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方炫耀称收到的捐款是“战利品”
“距离60万元的筹款目标一点点靠近,谢谢《洛阳晚报》的报道!”河科大学生黄明月捡废品救患重病弟弟的事情经洛阳晚报率先报道后,不少媒体也陆续通过官方微博推送此事,她在腾讯公益平台为弟弟筹集的捐款已从最初的1万多元迅速增长至13万多元。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一个突发状况再次引起记者关注——有人盗用黄明月的名字和微信头像,冒充她的身份在微信上骗取好心人的捐款。昨日,她想借助洛阳晚报告诉好心人,她已暂停接受微信捐款,请大家通过腾讯公益平台为其弟弟捐款。
1、距离60万元的筹款目标一点点靠近,她深感欣慰
昨日,提起洛阳晚报对自己的报道,黄明月既感动又颇感意外,“没想到《洛阳晚报》的影响力那么大”。
洛阳晚报率先报道黄明月捡废品救患重病弟弟的事情后,爱心如潮水般涌来。本报未报道此事前,黄明月在腾讯公益平台为弟弟开设的募捐账号上的捐款尚不足1.5万元。相关报道刊发后,这名大学生捡废品救弟弟的事情引发全国关注,不少媒体也纷纷加入报道、转发行列,腾讯公益平台上的捐款金额也不停在变。截至昨日17时,已有2万多人次参与捐款,捐款超13万元。
“经过晚报报道,越来越多的人知道我弟弟的事儿,纷纷给我们捐款!”黄明月激动地说,她在腾讯公益平台为弟弟筹款的目标为60万元。现在,距离60万元的筹款目标一点点靠近,她深感欣慰。筹款完成后,这笔捐款将直接转到她弟弟所住医院的对公账户,专款专用。
黄明月在感谢好心人帮助的同时,焦急地告诉了我们一个让人愤慨的情况——自她在网上“出名”后,有人竟然冒充她的身份,用微信“打劫”好心人的捐款,更令人气愤的是,对方还把这些骗来的钱称为“战利品”!
2、有人在微信上冒充她来骗取捐款
黄明月说,前两天,有好心人加她为微信好友后,询问她是否有两个微信号。“怎么可能!”她询问对方后得知,有个人的微信号与她的只差一个“0”,但名字和头像与她的完全一样。好心人的提醒引起黄明月的警惕,她担心有人冒充自己的身份行骗。
黄明月根据好心人提供的微信号,添加冒充自己的人为好友后震惊了:对方的头像、名字果真与自己的一样,甚至连地区也标注为“河南信阳”,也就是说,俩人的微信号除了差一个“0”,其他信息完全一样!
问题出在哪儿了呢?黄明月等人最终发现,原来是有人把她的事情发到网上后,配图中有一张募捐字条,上面留有她的手抄微信号,但该微信号因抄写有误导致漏掉了一个“0”。
“我怀疑有不少人根据那个微信号想加我,结果被对方接收,对方利用这个漏洞冒充我的身份骗取捐款。”黄明月说。
为了避免更多的好心人被骗,黄明月一边发动亲友对该微信号进行投诉,一边要求对方立即停止欺骗,对方答应更改名字和头像,不过拒绝归还收到的168.1元捐款,还说这是“战利品”。“对方说收到160多元捐款,我觉得不止。”黄明月说,她将聊天记录截屏,向微信官方投诉,很快收到回复称投诉成功。
“当时对方的微信号已经无法添加好友,对方也承诺不再骗人,我就原谅了对方,没有报警。”黄明月说,她对受骗的好心人感到愧疚。
3、骗子疑似又开始行骗,黄明月再次向微信官方投诉
然而,12日,黄明月发现冒充她身份的微信号疑似再次开始行骗,对方的头像虽然不是黄明月的,且地区标注为“中国上海”,不过其名字改为“我本将心向明月”,微信朋友圈发的内容均与黄明月有关,里面不仅有其弟弟照片,还有关于其弟弟的募捐文章。
“对方表面上是在帮我转发扩散消息,其实是在迷惑人,让好心人误以为那就是我的微信号。”黄明月说,她再次要求对方停止欺骗行为,但对方不但不同意,反倒“谢谢”黄明月,这事儿让其微信人气爆棚。
情急下,担心对方盗取自己微信朋友圈里的信息行骗,黄明月将对方屏蔽,并再次向微信官方投诉。
记者根据黄明月提供的对方微信号搜索,结果查找失败,微信平台提示“被搜账号状态异常,无法显示”。
4、警方:盗用当事人身份信息骗取捐款,涉嫌诈骗
市刑侦支队民警说,若有人无意收到他人捐款但拒不退还的,金额低于5000元的属于不当得利,当事人可通过民事途径解决,若金额高于5000元拒不退还的,则属于诈骗。此外,若对方盗用当事人身份信息骗取好心人捐款,无论金额大小,均涉嫌诈骗,当事人可到辖区派出所报案,警方根据调查取证判定案件性质,刻意冒充求助者骗取好心人捐款是不道德行为,也是违法行为。
“当事人如遇不法分子冒充自己身份行骗,一定要注意保留证据,向警方反映。”民警说,同时,当事人可通过媒体等公开渠道发布声明,并向微信官方投诉举报,将损失降到最低。对于热心人来说,奉献爱心值得鼓励和支持,但要增强防范意识,善于分辨信息真伪,尽量通过正规渠道捐款,并在捐款时注意核对求助者的个人信息是否真实。
黄明月说,经她和同学的投诉,微信官方已对冒充她身份的人的微信号进行处罚,若对方事后仍不悔改,她将向警方求助。她想借助本报告诉好心人,目前她已暂停接受微信捐款,请大家通过腾讯公益平台为其弟弟捐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