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眼,要这地,再埋不了我心, 要这众生,都明白我意,要那诸佛,都烟消云散!”
2000年,《西游记续集》在中央一套播出,当年刚毕业的今何在“一时兴起”开始在论坛“灌水”,写起了他眼中的西游故事。《悟空传》一时间成为炙手可热的热门IP。十几年过去,今何在才终于觉得条件足够成熟到能够拍出一部真正的《悟空传》。
“《悟空传》刚出版的时候,就有很多人找我想要影视化,但是那时候觉得很多事情的机缘条件都没有到。隔了这么久,可以说条件终于成熟了吧,包括电影技术、包括现在的市场,终于可以让你来做一部比较好的片子了。”
资本环境的成熟不仅给《悟空传》带来更多的可塑空间,也给今何在加持了多重身份,作为九州创始人之一,2017年今何在有3部作品迎来了影视化,在《悟空传》和《九州海上牧云记》的编剧团队中也能看到他的身影。多重身份加持下,今何在更喜欢以小说作者的身份自居,因为这样比较“自由”。
1.“希望把悟空当成一个人,而不是妖怪”
今何在笔下所有主角的身上,自由、单纯与反抗情绪贯穿始终,他们天赋异秉,命运坎坷,又不断与命运抗争。用今何在的话来讲,大家可以不顾一切去爱,但即使你愿意去追求,这个世界也并不是如你所愿的。
相较于传统西游对群众的固有影响,今何在笔下的西游有着对命运最本质的追问,于是有人说《悟空传》带有“反西游”元素,今何在却不这么觉得。因为看过西游后的今何在,觉得“西游就应该是那个样子的”,自己只不过将西游里的每个人还原到最初真实的形象罢了。
“孙悟空在大闹天宫、被压五百年后,不可能是完全没心没肺的状态,如果你用一个人的思维去考虑,他的内心一定埋藏着很多痛苦。”
今何在希望将孙悟空当成一个人来考虑,希望他笔下的孙悟空拥有人的复杂感受与情绪,当他痛苦的时候他也会像正常人一样绝望,甚至有些怀疑自己,而不是只会打打闹闹逗人开心。在这样的人性加持下,今何在为师徒四人中的三人都增添了一条爱情线。
作为书中重要的女性角色,在天宫长大的阿紫与孙悟空的相遇俨然一副西游版本的“乖乖女遇到坏小子”。孙悟空带她看到了世界的另一面,而另一个女性角色阿月则代表着大家对爱情的一种美好美好向往。
目前,由新丽电影、磨铁娱乐和三次元影视联合出品的电影版《悟空传》已经于21日公布了人物海报。
作为电影中的核心人物孙悟空,在演员选择上,今何在希望饰演悟空的演员本身气质里能够带有孙悟空的特性:既有调皮大男孩的感觉,也能沉得下来,将情绪里更深层次的痛苦展现出来,而彭于晏确实是一个比较合适的人选。
“像孙悟空这样的人,他很有战斗精神,他会对很多束缚他的东西不满,想要打破它。其实也是大家对传统的那个大闹天宫的孙悟空的一种理解,但是他不是一个没有痛苦无所不能的英雄,而是有血有肉的英雄。”
其他人也是,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感情、弱点与追求,我希望把每个人都表现的更丰富一点。通过这部电影,今何在还是想要讲述这样一群“人”的故事。
2.“意识流”风格难改编? 一定会是观众看得懂的电影
尽管电影还没上映,在《悟空传》的豆瓣主页已经出现了几百条短评,更多是书粉对电影的憧憬与惶恐。
用今何在的话来说,当年的《悟空传》是“想到哪写就到哪儿”,比较跳跃。这自然是《悟空传》的特色,而这样的“意识流”也让《悟空传》面临着影视化的改编困境。
如果真的按照小说逻辑来拍电影的话,那这部电影可能会变的特别文艺,可能喜欢的人会特别喜欢,看不懂的就会觉得不知道这个电影到底想说什么。
对于今何在来说,考虑观众与市场的感受,将《悟空传》做成大家都看得懂的电影这一步,是首要任务。
于是光是剧本酝酿就用了起码两三年的时间,期间今何在与主创团队一直在对剧本里的每个台词、每个动作进行细节把控。
今何在认为,很多时候电影的成败在于细节,“比如一句台词,这句台词究竟好不好笑,或者说你要表现两个人的感情,你用怎样的镜头语言去表现,同样一部电影,用一样的剧本,但是在细节上做得不好就会失败。”
从作家转身到编剧身份,创作环境的改变也让今何在做出了些许妥协。“首先你应该和所有人达成一致,你必须考虑观众的看法,而不是一个完全自由状态。你需要在很多限制的东西上,再去把你想要的东西表达出来。”
于是在《悟空传》电影中,今何在做出了“必须去做的取舍”。影片主要围绕孙悟空主线,顺带讲了讲天蓬的故事,尽管小说中唐僧与小白龙的故事线也深得读者心,但因为电影篇幅限制也只能舍去。
再比如,《悟空传》中很多经典语录也许在电影里将没有办法呈现。紫霞在云彩边有着大段的自白,这种方式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的方式。“这个东西可能你做成话剧会效果比较过瘾,但是作为电影就会特别长,我们不能让电影观众觉得冷场。”
除此之外,《悟空传》小说中被一笔带过的打斗场景却将会在电影中得以具体呈现。
小说的跳跃与片段化让读者们对书中不少经典语录记忆犹新,今何在认为,经典语录的背后是情绪的传递,只要情绪能够还原,并不一定要在剧本中完整的露出这些语句。而他所希望的就是能够让观众在情绪上感受到“这还是原来的《悟空传》”。
3.不想做导演的作家不是好编剧
