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货宇宙》剧照
动画电影《吃货宇宙》放出了一组平行世界概念图,片中主场景面粉星球、通吃星球、垃圾星球的神秘面纱首次揭开,正值第七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期间,该片导演陈廖宇也接受了国内媒体专访,对这部电影的创作灵感、世界观设定做了详细解析,并聊了聊他对当下中国国产动画电影的市场现状和国际化发展趋势的一些看法。
Q:您第一次产生要做这样一部电影的想法是什么时候?
陈廖宇:还是上世纪90年代末,我跟朋友吃饭,在想做什么动画题材,有什么创意。因为正吃着饭,所以想到要是把吃的东西都变成卡通角色,肯定比较有意思,而且那段时间流行“总动员”,把一类东西全部变成卡通形象,形成一个另类的世界观,那时候我就想,中国这么多美食,为什么不把他们都变成卡通形象?
Q:这部电影是什么时候开始动工的?
陈廖宇:2005、2006年左右开始写故事,2007年我们写出了第一版完整的电影剧本,并且正式立了项。不过十年前国内动画电影的投资和市场大环境跟今天没法比,很难等到机会去实现,电影只好暂时搁置,但这其中我们也一直在筹备。2013年,动画电影投资条件和环境越来越好后,我们又重新把这个项目拿了出来。
Q:您为《吃货宇宙》设计了一个怎样的世界观?
陈廖宇:吃货宇宙其实是一个和我们平行的宇宙,它因为美食大爆炸而形成,在不同的星球上也生活着不同的吃货们,比如面粉星球、大米星球、火锅星球、水果星球、肉丸星球等。吃货们努力追求健康和保持特色,使他们所对应的食品成为人类世界最受欢迎的美食,从而获得更多的生存能量。
这一次的故事主要发生在面粉星球,男女主角是中国传统美食饺子和包子。当然,吃货宇宙中也少不了邪恶势力,总有坏蛋要来搞搞破坏,试图通知所有的吃货星球。
Q:这部影片虽然还没上映,但是已经在各个国际电影节、电影市场进行了推广和预售,据说海外预售成绩已经打破了国内动画电影的记录?
陈廖宇:预售这个要和老板聊了(笑)。从导演的角度来说,无论影片是在国内放映还是全球放映,我的工作状态都是一样的。作为一个创作者以及我自己对动画和创作的理解,我从来不会在创作一部片子的时候刻意地去思考所谓“中国的东西”。
反过来,我做了一个片子,这个片子好与不好,它都是一个中国人做的片子。制作一部广泛市场意义的影片,就会尽可能让全世界的观众都能理解,不管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
Q:那么您认为如何才能讲一个全球观众都会喜欢的故事呢?
陈廖宇:我不仅是一个导演,还是一个高校教师。从学术的层面我们经常会去探讨国际化的问题。我认为,能不能做到国际化,还是由创作者自身的视野和定位决定的。我也参加过很多讨论会,一般就讨论这两个问题:第一,我们要做个什么样的东西,一看就是代表中国的文化。第二,为了表示这个片子很国际化,我们就得采用某些场景视野、具体的符号。
但是,我认为这些都是不自信的表现,实际上,作为创作者,只需要关心一件事,就是能否把作品做得特别好。总体来讲,文化上的东西,当你足够强大的时候,你就是国际化,你就是标准。
当中国越来越强大,中国文化能够拥有一定的话语权时,外国人都会自动地去了解中国的文化,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因为他们需要关注中国,就像我们现在对欧美文化特别关心一样。
就《吃货宇宙》来说,我们首先力求在故事核心的价值观、矛盾冲突方面能完成得足够好。电影上映之后,我最希望听到的评价是“这部国产动画片故事还行”,我就很满足了。
Q:您如何定义《吃货宇宙》的观众群体?
陈廖宇:迪士尼本人曾经说过,我们做的任何一部动画片,从来不去想它是做给大人看的,还是做给小孩看,我们就把自己心中认为最美好的东西,最想和大家分享的东西,最有趣的东西,做出来给大家看。
如果说,动画电影有小孩和大人的观众区分,应该是具体到一些指标,比如给小孩看的,不能出现什么样的镜头、语言或者行为,这个我是认可的。从这个角度来说,《吃货宇宙》是大人小孩都能观赏的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