自己找了一个组织——签约一家经纪公司。

这无疑是市场变化带来的反作用力。

当市场开始变得更开放,有更多的资本注入时,对拍戏环境和市场的影响也愈来愈强烈。侯勇坦言就遇到过“被钱砸”着去拍戏的局面。

当然,这也会淹没一些商业性不那么高的良心之作。比如唐国强去年一年都在呼吁的《大唐书魂颜真卿》,这部剧拍摄完成多年却迟迟没有平台播出。毕竟,跟如今大热的玄幻IP剧比起来,颜真卿的名气太小了。

唐国强:筹备诸葛亮二十年拍不成 亲自呼吁《颜真卿》播出

有人调侃我是演遍中华上下五千年的男演员,但我最爱的还是诸葛亮。这里得说演员始终是一个被动的职业,从来都是被剧组和导演来挑选的。罗贯中《三国演义》笔下的诸葛亮,其华彩篇章集中在三顾茅庐、舌战群儒、三气周瑜、草船借箭、斩马谡等情节上。

但我通过读史,却始终觉得诸葛亮这一生最华彩的地方就是六出祁山。因为他要完成一个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为王者师”的理想境界。但这和《三国演义》拍摄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

所以我一直想再拍诸葛亮,也已经准备了好多年,将近有二十几年的时间了,剧本也几易其稿。希望把本子磨合得更好,在我还有能力参与创作的时段,能够把这位不以成败论英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再次展现给观众。

再有,我前几年演的一部《大唐书魂颜真卿》一直没有播出,这里面也有挺让人难以理解的事。不播出的理由里面居然有颜真卿——大家不知道他是谁,知名度太低。这实在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也是作为演员的一种无奈吧。

唐国强亲自呼吁《大唐书魂颜真卿》播出。

之前有段时间我一接受媒体采访,就呼吁《颜真卿》真的很好,但是直到现在也还没能播出。我希望表现中国历史上经典人物故事的影视剧能多些机会播出,让观众,让年轻人有机会了解到中华文化的璀璨,了解我们中国的那些发明和经典以及古人为之努力的精神和过程。为此,我愿意去呼吁,愿意去奔走,我觉得这是我的责任。

侯勇:不要说观众脑残,脑残的是我们

当下我们的影视剧创作是出奇的单调,看似热闹、繁荣,其实背后隐藏着很大的危机。

不要觉得说现在观众脑残,脑残的是我们。我要问了,我们过去一个编剧写一部作品用一两年,甚至《大秦帝国》的编剧孙皓晖老师一部戏写14年,那么我们今天是什么样?四个人坐那儿侃,侃一个故事梗概,把人物一搁,梗概一丢,找一个人设,这边找四五个戏剧学院、戏文系的学生,开始码,码台词、码剧本,闭门造车,好看吗?还有那些玄幻题材,什么玄幻?好,远古有一个老怪,这时有一个美丽少女,这种故事还用你讲吗?我闭着眼睛一口气能讲三十个!

侯勇在《英雄吉鸿昌》当中饰演吉鸿昌。

我觉得这不能怪别人,那些怪我们的人也是有原因的,为什么?国家给了文化艺术界一个非常好的契机,就是文化产业上市,对不对?做大做强,那么我们拿着国家的这个政策,是做大做强了吗?他们现在是做博眼球,是做产值,做IPO,那是为了上市,是为了圈钱。多少影视公司都囤地,很可怕的一件事情。

当有钱了,我给你演员。好,你来拍我的戏,十万?——对不起,我家里有事;二十万?——我要考虑考虑;三十万?——能不能半个月拍完?五十万,来,给我来一个月?这个演员肯定没有二话,肯定签字。

我得承认,我有这方面的经历。有过,所以我现在痛定思痛。当时有人直接说你过来拍一个戏,啪,一笔钱往这儿一搁,我都傻了,没见过这么多钱,这种事我经历过几次。

但现在反过来想想,第一,当时太年轻。第二,的确不应该那样做。最起码那个戏不是我想拍的戏,那个角色不是我想演的角色。而且用十天去演这么一个戏,我真的拍不完。这什么力量?资本的力量!你拿了这个钱,那怎么办,一天拍十四、十五个小时,我也得拍,吃人家嘴短,拿人家手短。

以至于到了后来2012、2013、2014年这几年,我干脆不拍了。看一个戏,可拍可不拍,就不拍了。我也不是为了五斗米,家里不是说揭不开锅了。

我就呵呵一笑,观众已经觉得这样,我们还在皇帝的新装,你骗谁呢?我不参与行不行?我觉得演了丢人,不演我无奈。但对这个行业,我们能怎么办呢?

