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医秦明》已于昨晚收官。该剧由搜狐视频和博集天卷影业联合出品,徐昂执导,张若昀、焦俊艳、李现等主演,改编自秦明文学作品《第十一根手指》,以法医秦明(张若昀)的视角展开,讲述了其与法医助理李大宝(焦俊艳)、刑警队大队长林涛(李现)组成的黄金组合屡破要案的故事。
因原着由真实法医撰写,其纪实性和专业性都很有保证。但在改编成剧的过程中,电视剧的基本要素也是必须具备的。因此,《法医秦明》没有照搬原着,而是在保证专业性的基础上,结合戏剧性进行创作。
这部剧脱离传统意义上刑侦剧的纪实、按部就班,将法医专业工作和现代审美融入故事中,成为国内首部法医行业剧。不过,该剧主题不仅包括科普法医工作,更上升至“人性”话题。紧张刺激的破案推理背后,实际上是在描述情感。
时代在发展,电视剧形态也在发生嬗变。过去,国产电视剧以经典叙事和厚度深度在观众心里生根。但是近几年,年轻化成为国产电视剧的大趋势。实际上,年轻化并不一定意味着浅薄,相反,如果做得好会让年轻人更愿意接受电视剧传递的思想。在主流观众更新换代的过程中,年轻化的电视剧形态也在渐渐自成流派。《法医秦明》则是这过程中的重要一站。
以法医工作为主刑侦手段,用年轻化审美脱离传统类型限制
作为一部法医行业剧,《法医秦明》没有采用传统意义上的刑侦方式,而是通过法医的角度侦破案件。同时,该剧的调性也颇为符合现阶段国产电视剧的发展特点:以年轻化的观众为主要诉求对象。
首先,在演员配置上。
三位主角人选都是颇具人气的演员,外表绝对偶像化,但演起戏来也可圈可点。张若昀的表演虽有争议,但整体上完成了任务。在他的演绎下,秦明的傲娇、闷骚气质跃然眼前,被逮捕时的茫然、做恶梦时的惊恐及坐在审讯室的孤独也都表现了出来。焦俊艳一直是演技派,她的演绎让不少原着粉都认可这个“变了性”的大宝。相对秦明和大宝来说,林涛其实有些脸谱化,作用也比较固定,但李现的表现也有惊喜。
其次,故事主要人物和情节发展的设置上。三人互怼日常是中和严肃氛围的调解剂,使整部剧的风格保持在轻松、幽默的状态,这也符合年轻人观剧的诉求,太过沉重总归不利于传播。在情节发展设置上,《法医秦明》将案件推理、审讯、侦破等工作几乎都分在这三个人身上,除了塑造人物外,这种相对简单的故事线也有利于年轻观众进入剧情。
最后是造型。[/ct]秦明在剧中常常西装笔挺,大宝也是一身接一身衣服的换,甚至还有人专门将秦明在剧中的行头扒出来。这种注重造型的做法,或许遭受了吐槽,但电视剧之所以为电视剧,在于它的艺术性和美感,过于注重现实感,忽略美感,也是不合格的。
虽然,在包装上,《法医秦明》与传统刑侦类型剧有所区别,但从片头设计、配乐,到道具、场景等方面,我们都能看出它的用心。故事上,相对于英美式和日式注重推理作案手法来说,《法医秦明》反而更贴近传统国产刑侦原则——用证据说话。
“没有一个犯罪嫌疑人会主动承认罪行,除非证据确凿。”“每句尸体都有自己的密码,一旦我们破解了,它就会说话。”这两句台词,形象地说明了在法医工作中证据的重要性。
[ct]功能完成,主题有升华
《第十一跟手指》的作者秦明曾经说过,写一系列的法医题材小说是为了向大众科普“法医”这个职业,这也是网剧《法医秦明》的直接功能。目前来看,这部剧播放量已超10亿,话题阅读讨论量数字也蔚为可观,观众对法医工作的探索也未停下,可以说,《法医秦明》作为科普性作品的功能已经完成。但是,如果仅仅为了这个目的,那电视剧作为影像艺术所承载的功能就没有了,也就是我们俗称的“主题性”缺失。