作为九州世界的创始“七天神”之一,相比《悟空传》与九州系列的作者身份,今何在另一个稍鲜为人知的身份是公司老板。不过老板身份的今何在,却将商务事宜交由他人打理,而自己更青睐创作者身份。
在创作层面上,面对许多作家的“写而优则导”、转战影视领域为自己作品的影视化“亲力亲为”,今何在对于导演身份自然也有一丝渴望。
“对于作者本身而言,做导演是一件特别好玩的事情。作者都会希望自己的作品由自己来做是最好的,因为你给别人去做总会不放心,会害怕别人拍成另外一个样子。”今何在说。
他自然为做导演做过些许“准备”,通过不断的观察其他导演的拍电影手法。用他的话来讲,“做导演是一个特别累的事情。我并不是刻意的准备,我也希望以后能自己导,但是也要等到一个好的机会。”
《悟空传》经过漫长的17年后今何在才认为影视化的“时机成熟“,等到今何在认为做导演的成熟时机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但是今何在对作家转型导演的风口却有一套自己的看法。
在今何在看来,愈来愈专业的影视团队市场中,学院派已经并不是身为导演严格的标配。今何在认为如果作者本身的思维是“脑袋里有镜头”的,那么就很适合当导演。
“有时候写东西的过程中你的脑袋里已经有一部电影了,你的写作过程中只是在把你想到的画面写下来而已。” 今何在的创作中,就是一个将脑袋中画面转换成文字的人。
在网文创作环境在影视化风口到来之后,已经涉足网文领域整整17年的今何在也经历了心态的变化。
从将小说当作娱乐与爱好的放松创作心态到没法“我不想写就不写”的不自由的剧本创作阶段,今何在认为这两种身份完全不同。
“我自己喜欢完全自由的状态,我觉得放松才能写出好东西,但是坏处就是很慢,可能永远在等灵感,可能会等个十几年,然后才会突然有一天觉得我想写了。我觉得这就是两种不同方式。”
创作环境随着资本的侵入变得更加复杂,网络文学、畅销书影视化已然成为一种趋势,从资本角度看,今何在认为IP并不是当下市场决定一切的因素。
营销,档期包括口碑,是很复杂的东西,没有人能够保证拿到热门的的IP就一定能火。因为市场上太多的电影挤占市场,大家用竞争状态冲入红海,每个人都不太可能那么容易赚到钱。
而以IP制造者身份的身份来说,尽管从钱的角度是好事,但是从整个的创作而言,“人心浮躁”几乎成为创作者们的叹惋常态,“大家都静不下心来做东西,都急着赶快弄一个东西出来,甚至弄一个开头就可以卖掉,但是如果一部电影拍五年,也会面临收不回成本的压力。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今何在坦言。
当越来越多的原着文学作品被翻拍成电视剧以及电影,一批又一批的作家都不同程度地涉足影视圈,面对自己人生接踵而来的更多选择,今何在更喜欢作为一个自由的创作者身份。
他希望以后能有更多时间去写小说,不希望把自己弄的特别累,因为“一个人一辈子能做的好的事情也就那么多。”
对话今何在:现在的创作环境太浮躁,不排除有一天去做导演
受访人:编剧今何在
你怎么看待大家说你是“反西游”?这一版的“悟空”跟之前的电影相比最大的不同在哪里?
今何在:其实我不觉得(反西游),因为我写的东西都是以我自己对西游的理解,因为我看完西游,我觉得西游就应该是那个样子的。他不可能只是一个完全没有痛苦、嘻嘻哈哈的一个样子,我觉得我所理解的悟空,他其实会内心埋藏很多痛苦。因为像他之前大闹天宫,他不可能被压五百年后还是完全没心没肺的一种状态。
如果你用一个人的思维去考虑,他会是一个内心有更多深层次东西的人。西游里的每个人,我希望能够还原到最初真实的形象。之前《西游伏魔》里的悟空其实就是一个妖怪,没有什么人心与情感,很凶恶的大猴子。但是悟空传里的不一样,对人物的不同理解就会导致整个电影完全是两种风格。
《悟空传》这个项目筹备了多长时间,考虑最多的地方是哪里?
今何在:剧本酝酿至少有两三年的时间,其实一直在讨论,更多时候在讨论细节的东西,因为我觉得很多时候电影成败在于细节,比如说一句台词,这句台词究竟好不好笑,或者说你要表现两个人的感情,你用怎样的镜头语言去表现,有很多东西在细节里。
你怎么看待当下的创作环境,从一个小说作者、到编剧再到创业公司,未来你还会有更多的身份吗?
今何在: 我一直不觉得一个人可以干好很多事情,比如我又是作者、又是编剧,也开过公司,但我不想让自己像其他作家一样那么累啊,当导演还是很操心的事情。但假如有一天碰到了很好的机会,我也不会排斥。
我也希望以后有机会能自己当导演,但是也要等到一个好的机会。虽然说现在想做导演会有很多人来帮你,但是我觉得自己要做的话至少要做一个自己喜欢的东西,否则你累的要死花很多时间做出一个自己都不是很满意的东西,那就没有意义了。
怎么看现在的“IP大热”、“天价买IP”的环境,这对于IP的创作者是好事还是坏事?
今何在:从钱的角度是好事。但是从整个的创作而言,大家都急着赶快弄一个东西出来,甚至弄一个开头就可以卖掉,那这样的情况,有谁会静下心花五年、十年的时间做出一部作品?
我觉得现在大家都静不下心来做东西,但是从成本上讲也无法接受,如果一部电影拍五年,也会面临收不回成本的压力。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如果大家都赚快钱的话,最终大家看到的就是一个很赶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