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故宫修文物》主创“求翻牌”
纪录电影《我在故宫修文物》能拍成乃至走上大银幕,有赖于此前同名3集纪录片在互联网上的发酵,如今的年轻用户对于套路早已谙熟于胸,但当他们遇到真实和触动自己的影像和人物,也会自发地追捧,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用户选择了《我在故宫修文物》,并让它以及它所展现的故宫修复师们成为了“网红”。
12月12日,《我在故宫修文物》电影在京首映,导演萧寒携六大“网红”文物修复师们齐聚现场,面对镁光灯和尖叫的迷妹,师傅们显得很淡定,“男神”级别的钟表修复师王津就表示,几十年都是这么过来的,现在出门可能就多些人认识自己,没什么特别感觉,他觉得,最大的好处是,让大家认识了我们这个工作。
瓷器修复师纪东歌谈到,十年前自己选择这个专业时,周围人都不理解,现在有了更多年轻人关注和好奇,她非常开心。“哲学家”屈峰师傅则笑称:“长成我这样,以前对自己不自信,没想到认真做事,总会有成功的一天。”
《我在故宫修文物》这部电影最核心之处,是展现了在如今这个浮躁的时代,依然有一群人择一事终一生,坚守着一种稀缺的匠人精神,用导演萧寒的话来说就是:“不能烦。”
纪录电影《我在故宫修文物》将于12月16日全国上映
王津师傅回忆自己16岁来故宫做学徒学习修钟表的手艺,如今已经39年了,从懵懵懂懂到爱上这份职业,他希望能把这件事做得更好,对得起上一代的师傅也对得起后人。纪东歌也表示,匠人精神就是坐得住,跟内心对话。屈峰师傅也认为,有爱就能吃大苦甘寂寞耐长期,但他也提到,“匠人精神一定不能匠”。
当天,台湾知名钢琴家黄裕翔也来到现场演奏了《我在故宫修文物》电影中的钢琴曲,也把大家的思绪拉回到影片的氛围中。黄裕翔表示,影片所呈现的“工匠精神”打动了自己,也促成了这次合作。而影片编曲刘胡轶则认为音乐和文物修复有相似处,都是无论快乐和痛苦都要坐得住。
电影《我在故宫修文物》将于12月16日全国上映,摆在眼前的现实问题就是走向市场后的票房回收,导演萧寒表示:“其实现在即使我们不去预测票房,这个片子的关注度和已经参与点映的大家的热情,已经让我们觉得受宠若惊”,当然,导演依然没有放弃最后的努力,他在首映现场请大家支持这部电影“求翻牌”,他还强调要感谢修复师们和故宫博物院,毕竟如导演所说:“故宫能让你拍,就是最大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