主题探讨是决定一部电视剧价值的重要内容,《法医秦明》在完成功能性作用的同时,将主题进行了升华,讨论“人性”这个经久不衰的话题。结构上,这部剧采用经典的双线并行形式:秦明与各个案子直接凶手的较量,幕后大boss与秦明的纠葛缠斗。每个案子的背后,实际上都有一个悲伤的故事,或是有关爱情,或是有关亲情,再或者有关尊严。秦明破案的过程,也是观众探寻人性秘密的过程。
另外,这部剧的台词风格少有的讲究,显示出不一样的质感来,也符合探讨“人性”的语言体系。比如,“水泥是最会藏污纳垢的东西,自从罗马人发明了水泥,它就同时承担起建设和毁灭的双重使命。”再比如,“命运可不是你对面的罪犯,你想抓就能抓住。
命运是没有破绽的,它可以强攻,也可以反扑,你早晚会感受到。”就连为了让同伴看到有多出来的证据,也是用拼图来举例子。这种讲究,让人快速get到剧集的质量,主创的心思。
前面提到,《法医秦明》信奉的是证据至上的破案思想,但实际上,这部剧想表达的是“证据之上,人性同样重要”。最后一个案子中,所有证据几乎都指向了秦明才是杀害罗钥的凶手:秦明恨罗钥且没有不在场证明,目击者在案发现场见过秦明,凶手对人体很了解、作案手法很专业,秦明家里出现了之前案子里缺失的臼齿、作案工具等等,证据仿佛开口说秦明就是凶手。
但大宝和林涛相信秦明,并为证明他们的相信不懈努力,这是人性。想尽一切办法找到凶手不是秦明的证据,又回归到“用证据说话”,契合警方办案原则。
为刑侦小说改编的结合提供了新路子
近年来,IP风潮盛行,并且延伸至各种类型的国产剧创作中,但因过于求快求速,大IP改编剧常被冠以“浅薄”之名,尤以玄幻古装剧为甚,导致IP渐渐变成一个不讨喜的名词。其实,IP小说的优势在于庞大的粉丝基础,改编得当,是很容易打造出“现象级”作品的。
近两年,刑侦类剧目也开始被大IP小说“侵袭”,出现了《他来了请闭眼》《法医秦明》《余罪》《如果蜗牛有爱情》等作品。同时,刑侦和改编如何更好地结合也成了创作者们都很关心的问题。
以下,以《法医秦明》作例,具体说说。
首先,题材拓展是必不可少的。《法医秦明》胜在以“法医”这个与普通人离得很远的冷门职业为切入点,成为刑侦类别下的首部法医行业剧。其次,改编成剧要符合电视剧创作规律,一味贴合原着不可取;再次,人物塑造很重要。人物形象是观众对一部剧最直观的印象,人物成功了,剧才能被人记住;除此之外,把握好原着精髓,保留原着优势。
《法医秦明》的优势在于专业性,原着作者秦明本人亲自设计了案件发生现场、法医工作室、主角工作空间的各种图案,使得剧情看起来更加真实、专业。最后,抱着做好剧的心态,这是最重要的。画面、镜头、配乐、场景、道具、造型等缺一不可,当然,找好编剧改剧本才是核心点。
刑侦类型经过十年的蛰伏期,近两年才在网络平台重新兴起,它的新奇、悬疑等属性天然吸引着观众的注意力,从业者也在不断的探索着这个类型的创作边界。《法医秦明》作为首部以法医工作为主的刑侦类行业剧,其所做出的的尝试是类型创新的必要过程。同时,作为刑侦与大IP小说的融合,该剧为刑侦改编剧的创作也提供了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