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装小说给老公穿女装 老公轻一点儿 老公上班被他的司机搞/图文无关
“没有人天生就会做饭,也没有人永远学不会做饭,只是他想不想。”
春节回来,一直觉得吃饭没味道,因为这几天吃了很多“别人家里的饭”,话说上一辈的爸爸妈妈们真会做饭啊,比外面餐厅好吃一百倍都不止。回北京以后很感慨,做饭这件事儿,在爸妈那个年代,跟吃饭一样普通。即使在家被宠上天的大小姐,结了婚也得进厨房做饭。十指不沾阳春水,慢慢成了只在回忆里出现的历史。谁家里端不出几个拿手好菜?谁家没有私藏厨房的独门绝技?
看看我身边的朋友们,会做饭的人突然成了稀有动物。仔细想想也是迫不得已的选择,上下班路上随便就消耗了两小时,中午又在公司吃,晚上回家恨不得马上粘在床上,谁还有心思再爬起来做一顿?再说海底捞都能送外卖了,还有啥想吃的送不了?
想起来一个朋友说过:“如果花钱能够搞定的事情,为什么还有人要不辞辛苦进厨房?叫外卖这么方便,为什么还要自己买菜、洗菜、摘菜、耗上半个下午才做两个菜?”
我现在想他说错了,钱买不来爱,买不来心意,更买不来珍惜。
因为爱一个人,才要想给他更好吃的味道,想让他牢牢记住这个味道,记住味道的主人。以后每一次怀念这个味道,也会一起怀念这个人。胃是离心最近的地方,抓住了对方的胃,也就抓住了他的心。厨房里的所有烟火油盐,都是爱一个人的缩影。
我也是一个不太会做饭的人,今年能够明白这个道理,得从我妈一个老朋友的故事说起。
我妈的朋友今年五十多了,特别会做饭。我吃过阿姨家里的饭,味道甩出餐厅好几条街,花样繁多没有重复。其实阿姨是独生女,从小到大很受宠,结婚前几乎没做过家务。婚后老公做饭特别好吃,她更没有学做饭的必要了。
后来老公被调到外省了,半年才回来一次,要知道那是打电话得去几公里外排队的年代,异地恋只能靠写信了。开始两个人通信内容主要是家长里短、甜甜蜜蜜。刚走的前几周阿姨一直在单位吃食堂,刚开始还能凑活,后来越吃越难吃,食欲也越来越差。有一天,阿姨打电话的时候忍不住哭了,老公一听媳妇这么遭罪,就提了一个办法:每周都给阿姨写菜谱,教阿姨学做饭。
刚开始每周写一次,只写一个简单的菜。阿姨很聪明,一学就会,过了没多久,一周一个不能满足阿姨了,改成一周两次、三次、四次、直到一周写七次。三年以后,阿姨的老公被调回来,阿姨已经会做很多菜了,而且做得特别好。因此阿姨就成了我们那儿“别人家的媳妇”,经常把她当成贤惠的太太举例子。
我们耳边:“别说自己学不会做饭,你看那谁谁谁。”的高频人物,就是这个阿姨。
请珍惜那个为你开始下厨房的人
现在我去阿姨家,他们夫妇两人都在厨房做饭,和谐得很。我好奇一个千金小姐怎么走进厨房和柴米油盐打交道的,她不觉得麻烦吗?不觉得累吗?阿姨是这么回答我的:
“如果不是我自己进厨房,我就不知道他为了我,会提前一天就腌好排骨,第二天才蒸。我也不会明白他体贴我不吃虾线,每一次都挑虾线的辛苦,我更不明白他为了我能花四个小时煲一锅汤。
我就是在学会做一道又一道菜里,才彻底明白了他对我的心意。即使平时我不开心,也会因为在厨房体会到的这些感动,矛盾才被一点点化解了。这么多年我们虽然也有拌嘴和误会,但是再也没有生过气。”
两个人不吵架不生气,居然是因为一起下厨房了,真妙啊。
仔细一想,吃好喝好,才更有力气好好生活,说的不就是这样吗?
爱可以是一瞬间不管不顾任性的冲动,相处和陪伴却是无数件小事不断磨合、体谅、包容的过程。爱很容易,相处却难上加难,关键就是相处的时间里,我们经常忘记了对方的好,只看到了眼前对方那些乏味的缺点。
左手牵右手不是因为我们太熟了,而是我们早就习惯了彼此,忘记了爱和相处也是需要不断发现、创造、体会新感觉。
要不然怎么说:“婚姻必须要谈一辈子的恋爱。”
我开始明白很多人为什么一谈恋爱,就开始学做饭了。
真的希望我们最终能够读懂厨房里,那一碗雪白的汤背后,埋着多少用情至深的心意,那块炖得酥烂的肉,到底融化了多浓多迫切的思念,那些被小心切成均匀大小的细丝,又藏着几分舍不得放不下的珍惜?
“如果我没有见过太阳,我本可以忍受黑暗。”
“如果我不是因为爱你,我才不会想进油腻腻的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