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华人华侨为甘肃积石山贫困学生捐助学金
第六部华侨华人蓝皮书――《华侨华人研究报告(2016)》6日在京发布。蓝皮书指出,应借鉴国务院侨办在甘肃省积石山县开展扶贫工作的经验及启示,依托侨办、基层政府和非政府组织(NGO)等三方面力量,使侨界捐赠在中国扶贫攻坚战中发挥更大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侨务系统接受捐赠折合人民币900亿元。如何用好侨捐资源、实现华侨华人和扶贫的有效对接,一直是华侨华人相关研究的重点。
自1998年以来,国务院侨办对于积石山县的扶贫工作取得杰出成效。截至2015年底,共帮助落实各类捐赠折价1.174亿元(人民币,下同),协调华侨华人达成捐赠意向19项,资金1001.5万元;合作投资项目4项,资金达9280万元。
蓝皮书指出,常态化、多形式引导华侨华人参与扶贫,是国务院侨办积石山县扶贫行动的一大特点。一方面,国侨办建立与甘肃省的定点扶贫工作常态化联系机制,保证积石山县扶贫工作的可持续性,另一方面则加大鼓励和奖励力度,如2016年举办“情系积石山、扶贫献爱心”礼赞活动,极大肯定了侨胞助力祖(籍)国扶贫事业的善举,激发了其继续参与扶贫攻坚的热情。
作为华侨华人捐赠的接受方,基层政府是否将帮扶资源高效利用,是扶贫工作能否落到实处的重要因素。
例如,积石山县曾专门抽调1300多名干部职工进行调研,切实了解“谁是贫困人口、因何致贫、如何针对性帮扶”等问题。蓝皮书称,此举为吸引华侨华人精准帮扶奠定了基础,基层政府成功扮演了为帮扶对象和爱心侨胞“牵线搭桥”的“媒人”。
中国非政府组织近年来发展迅速,社会影响力日益提升。蓝皮书认为,NGO能直接推动小政府、大社会格局的形成,为提高政府扶贫效率提供了参照系;与中国扶贫基金会等知名扶贫组织加强沟通合作,吸收其参与扶贫的宝贵经验,有助于华侨华人与扶贫项目更好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