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韩寒把《乘风破浪》称为一次“插票”,但从制片人于梦的采访中,可以看到这部电影从《后会无期》那会儿就已经开始构思了。出人意料的只是韩寒拍电影也同他赛车一样争分夺秒,不到半年时间完成了全部拍摄,后期等一系列工序,并最终宣布定档大年初一,强势杀入了原本一片混战的2017春节档。
第一部作品《后会无期》,韩寒把它称之为略带喜剧元素的文艺片,金句不少但同时也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缺陷,但作为处女作,最终还算是口碑与票房双丰收。
而这一次,韩寒似乎回到他小说创作的路径,将视角重新放回了小镇青年的身上,讲述赛车手徐阿浪一直对父亲反对自己的赛车事业耿耿于怀,在向父亲证明自己的过程中,阿浪却意外的卷入了一场奇妙的冒险。他在这段经历中结识了一群兄弟好友,一同体验过许多奇幻的经历,也对自己的身世有了更多的了解。
在国内的小说转型导演中,除了一直被相提并论的郭敬明和近来人人喊打的张嘉佳,可能再难有新手导演能够像韩寒这样,对于一部电影拥有全方位的掌控力,从剧本、选角再到选景和拍摄,韩寒都拥有决定权。
在最近一次访谈中,韩寒也透露出自己在片场的权力:“我不在,没人敢喊停,没人敢喊开,没有演员敢表演,就是这样的。我们有三个组,除了一个组在拍狗,景好了,就可以拍。其他都是只有导演能调动的。反正我觉得这样的风格和气质,除了我,国内可能没有其他导演会是这样的。而编导合一,保证了有问题马上就可以调整了。很多人不觉得彭于晏台湾人的身份很突兀,是因为演了一两天以后,我就可以根据他的说话方式来调整了。”
可能也正是因为这种全方位的掌控,能够让他的电影始终具有强烈的韩寒风格,无论是《后会无期》中那些精心雕琢的金句,还是从《乘风破浪》的预告里能够看到的小镇青年与赛车情节,都能看到作为导演,韩寒就代表了整部电影的气质,或许这也是那些从小就看韩寒文章的人所在意的,尽管已经很难再看到他杂文或小说,但这些电影同他的文字似乎别无二致,充满青春的痕迹与成长的叛逆,以前他写给你看,现在他直接拍了出来。
也难怪当被问到为什么到了第二部长片,还没有拿出一本自己小说的改编作品时,韩寒称:“其他人依赖于IP,票房会有保障。对我来讲,比较乏味。虽然也授权过其他人拍,不是很成功,好像只有自己能拍。但是拍电影的时候,会有很多新的想法冒出来。
所以还是先拍新的故事吧。”韩寒自己的作品确实也是IP宝库,无论是《三重门》还是《像少年啦飞驰》,都几乎是影响一代青年人的作品,而这部分青年人现在恰恰也是电影消费的主力。
不去过度消费IP确实算是当前国产电影难得一见的亮点,但似乎对于韩寒而言,这份自信在于他的小说其实已经不算IP了,真正的IP在于他自己,那些具有半自传性质的文字最终的指向还是他这个人,所以当他开启电影的宣传时,他自己超过四千万粉丝的个人微博就是最好阵地,别的电影宣传就是现买粉也难以到达这个力度。
不少人因为电影的制作时间不长,怀疑电影为了赶上春节档而粗制滥造。对于这个怀疑,韩寒也谈到说:“其实要不是出去比赛,还可以提前一天。我们留给了特效足够多的时间。有一场特效+实拍的戏,国内很少有人这么拍。我们的剪辑也非常科学,当天拍完就可以剪完,第二天就可以去修,第三天再检查一遍。我们杀青的时候,就是一部126分钟的电影了。”
同时电影的摄影师程马也透露整部电影实际拍摄周期80多天,在国内电影拍摄里其实不短,同时大量制作经费的投入,也让电影的制作周期更加讲求效率。
当电影进入了春节档期,让人不得不提就是票房期待,原本有十二部电影同期上映的火爆场面,现在已经有五部电影未战先怯,延期改档,但《乘风破浪》依旧要和《西游伏妖篇》、《功夫瑜伽》去竞争。
之前的《后会无期》在暑期档拿下7亿,而这一次韩寒挑战春节档,他则希望这部投资到达1.6亿的电影,首先能够收回成本,不辜负投资人的信任,其次就是作为车手,他也希望能够拿到前三名,站上领奖台。
34岁的韩寒当然比17岁的时候,显然更能纯熟的去把握大众的心理,从去年10月11日微博公布《乘风破浪》拍摄,到今天为止,韩寒用47条个人微博为电影进行着各式的宣传预热,不论是海报,预告还是插曲,都能在一定时间内能成为热点。
就像1月20号发布的《男子汉宣言》主题曲,尽管改编自日本80年代流行歌《关白宣言》,然而其中不少大男子主义的宣言式歌词,在脱离电影本身的语境下,却依然暴露出对于女性在婚姻关系中的不尊重。从而引起了不少人对于韩寒似乎固有的“直男癌”倾向的反感,尽管今天又有所谓的“反转”之作《男子汉誓言》曝光,但似乎很难让人不把这一正一反的两首歌看作是“打个巴掌给个枣吃”的营销手法。
女权主义者们当然有理由穷追猛打不依不饶,但对于一部还有一周就要上映的电影来说,似乎有人追着你打,让你身处舆论的焦点之下,总比被人遗忘在角落要来的更加踏实一些吧。
不论谁觉得韩寒变了,他自己都还是依然故我的做着他想做的事,写书、赛车然后拍电影,他说自己不会按照他人给的“人设”去生活,但这话更像是在说给那些对他“公知”身份还抱有幻想的人听。
而现在,他的身份是车手,更多的是导演,他说下一部当然也有可能是批判的,可能批判到十年以后都看不到。这当然会让人产生好奇,好奇的是在他认为“言论环境总是在越来越好”的当下,到底他还能认真的去批判点什么才能让大家十年后都看不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