老戏骨看小鲜肉:要去冲浪,不是比谁浪花漂亮,而是浪褪去谁留在沙滩上

老戏骨和小鲜肉,因句式对账的工整和各自所指的内容,成了一对CP。

这一次,我们也请几位老戏骨聊了聊对小鲜肉的看法。不单是其身上常常被诟病的名气与实力不符等行业议题,还有那些对小鲜肉有着切实帮助的过来人经验。

这当然不是一组单一的对立关系,毕竟很多老戏骨,也是从小鲜肉走过来的。

金士杰:商业不能成为上帝 把我们阉割掉了

我的眼睛喜欢看稍微漂亮的东西,我看到小鲜肉在生命中出现的时候,我也会为之侧目,这个是正常的,没什么不对。只是不要因果倒置,你不要主导我全部的世界,你也不能主导我的美感,你只能占据我的一小块。

在生命当中,有时候马路上一个漂亮女生走过去,我即便老死可能都会去看上一眼,就是好看。它会成为商业上的主流,就是吸引你打开电视机,摆满了这样的人。那其他人呢?哪儿去了?生活将不是生活,统统变成假象。换句话说,他们商业的东西需要一些有心人去掌握,不能够这么随其长大。因为商业是我们手上可以用的牌,而商业本身不能成为上帝,把我们阉割掉了。

这种情况当中,那些年纪大的人,那些不够聪明的人,长得不够美貌的人,统统被我们淘汰了。在这个世界上,小鲜肉这件事情,比较欺负人。

金士杰调侃小鲜肉“欺负人”。

(片酬动辄几千万?)不正常,那是一个变态的情况。可是变态从来都存在,哪怕欧美,哪怕全世界最先进的国家。但是我觉得它太过,如果我们在贫富悬殊上造成了一种适度的悬殊,这还说得过去。但是巨大的悬殊,我会觉得它就是笑话了。你要问我这种比较保守派的人,我通常不发言,我不会想说好坏,这是人家的事,跟我没有关系。

你要非用棒子逼着我说,好吧,我跟你说这事挺不应该的。

表演可以这样讲,没有一个表演的东西叫做百分之百,因为他不是数学。比如说你的表演是一百分,另外一个同学表演是九十九分,是没有这个事情的,永远没有一百分。表演是一个无形无状的东西,只能说是某一种时刻发生了,一种对生活的想象空间扩大了,你心中有一个炸弹突然被它引爆了。

就像您跟我说我的表演好,这些话我也听过,不能听太多。这种事情通常不会用一种量化的方式去思考它。哪怕哪一天我得奖了,也不代表没有得奖的那几个人就比我差,我不会这样想。我当过考官知道另外几个人的差别是什么,它没有说明更多事情。

何冰:以前许亚军不是?唐国强不是?只是换了个说法

我年轻的时候,觉得自己本事大,要出名、赚钱,改善自己的家庭经济状况,能过一份好日子,这是物质方面。精神上就是觉得自己爱干这个,特别爱干,干这个累不死,数学做一道就不行了,1+1累死了。干这个干一天也没事,我们那会多惨,15、16个钟头,17、18个钟头,我最长的一次四天四夜没出棚。

这就是人为什么选这个职业的原因,为什么你算了一道数学题就觉得累得不行,为什么干了四天四夜这件事你还觉得自己挺悲壮,觉得自己特英雄。

像我们拍《白鹿原》,剪出来大家一看觉得不错,它好在哪儿?我能看出来,就好在八个月时间上。体验生活一个月能管什么用,但你搁那儿生活八个月你试试?你天天吃羊肉泡馍,天天吃油泼面,你已经就是西安人了,都灌的是西安话,所以荧屏里出现的东西就在那儿,稳稳定定扎在那儿的。

