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之眼》影评分析 反恐袭击被误炸死平民该如何解决

2017年01月19日编辑: baoling
外交官们则不一样,他们是把舆论放在第一位的,他们干的就是这个,说实话,《天空之眼》里关于两位外交人员的戏份我都是当喜剧看的,那里面的讽刺意味太浓了,四处推诿就是不愿承担责任,要说导演没有偏见,根本不可能。

好的电影从来都是说人的,人面临困境、人面对选择、人战胜了人自己。搞艺术的(姑且算电影也是种艺术吧)总有一条铁律,那就是“反映生活、高于生活”,这条铁律被人们嚼烂了、煮糊了、不知道什么是本来的面目了。

我的理解就是一个对话的问题,你的题材是什么,你的观众是谁,你便是在和什么样的人对话,不能鸡同鸭讲。所谓反映,就是说你的智力不能和世俗的相抵触,观众都看出来凶手是谁了,你就不能支支吾吾遮遮掩掩,而所谓高于,则是要告诉观众不知道的,一部电影说的是我们家邻居的流水账,没有丝毫意义,那我凭什么去看?这是一部电影好不好的底线判断,没有了这些,电影就是个空架子。

说这些是因为我看了部叫《天空之眼》的电影,英国电影,成本似乎不大,但却拍出了远超近期所有大片的质感。电影说的就是困境与选择,一帮英国人反恐,意外发现恐怖分子扎堆,他们便想一网打尽,但因为在别的国家,他们能选择的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轰炸,一方面轰炸别的国家到底有没有问题,一方面被炸死的平民该算在谁的头上?电影基本上就是在争论这个。

有人觉得这是个电车理论,要撞死一人还是脱轨可能撞死很多人的问题,其实不是,如果仅仅是这样,也犯不着拍一部电影了,写本论文就行,成本更低。电影说的还是人,在各式各样的人面临这样的选择时是怎样的状态,搞军事的、搞外交的、搞法律的,不尽相同。

军人永远都是惟目的论的,拿下一个阵地,纵死千万人亦无悔,从不计较代价,因为他们生活的环境是真空的,好人坏人,舆论影响不了。

外交官们则不一样,他们是把舆论放在第一位的,他们干的就是这个,说实话,《天空之眼》里关于两位外交人员的戏份我都是当喜剧看的,那里面的讽刺意味太浓了,四处推诿就是不愿承担责任,要说导演没有偏见,根本不可能。

而律师们呢,显然导演对律师们也不手软,他们都是骑墙派,说得义正词严,实则没什么作用。再加上本地人、操作员、美国人等等等,一大片性格分明的群像被点得清清楚楚,不得不承认导演的厉害。

这其中,导演设定观众的智力水平是与那两个年轻的操作员相当的,也就是说,我们要知道不能随便取人性命,更不用说是小孩,我们有人道主义思维,法西斯是看不出来这部电影的逻辑的。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才能开始讨论责任,讨论官员的推诿,讨论人性的善恶,你说哲学思辨也好,官场现形记也罢,这才会让人觉得有意思。

而导演也并不仅满足于此,你看电影的大半段都是很冷静的,冷静带来张力,一直都是扣人心弦,而结果呢,它却悲情了,但就在你一番悲情之中,他还搞了个拆枪送医院的细节,结果把原定的善恶观给否定了,又是一记耳光。层层迭迭,枝繁叶茂,才是一部好电影该有的状态。

相比来说,现在的很多电影都太单薄了些,不谈枝繁叶茂,简直是光秃秃的一眼可见,即便有几个有想法的,也往往是奇形怪状,被树叶压歪了树脖子。

而《天空之眼》呢,却是可以当教科书来看的,工整却不平庸,揪心却不煽情,没有什么废笔与闲笔,简单干脆。所以呢,即使存在着前十几分钟线索交代略杂乱的情况,我还是想推荐这样一部影片,在它该做到的领域,足够优秀。

    查看全部分页>>
相关文章
进口片组团上映 贺岁档口碑低潮周末反弹 政治惊悚片《天空之眼》剧情分析 艾伦瑞克曼遗作口碑爆棚 《天空之眼》终劫版海报 斯内普教授扮演指挥官将军 《天空之眼》曝剧情版预告及海报 1.13登陆内地 《天空之眼》曝重磅物料 “纯金”无人机轰炸奥斯卡 《天空之眼》曝悬念预告 艾伦里克曼遗作危机四伏 《天空之眼》新版预告片海报齐发 火爆现场杀机四伏引人期待 反恐电影《天空之眼》幕后采访花絮 主创分享创作故事 《天空之眼》曝主创采访花絮 海伦-米伦抉择艰难 2016十大冷门佳片 看过3部以上的请举手 反恐电影《天空之眼》即将上映 艾伦里克曼遗作有望获奥斯卡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