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迷藏》的开头有一段文字说明,直接给电影定了性:杀手有偏执性精神病。这句话,显然是后期的后期所加上去的。《捉迷藏》的主题是说什么?当然是阶层差别,是一种阶层鸿沟造成的精神恐慌,而只有在这个意义上。所谓洁癖和脏乱差才有明确的指向,这也是原版最突出的一个主题。
据说,《捉迷藏》送审的时候被问了一个问题:社会主义国家怎么会有连环杀手?也许彼时白银案还没告破,社会上还没有那么沸沸扬扬的议论,但类似的话我们却听了很多:社会主义国家怎么会有鬼?建国后动物不能成精!以至于你拍个科幻片还得要回答这样问题:未来是否还是我党领导?
简直让人尴尬得要死。似乎因为电影比文学更大众化的缘故,我们在电影和文学里看到的世界反差甚大,也是因为电影比文学更花钱,所以做电影的更束手束脚。这其实是成了一个死结,于是大家千方百计地避免钻进这个死结了,但对于《捉迷藏》这样有着原版基础的电影该怎么办呢?简而言之:视而不见。
在《捉迷藏》的开头有一段文字说明,直接给电影定了性:杀手有偏执性精神病。这句话,显然是后期的后期所加上去的。《捉迷藏》的主题是说什么?当然是阶层差别,是一种阶层鸿沟造成的精神恐慌,而只有在这个意义上。所谓洁癖和脏乱差才有明确的指向,这也是原版最突出的一个主题。
而当那些导向性文字把电影归结于精神病人的精神病行为时,电影本身的指向其实已经消解了一些,但似乎觉得这样的指向还不够积极,于是有了最后一段字幕:
多给一些关心,偏执性精神病是能治好的。尼玛,我这是看的求医问药节目?可以说,这一头一尾两段字幕对电影的伤害是致命性的,它形成了偏离电影之外另一套逻辑,也就是与社会问题无关的纯个体性的精神病人的杀人事件,这种逻辑指向有些指鹿为马的嫌疑,虽属无奈之举,然而对电影本身的表达却起到了阻断性的作用。
查看全部分页>>