对小鲜肉我觉得没有什么,只是换了一个叫法而已。和以前叫“奶油小生”一样的,历代都有,唐国强不是?《人民的名义》里的许亚军老师不是?当时他演《寻找回来的世界》的时候红成什么样?可当时没“小鲜肉”这词儿,现在编了这么一个词,就出现了。

许亚军也是从当年的“小鲜肉”过来的。

有些事首先算在演员身上是非常不公平的事。这个东西是要出来的还是给出来的?这个东西是给出来的。现在我何冰张嘴一天一百人民币、一千人民币,低于这个钱我不干,谁给你,疯了,对不对?首先你得有这个市场价值,对不对?人家给你这么多钱你能赚回来,那就给你,对不对?这是市场蓬勃带来的。

真正让我们觉得不太美好的地方,是与之匹配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可这个问题也说不清楚。我问问你,二十多岁小孩演戏孬点、软点,很正常,谁二十多岁演戏好啊。

杨立新的儿子杨玏,这是我可以发言的小鲜肉。为什么?是因为我跟他们家私交甚好,我从小看着他长大。杨玏有一回拍外采,我跟他说,乘着这股东风,但别忘了脚下赶路。我说孩子,一浪一浪,长江后浪推前浪,一茬一茬,啪,海水褪去谁留在沙滩上,谁才是厉害的。这会儿千万不能停止脚步,要去冲浪。

但是拼的不是谁先冲得更漂亮,而是浪退去之后,谁还留在沙滩上,你别被大浪卷走。

如果你想让我跟他们说的话,一个男演员,你漂亮归漂亮,但你毕竟还是要演点什么的。

总结陈词:

这次采访老戏骨的经历,与以往采访当红明星的感受有些许不同。在与每个人打交道的过程中,我们都没有看到一个三五人组成的娴熟经纪团队。

见到金士杰的时候,他正穿着人字拖,跟助理站在酒店外等候我们。侯勇也是一样,当我们从北京赶到牡丹江某个小宾馆时,侯勇已经出现在前台,很亲切地打招呼。何冰的采访,甚至提前开始了几分钟——正在找路的我们,遇到的问路救星就是何冰本人。他刚停好车。

老戏骨,往往在演艺圈里浸淫数十年。各自到达过事业和名利的顶峰,拍戏无数,也浅尝过下山的味道,却乐此不疲。他们该看过的风景都已看过,所以往往人通透,内心也坦然淡泊。放下名利,才是真正开始和演戏打交道的好时机。

若接近或到达顶峰的人们,都像他们一样,能真诚的贡献着自己的感悟和经验反哺给后辈,那么被诟病的比例就会减少。

这难道不也是一种美好吗?

    查看全部分页>>
相关文章
张卫健为什么打王伯昭 昔日拍戏时与谢霆锋暴打老戏骨 73岁秦沛连做俯卧撑面不改色 老戏骨坚持拍戏事业心不输年轻人 古天乐新剧杀青宴请TVB老戏骨 与三哥三嫂中秋聚餐共庆佳节 62岁陈荣峻分享恋爱经历 TVB老戏骨黄昏恋获祝福 老戏骨刘德凯获金钟戏王 小16岁现任女朋友曝光 《建军大业》热映 老戏骨黄志忠教科书式演技获赞 《这班熊孩子》第三季开拍 童星丰煦泽与老戏骨实力飙戏 全能老戏骨张艾嘉64岁生日 张艾嘉经典影视作品回顾 BBC再次翻拍经典名著《小妇人》 多位老戏骨加盟迷你剧 梁丹妮受邀《春天读诗》 《给父亲》献给刚过世的父亲 新剧《风声》6月底开拍 老戏骨搭档新生代学员打造精品悬疑大剧 《建军大业》全阵容海报 老戏骨搭档青年演员燃革命烈火 实力派演员加盟《创业时代》 老戏骨王学圻强势助阵演绎“哲人式”风格 祁同伟登《无与伦比的发布会》 老戏骨谈片酬潜规则 《人民的名义2》确定拍摄 老戏骨张嘉译扮演超级大反派 《人民的名义》陆毅演技被老戏骨秒成渣 谁有实力顶替陆毅演侯亮平 《人民的名义》昨收官 收视口碑双丰收老戏骨撑起一片天 《天津大码头》首曝海报 老戏骨武强李倩程砚秋携手加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